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截然相反,枷锁加身(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事。
顾担静静的听着荀轲讲述。
在荀轲讲到“层次”二字之时,顾担心中已经掀起滔天大浪。
荀轲的确已经洞察到了真正的关键。
他口中的层次,便是阶级。
而为了对付不同的阶级之人,他搬出了礼。
礼,理也!
不遵守礼,便是不占理。
不占理,便有了被人口诛笔伐,甚至惩戒的缘由。
既然那些富商和豪强们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就干脆不再一个个清点,太过麻烦,而且效果不大。
直接想办法针对这个阶层的家伙不就好了?
就像豪商肯定很有钱,但你有钱我不让你花,更不让你拿出去享受和炫耀。
这样的话,富商的敛财心思,总该淡了一些吧?
不至于再通过各种方式强取豪夺,吸吮民间的血肉。
毕竟挣了再多的钱,也越不过那层礼法!
“这,都是最美好的期望。如果礼法施行下去,之后又该如何?”
顾担心中虽然有些震撼于荀轲的聪慧与机敏,甚至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可行性还算不错的方法,但问题也很是明显。
礼法,说到底也只是另一种强权。
就像富商人前没办法吃四个菜,关起门来不是照样随便吃?无非是换了个地方,给他们添了些麻烦而已。
谁都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聪明人会各种钻空子。
便是设置了礼法作为其中的阻碍,也不可能真正涉及到方方面面去。
荀轲的初衷的确很好,可不见得能够真正奏效。
而且此事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大。
他能制定礼,后人就不能了?
如今王莽和荀轲心中或许的确是抱着此事对天下好的心思想要去做,可等到这一批人老去之后,安知后来者不会将这当做一种纯粹的御下之术,直接忘掉初衷,反而利用更改礼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比于礼法所能够起到的效果,这份遗害也当真一点都不小,绝非是危言耸听。
“为了避免朝令夕改,礼法本身也要加以层层的限制。无论是对于皇帝、大臣,都应该有所防备,防止礼法成为私人牟利的工具。”
荀轲脸色未变分毫,显然这一点他也早就想过,“无论是从正当性、正义性还是神圣性来进行选择都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步尚且都还没有迈过去,谈什么限制都还为时尚早。
但它的效果,已经足够让人拼尽全力去做!”
荀轲展现出了充足的决心,自从见到顾担后,所言从未脱离过此事。
“而且,如今夏朝也已经有了二十年。国家初建之时,人手严重不足,诸多条例皆是沿用大月的旧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初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可真正的大修大改,还未有过。
如果夏朝不想重蹈覆辙,再走一遍大月所走过的路,就必须要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遍览典籍,熟习史书,最终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路,我坚信它会让夏朝更好,起码会比大月更久的多!”
荀轲接连不断的说道。
顾担恍然。
明白了荀轲如此坚决的另一个原因。
夏朝已不再是一穷二白的时候了。
也不是没有人手可用的时候。
恰恰相反,此时的夏朝正在不断的发展,甚至正在迈向鼎盛。
当初参与创造这个国度的人都还在,还拥有着足够的话语权,拥有改换车道调转方向的能力。
便是已添了些许白发的王莽,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出决断和改变,再等二十年,那一切都已经晚了。
曾经的血会被替换掉,昔日的苦难会成为书本中的故事和笑谈,那些全新的,生活在富足和平一代的人啊,根本就想不明白什么叫做乱世,什么叫做苦难,至多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听闻时落下两滴眼泪,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心安理得、理所当然的享受如今的生活。
这当然也无可指摘,乱世平定,不就是为了安稳的生活么?
可对于亲身经历乱世,至亲之人也死在乱世里的人来说,一切都难以忘怀。
所以,在夏朝还没有真正发力向前狂奔的时候,荀轲要先给夏朝这架马车套上枷锁。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万世。
他也从未异想天开的觉得一套礼法就够世世代代去使用。
但只要能够让夏朝长久,让和平更加长久,让苦难靠近的缓慢一些,再缓慢一些,就值得他去做。
毕竟,如果夏朝不能够做出什么改变的话,无非也就是下一个大月。
至于墨家?
墨家在夏朝,虽被王莽立为国教,可至今也只有数千的墨者而已,连万人都不到!
墨家不插手国策,只能引导风气。
而荀轲要做的,是直接从国家的层面去加以限制,只是恰巧和墨家的理念天然不合,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你说的也有道理。”
想了许久,顾担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问出什么问题。
哪怕在他看来,定天下之礼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东西的确能够维持住一个国度长久的稳定。
至于想要两全其美的制度,哪里又有呢?
