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万民得利,墨家受挫(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说是她的妻子不知好歹,贪心不足之下招来的祸事,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顾担叹息着,说道“墨家,太严苛了!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实在是过于严苛!”
没错,除了兼爱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才是导致林凡之死发生的关键因素。
墨家过于严苛!
严苛到什么程度呢?
夏朝国师,墨家巨子,身着短褐,脚踩草鞋——草鞋还是自己编成的,奉行‘一日不做作,一日不食’!
这可是墨家巨子啊!
地位放在夏朝,理论上仅仅次于夏皇的存在!
他都是如此,墨者又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那还用想么?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至于大家纷纷夸赞,墨者们“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这是生活清苦。
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这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二十多年前,墨家是这样,二十多年后,墨家还是这样!
顾担目光复杂的看着禽厘胜。
禽厘胜不是做的不够好,更不是不合格,恰恰相反,他做的太好,太过合格,合格到墨丘来大概也不可能再做出更多的突破。
为了维持住墨家,禽厘胜不知耗费了多少的心力,才始终没有让墨家变质。
墨者的人数始终多不起来,并不是没有人想要加入,只是因为禽厘胜的要求极高而已。
这种对个人品质几乎无限的要求,才是墨家如今能够保持风评,且愈加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在啃墨丘名望的老本。
如果墨家真的做错了事情,顾担早就会站出来说一说。
但没有。
禽厘胜带领的墨家,没有犯错。
于是,他也不便开口。
只能默默的看着墨家一如既往的前行。
直到林凡之死的消息传来,以及悬壶济世本身的变化,驱动了顾担率先提及此事。
墨家如果不肯做出改变,那未来的‘林凡’还有很多个。
除非所有墨者都不娶妻生子,否则想要杜绝,根本不可能。
无数的糖衣炮弹纷至沓来之下,寻常人哪里能够顶得住?
不能将墨者的要求,也一同放在他们的家人身上。
所以,顾担才会说,问题不是出现在了禽厘胜的身上,而是早在墨丘创建墨家之时,便埋下了隐患。
“墨家初创之时,大月内部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为了带动民间的风气和彰显决心,墨丘方才穿着最廉价的短褐,最普通的草鞋,以此来表达自身的决心,从始至终,他都未曾要求所有墨者皆要如此。
只是因为墨兄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引得墨者们纷纷效仿,如今竟是成为了一种传统,甚至是墨者的象征。
可那个时候,四国征伐,大月内部亦是一团乱麻,连吃饭都是一件问题,条件艰苦一些也无妨,因为能有一口饭吃,便算不易之事。”
顾担叹了一口气,说道“但今时不同往日,夏朝也非是大月。民间的百姓已经富裕了起来,墨者对自己的要求却还是那般严苛作为夏朝的国教,墨家如此,会让很多人不得不简朴。”
比如王莽,皇宫旧了也不修缮,宫殿塌了就在那里放着。
这固然有体恤民力民财的缘故,可要说这没有墨家的影响,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墨家巨子都简朴成这样了,你个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还不够,房子破一点就要翻修,有什么德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夏朝的夏皇,夏朝的国师乃至墨家巨子都简朴成这个样子,百官百僚们有什么脸胆敢享受生活?
顾担曾见到过夏朝开朝会时候的样子。
这么说吧,除了王莽之外,文武百官所有人身上,都见不到一件新衣服。
甚至很多人连身上穿的官服上都打了好几个补丁——看上去当真寒酸至极。
可,夏朝真的就那么穷么?
那些文武百官,真的穿不起好衣服么?
不是。
他们只是不敢而已。
民间分明已经繁荣了起来,甚至顾担在豫州一户普通的农夫家中,都能吃到他国传入进来的水果。
可夏朝朝会时,那一群人就像是从上一个时代刚刚挖出来的一样,一个比一个窘迫,不如此便不足以彰显自己是个好官。
这无疑是相当病态的一件事,但无人敢提。
王莽上位之时借了墨家太多光,那就不可能由他来点开墨家的隐患,甚至还要顺从,来彰显自身的仁德。
“我希望你重新考虑一下这两个问题。时代在变化,墨家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便是墨兄自己,都曾转变过墨家的观念,化作墨家十义,在你手中,墨家为何不能有所转变呢?”
最终,顾担如此说道。
墨家并不是夏朝的敌人,他也不是要给墨家什么压力。
恰恰相反,他希望的是墨家可以不要再那么艰苦,不要再那么苛求自身。
禽厘胜作为墨家巨子,是相当有能力的,只要他能够看开这一点,便可以带领着墨家完成转变,更加适合夏朝的转变。
墨家的身上因为墨丘的存在,背了太多道德与道义的包袱,如今已经狠狠的压在了墨家、墨者,甚至是夏朝的身上。
崇尚美德当然是一件好事,可为了崇尚而
顾担叹息着,说道“墨家,太严苛了!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实在是过于严苛!”
