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袁术 > 五十四 天下无贼

五十四 天下无贼(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认了,杨彪的确是个聪明人。  

“袁君学问精深,辩才无双,杨某不及之,若不是袁君有意回护,杨某可能就真的颜面无存了…”  

“杨君何须如此?袁某还觉得有些对不住,辩论过于激动,差点伤了互相之间的和气。”  

“呵呵呵呵呵…袁君何须自谦?”  

杨彪只是苦笑。  

没人比他更清楚袁树到底有多能说。  

他带了一些礼物上门拜访,目的就是向袁树表达谢意,感谢袁树没让他颜面尽失,给他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袁树则让春莲和秋桐做了一桌好菜,与杨彪相对而食,与他话起了家常。  

“杨君早已加冠,家中应该也有门路,为何不进入仕途呢?”  

杨彪喝了一杯酒,摇了摇头。  

“也不是没想过,主要是家中长辈认为杨氏子弟应该养望,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功名利禄,就算要入仕,也要等待天子公车征召,余者皆不做考虑。”  

“杨氏还是有想法的。”  

袁树笑道:“不像我袁氏,子弟加冠,便迫不及待入朝为官,生怕迟了晚了就耽误事,把功名利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袁树说出这样的话,杨彪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袁树之前就曾公开表示过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所以才会专精于学术,并且提出致良知之学,创立一心会。  

“袁氏的行动…外人不便评价,不过袁君小小年纪,却有如此长远之见,实在是不容易,杨某今日方知何为神童啊…”  

“外界虚名罢了。”  

袁树摆了摆手,笑道:“神也好,庸也罢,袁某无非是想让天下更加安稳一些,想让天下生民少受点苦,多享些福,想让吾辈士子文人找回丢失的理想,不要继续沉溺于物欲之中罢了。”  

“这些可不是罢了二字能够解释的。”  

杨彪心中惊奇,忍不住问道:“以袁君的出身,怎么会想到这些呢?”  

这确实也是杨彪心中的疑惑之一。  

志存高远者他见过,出身高门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大家无一例外都是把目光投向朝堂、投向官场,要在权力场上做出一番事业。  

可是出身袁氏那种典型的功利家族的袁树,居然把目光往下放,关注起了最普通的农民和出身寒门的士子。  

据他了解,加入一心会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身一般的寒门士子,甚至还有不少只是普通平民出身,家中往上数几代人都没有官员。  

而且一心会现在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两个字——助农。  

出身优越的世家子弟就算不走朝堂,也更多的向往边疆,想着开疆拓土留名于史,很少有人会关注农业。  

甚至整个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官员等级都不高,权力也不大,很难进入决策圈子。  

说白了,帝国说是重农,可那只是嘴上说说,正儿八经的扶助农民的政策没有给出多少,税倒是玩了命的往农民头上加。  

所谓重农,应该是重农赋才对。  

杨彪以前在家里也听说很多自耕农难以忍受朝廷的高压赋税,选择向豪门投献土地,甘愿卖身为佃农求取庇护,也好过被朝廷当牛做马。  

如此作为,哪能算是重农呢?  

大家都知道,却没人说过要更改什么,也不见有人身体力行的去做。  

唯有袁树,不仅说了,还真的在做。  

之前的关东饥荒引起了弘农、雒阳等地的粮价飞涨,到处都是囤积粮食抬高价格的奸商,人为的在不缺粮的地方造就了大量难民,引发了不少人间惨剧。  

但是听说三辅之地受灾情况比较轻,尤其是茂陵县周边。  

袁树组织的一心会出了大力,他本人也出了大力,到处筹集粮食稳定粮价,安抚人心,更是强烈要求处死一名哄抬粮价的粮商,震慑宵小。  

所以茂陵县没有饿死人,也没有出现流民,为此茂陵县令韩进还得到了右扶风沈恪的褒奖。  

虽然受到嘉奖的是韩进,但是本地人都知道,没有袁树和他的一心会,整个茂陵估计也会出现大量流民和饿死的人,又有很多家庭要妻离子散了。  

于是乎,袁树和他领导的一心会在茂陵当地非常有名望,甚至平陵、高陵等地都传扬着袁树和一心会的名声。  

学子称颂,庶人感激,袁树在这一块地区简直就是个活菩萨。  

恍惚间,杨彪甚至觉得袁树的所作所为有点墨家风范,但是他所谓致良知之学又的确是儒家的思想之一。  

搞来搞去搞不懂,杨彪便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没成想袁树的回答很是轻飘飘。  

“没什么,就是想这样做,所以就这样做了,所谓致良知,助农在我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生来我就认为助农是正确的事情,既然是正确的事情,我就该去做。  

而且在助农的过程中,也能让跟随我学习这一学说的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知行合一,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明白致良知和致良知可以带来的成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天生的?  

你小子天生就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这倒确实是致良知,把心中的良知贯彻到行动中,救了很多人,所以茂陵县民多把袁树视作救命恩人,他做的事情也的确是相当的正确,是在做好事。  

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情,说起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真的出现在眼前、真的出现在现实中,杨彪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