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饮食男女 > 第489章 如履薄冰,我还能走到对岸吗?

第489章 如履薄冰,我还能走到对岸吗?(2/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说就晚了”。  

李学武点了点手里的文件道:“这80万买一套发动机技术都快足够了,但我不在乎”。  

“哪怕我再给你80万,180万都可以,但你得有拿的出手的成绩,就像我说的那样”。  

李学武指了指主办公楼的方向道:“领导不想听你们有多辛苦,他更不像我懂技术和设计,他就想看小汽车跑起来”。  

“是——我知道”夏中全点点头解释道:“前期的投资都放在了实验设备和技术实验了”。  

他面对谈工作时候的李学武也必须保持认真严肃的态度,这是基本的职场潜规则。  

“发动机的研发已经找对了门路,最迟年底前一定能定型”。  

“底盘以及传动结构技术,我们还在吃,有了新加入的技术骨干力量,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夏中全看着李学武怀疑的眼神认真地点点头保证道:“这不开玩笑,羚羊二代绝对能在明年年初拿出试验车来”。  

“我不是逼着你们拼命”李学武缓缓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咱们起步晚,要是不快点跑,真追不上人家”。  

他看向夏中全语重心长地说道:“价格战打不久,更打不赢,销售渠道的优势早晚会被超越”。  

“咱们只是比他们走了捷径,可捷径总有到头的时候,企业之间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潜能”。  

放下茶杯,李学武抬手轻轻拍了拍扶手上的文件,道:“八十万、八百万,如果能换来红星汽车永久保持行业领先的态势,八千万也是值得的”。  

夏中全额头上见了细汗,不知道是热茶烫的,还是感受到了李学武话里的压力。  

车辆工程完全不是手拿电焊呲两下攒个汽车那么简单,这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化、多学科参与的大工程。  

可以这么说,从一开始李学武就根本没打算把京城汽车的王牌吉普车产品212当对手。  

为什么?因为设计思路完全是两个方向,更不是一个赛道的。  

212是什么车?那是为了适应多地形、多路况、多环境而设计的工业用车。  

之所以会被各单位外勤采购,完全是因为目前国内缺少这一项可选车辆资源。  

212的设计是粗犷的,简工的,方便维修和驾驶的。  

但红星羚羊不是那回事,除了工程板简化了舒适度,其他版本都是标志性的偏向驾驶和乘坐舒适。  

你当212在设计当初就没想过把收音机加上去?  

不是不能加,而是目前的电子技术不成熟,在充分考虑其他用途保障优先的情况下,收音机就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李学武在设计红星羚羊的时候直接把212的思路一劈为三。  

工程技术,城市公务,以及山地极限越野。  

212在这三个方面近追平衡,可李学武偏偏要弯道超车。  

三个方向,红星羚羊像是个偏科的孩子,你需要什么,他都有什么,且做到了极致。  

李学武对红星羚羊最给予希望的就是城市公务车型。  

这是红星羚羊最能超越212汽车的一个机遇,更是打破212汽车在城市公务车领域统治的法宝。  

所以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李学武不得不给夏中全压力,也是让他把这压力层层传递下去。  

车辆工程研究所必须尽快建立技术领先优势,突破现有的车辆技术限制和壁垒,在国内打开局面。  

这样在十年后,二十年后,才能面对打开国门汹涌而来的浪潮。  

对汽车工业如此,对轧钢、冶金、造船、食品等工业也是如此。  

不然你以为夏中全这天来要三万,明天来要五万,李学武为什么说动李怀德批条子。  

初期积累阶段,砸钱是必须的,不氪金怎么迎头赶上技术前沿,如何获取新的技术积累。  

东方时代银行里的储备金被五丰行借走了一部分,也门商人阿特又充值了不少。  

李学武是有心理准备的,这钱一部分要作为抵押与外商获取技术和设备资源,什么时候产品正式交付了才能解除冻结状态。  

可真要等到所有准备都完成了再想起来搞技术储备,黄花菜都也特么凉了。  

李学武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瞅准了目前国内车企顾头不顾腚的发展模式,专捅他们腚眼。  

红星羚羊一代还没有正式投产,红星二代就已经走上了研发的正轨。  

等羚羊一代正式投产后,李学武只能给他们半年时间,必须搞出试验车型来进行路测。  

一代打开市场,二代层次递进,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拉近与212汽车的差距,追上他们揍!  

二代搞路测,三代研发就要上马,就要实现跨越式突击,一举超过212汽车成为国内越野吉普车的王牌产品。  

不仅仅是发动机技术,在其他技术领域也要拿到领先优势。  

最迟五年,必须要让京城汽车看不到红星厂的技术屁股,连烟都不能让他追上。  

李学武最怕有人站在他身后了,技术性的威胁都不行。  

在跟夏中全谈完汽车工业后,又跟他谈了在建工程的设计方案。  

红星厂的生态工业区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革新,时代的发展,设计规划也是可以微调的,只要是好的方向。  

而现在夏中全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汽车研究所,而是在新轧钢厂的设计与规划。  

新工厂、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