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63章 天地同力,工程初议

第163章 天地同力,工程初议(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锦堂、戚明诚等人坐在了一边。  

耿煊当仁不让的在主位上坐下,对面便是梁文英、常思道、彭柯、伍若海,以及另一些五坊高层则盘坐在了耿煊对面。  

耿煊的目光在五坊众人身上扫过,道:  

“我想,你们中,有不少人现在心里是有些迷茫的,不知道我将你们安置在这里的用意。”  

没有人回话,但许多人神情之间的变化,却无疑已经说明,耿煊说的这话是正确的。  

脚下这片土地,土质倒是很好,地方也足够开阔平坦,是种粮食的好地方。  

可太过缺水,连满足十万人的饮用所需都费劲,更别说让这么多人在这里耕种为业。  

不种田,难道让他们跟范宏盛、魏万宗等人的里坊抢饭吃,去当山民吗?  

这自然是让他们心动的一条路。  

可只是稍稍想一想,就知道,此路依旧不通。  

且不说他们根本没实力吃这碗饭,即便他们有这实力,这碗饭也没有他们的份。  

从北八集、到东五集再到南四集,这绵延一两千里的赤乌山附近,已经有多达三十几万的里坊山民,早就已经饱和了。  

也早就达成脆弱的平衡了。  

别说把他们这近十万人加塞进去,便是再多塞一个两三千人的里坊,都要引起周边许多里坊,乃至集市之间剧烈的动荡。  

总不能将现有山民中硬挤走三分之一,给他们腾地方吧?  

虽然耿煊已经承诺为他们的生存立足托底,但他们也没有奢望耿煊能为他们将事情做到这个程度。  

耿煊道:  

“来时你们应该都看到了,就在这附近不远,就有一条干涸的古河道。  

据我了解,这条河道断流,距今还不到四百年。  

因为某年夏天雨季太猛,上游一段山体滑坡,阻塞河道,让河水改了向,这才让这条河道逐渐干涸、废弃。  

原本,这两岸也是非常富庶的,土地肥沃,一点不输于月露原中心区域。  

不过,随着这条河道断流,这两岸才逐渐荒凉了下来。”  

听着耿煊的讲述,意识到什么的梁文英、常思道等人,一个个脸上都露出错愕的神色。  

彭柯更是脱口而出,失声问道:  

“帮…帮主,您…您不会是想要重新疏通这条河道吧?”  

耿煊笑着点头道:“看来,已经不需要我再多说,你们都已经想到了。”  

其他人都还处在失神的状态之中,为耿煊这大手笔给震得说不出话来。  

与范宏盛、魏万宗等人汇合,此刻也与他们坐在一起的柴爷更是差点惊呼出声。  

他可还记得,此前他们一行人东行去月露原,中途正好在古河道旁边休息,“苏帮主”还问过他这个问题。  

他当时就很肯定的说,不会有傻子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现在,“傻子”自己跳出来了。  

好在多年的人生经验,让他死死的咬住了嘴巴,不让自己发出一丝一毫的动静。  

唯有彭柯脸色一片惨白,一边摇头,一边喃喃道:  

“完了…完了…  

我还以为您如此建议,一定对我们已经有了妥善的安置方案。  

却没想到,您的计划居然是这个…您该提前说一声的啊!”  

虽然没有把话明白的说出来,但却已经将“误上贼船”的反应充分表现了出来。  

其他人听了彭柯这吐露心声的话,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这明显有对耿煊做事欠妥的指责。  

耿煊听了,却没有不悦的情绪,反而好奇问道:  

“你怎么知道就完了?”  

彭柯看向耿煊,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再次嘟哝道:  

“这么大的计划,您该提前与我们说一声的呀。”  

或许是意识到,此刻再发这些牢骚,也已无用。  

彭柯摇了摇头,声音有些低落的道:  

“帮主您还不知道吧,我们灵宝坊,就是从这里迁去月露原的…  

当时,有很多里坊从这里东迁去了月露原,说是东迁,其实就是逃难。  

当时本来就兵荒马乱,地上就没怎么消停过,月露原的里坊又一个个将我们当游民防备…  

我们灵宝坊,其实是当时东逃到月露原的八家里坊残余丁口一起攒出来的。  

笔记上并没有详细记录其中过程,不过,想想也知道那时的局面有多惨。  

而在决定舍弃这里的基业,东逃去月露原求活之前,所有里坊都已经想尽了办法。  

毕竟,要是还能继续在这里落足,谁又愿意去做丧家之犬呢?!  

而所有里坊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能否将那被淤塞的河道重新疏通。  

这也是最让人绝望的!”  

说到这里,彭柯再次摇头,嘴里一边叹着气。  

“为何?那河道难道无法重新疏通吗?”耿煊问。  

彭柯摇头,道:  

“疏通当然可以疏通,但其所需工作量,却不是一家里坊可以做成的。  

别说一家里坊,便是十家里坊,一年到头不吃不喝,全部扑在这上面,都是不可能做成的!”  

耿煊点头,道:“工程量非常大?”  

“嗯,几乎所有里坊都派人去现场仔细勘察过,也让最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过详细计算。  

按照最保守的说法,也需要三千五百万个大工!  

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都认为需要五千万到六千万个大工。  

有最夸张的,直接给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