任何制度都是不完备的,即使出发点再好,也会在实践中变形。
希望放松管制,就难免造成了豪强兼并、货币贬
顾担静静的听着荀轲讲述。
在荀轲讲到“层次”二字之时,顾担心中已经掀起滔天大浪。
荀轲的确已经洞察到了真正的关键。
他口中的层次,便是阶级。
而为了对付不同的阶级之人,他搬出了礼。
礼,理也!
不遵守礼,便是不占理。
不占理,便有了被人口诛笔伐,甚至惩戒的缘由。
既然那些富商和豪强们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就干脆不再一个个清点,太过麻烦,而且效果不大。
直接想办法针对这个阶层的家伙不就好了?
就像豪商肯定很有钱,但你有钱我不让你花,更不让你拿出去享受和炫耀。
这样的话,富商的敛财心思,总该淡了一些吧?
不至于再通过各种方式强取豪夺,吸吮民间的血肉。
毕竟挣了再多的钱,也越不过那层礼法!
“这,都是最美好的期望。如果礼法施行下去,之后又该如何?”
顾担心中虽然有些震撼于荀轲的聪慧与机敏,甚至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可行性还算不错的方法,但问题也很是明显。
礼法,说到底也只是另一种强权。
就像富商人前没办法吃四个菜,关起门来不是照样随便吃?无非是换了个地方,给他们添了些麻烦而已。
谁都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聪明人会各种钻空子。
便是设置了礼法作为其中的阻碍,也不可能真正涉及到方方面面去。
荀轲的初衷的确很好,可不见得能够真正奏效。
而且此事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大。
他能制定礼,后人就不能了?
如今王莽和荀轲心中或许的确是抱着此事对天下好的心思想要去做,可等到这一批人老去之后,安知后来者不会将这当做一种纯粹的御下之术,直接忘掉初衷,反而利用更改礼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比于礼法所能够起到的效果,这份遗害也当真一点都不小,绝非是危言耸听。
“为了避免朝令夕改,礼法本身也要加以层层的限制。无论是对于皇帝、大臣,都应该有所防备,防止礼法成为私人牟利的工具。”
荀轲脸色未变分毫,显然这一点他也早就想过,“无论是从正当性、正义性还是神圣性来进行选择都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步尚且都还没有迈过去,谈什么限制都还为时尚早。
但它的效果,已经足够让人拼尽全力去做!”
荀轲展现出了充足的决心,自从见到顾担后,所言从未脱离过此事。
“而且,如今夏朝也已经有了二十年。国家初建之时,人手严重不足,诸多条例皆是沿用大月的旧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初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可真正的大修大改,还未有过。
如果夏朝不想重蹈覆辙,再走一遍大月所走过的路,就必须要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遍览典籍,熟习史书,最终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路,我坚信它会让夏朝更好,起码会比大月更久的多!”
荀轲接连不断的说道。
顾担恍然。
明白了荀轲如此坚决的另一个原因。
夏朝已不再是一穷二白的时候了。
也不是没有人手可用的时候。
恰恰相反,此时的夏朝正在不断的发展,甚至正在迈向鼎盛。
当初参与创造这个国度的人都还在,还拥有着足够的话语权,拥有改换车道调转方向的能力。
便是已添了些许白发的王莽,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出决断和改变,再等二十年,那一切都已经晚了。
曾经的血会被替换掉,昔日的苦难会成为书本中的故事和笑谈,那些全新的,生活在富足和平一代的人啊,根本就想不明白什么叫做乱世,什么叫做苦难,至多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听闻时落下两滴眼泪,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心安理得、理所当然的享受如今的生活。
这当然也无可指摘,乱世平定,不就是为了安稳的生活么?
可对于亲身经历乱世,至亲之人也死在乱世里的人来说,一切都难以忘怀。
所以,在夏朝还没有真正发力向前狂奔的时候,荀轲要先给夏朝这架马车套上枷锁。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万世。
他也从未异想天开的觉得一套礼法就够世世代代去使用。
但只要能够让夏朝长久,让和平更加长久,让苦难靠近的缓慢一些,再缓慢一些,就值得他去做。
毕竟,如果夏朝不能够做出什么改变的话,无非也就是下一个大月。
至于墨家?
墨家在夏朝,虽被王莽立为国教,可至今也只有数千的墨者而已,连万人都不到!
墨家不插手国策,只能引导风气。
而荀轲要做的,是直接从国家的层面去加以限制,只是恰巧和墨家的理念天然不合,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你说的也有道理。”
想了许久,顾担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问出什么问题。
哪怕在他看来,定天下之礼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东西的确能够维持住一个国度长久的稳定。
至于想要两全其美的制度,哪里又有呢?
任何制度都是不完备的,即使出发点再好,也会在实践中变形。
希望放松管制,就难免造成了豪强兼并、货币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