没错,除了兼爱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才是导致林凡之死发生的关键因素。
墨家过于严苛!
严苛到什么程度呢?
夏朝国师,墨家巨子,身着短褐,脚踩草鞋——草鞋还是自己编成的,奉行‘一日不做作,一日不食’!
这可是墨家巨子啊!
地位放在夏朝,理论上仅仅次于夏皇的存在!
他都是如此,墨者又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那还用想么?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至于大家纷纷夸赞,墨者们“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这是生活清苦。
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这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二十多年前,墨家是这样,二十多年后,墨家还是这样!
顾担目光复杂的看着禽厘胜。
禽厘胜不是做的不够好,更不是不合格,恰恰相反,他做的太好,太过合格,合格到墨丘来大概也不可能再做出更多的突破。
为了维持住墨家,禽厘胜不知耗费了多少的心力,才始终没有让墨家变质。
墨者的人数始终多不起来,并不是没有人想要加入,只是因为禽厘胜的要求极高而已。
这种对个人品质几乎无限的要求,才是墨家如今能够保持风评,且愈加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在啃墨丘名望的老本。
如果墨家真的做错了事情,顾担早就会站出来说一说。
但没有。
禽厘胜带领的墨家,没有犯错。
于是,他也不便开口。
只能默默的看着墨家一如既往的前行。
直到林凡之死的消息传来,以及悬壶济世本身的变化,驱动了顾担率先提及此事。
墨家如果不肯做出改变,那未来的‘林凡’还有很多个。
除非所有墨者都不娶妻生子,否则想要杜绝,根本不可能。
无数的糖衣炮弹纷至沓来之下,寻常人哪里能够顶得住?
不能将墨者的要求,也一同放在他们的家人身上。
所以,顾担才会说,问题不是出现在了禽厘胜的身上,而是早在墨丘创建墨家之时,便埋下了隐患。
“墨家初创之时,大月内部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为了带动民间的风气和彰显决心,墨丘方才穿着最廉价的短褐,最普通的草鞋,以此来表达自身的决心,从始至终,他都未曾要求所有墨者皆要如此。
只是因为墨兄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引得墨者们纷纷效仿,如今竟是成为了一种传统,甚至是墨者的象征。
可那个时候,四国征伐,大月内部亦是一团乱麻,连吃饭都是一件问题,条件艰苦一些也无妨,因为能有一口饭吃,便算不易之事。”
顾担叹了一口气,说道“但今时不同往日,夏朝也非是大月。民间的百姓已经富裕了起来,墨者对自己的要求却还是那般严苛作为夏朝的国教,墨家如此,会让很多人不得不简朴。”
比如王莽,皇宫旧了也不修缮,宫殿塌了就在那里放着。
这固然有体恤民力民财的缘故,可要说这没有墨家的影响,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墨家巨子都简朴成这样了,你个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还不够,房子破一点就要翻修,有什么德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夏朝的夏皇,夏朝的国师乃至墨家巨子都简朴成这个样子,百官百僚们有什么脸胆敢享受生活?
顾担曾见到过夏朝开朝会时候的样子。
这么说吧,除了王莽之外,文武百官所有人身上,都见不到一件新衣服。
甚至很多人连身上穿的官服上都打了好几个补丁——看上去当真寒酸至极。
可,夏朝真的就那么穷么?
那些文武百官,真的穿不起好衣服么?
不是。
他们只是不敢而已。
民间分明已经繁荣了起来,甚至顾担在豫州一户普通的农夫家中,都能吃到他国传入进来的水果。
可夏朝朝会时,那一群人就像是从上一个时代刚刚挖出来的一样,一个比一个窘迫,不如此便不足以彰显自己是个好官。
这无疑是相当病态的一件事,但无人敢提。
王莽上位之时借了墨家太多光,那就不可能由他来点开墨家的隐患,甚至还要顺从,来彰显自身的仁德。
“我希望你重新考虑一下这两个问题。时代在变化,墨家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便是墨兄自己,都曾转变过墨家的观念,化作墨家十义,在你手中,墨家为何不能有所转变呢?”
最终,顾担如此说道。
墨家并不是夏朝的敌人,他也不是要给墨家什么压力。
恰恰相反,他希望的是墨家可以不要再那么艰苦,不要再那么苛求自身。
禽厘胜作为墨家巨子,是相当有能力的,只要他能够看开这一点,便可以带领着墨家完成转变,更加适合夏朝的转变。
墨家的身上因为墨丘的存在,背了太多道德与道义的包袱,如今已经狠狠的压在了墨家、墨者,甚至是夏朝的身上。
崇尚美德当然是一件好事,可为了崇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