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气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好。”
程心瞻点头,又问,“送过去的经典可都看了?可都熟记了?”
两个孩子都点点头。
见状,程心瞻便说,“那为师便考考你们,漱玉大些,就先考漱玉。”
朱漱玉称是,面上娴静淡然,不过袖袍里双手捏在一起,看来还是有些紧张。
“《中极三百大戒》首戒内容为何?”
“敬天法祖,奉道守经。”
“食气之前,坤道夜行奉何规矩?出自何典?有何说法?”
“若未食气,坤道不行月晦夜的水路,语出《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为的是防止阴寒侵脉,误了食气。”
“灵宝派主奉哪位天尊?其核心经典为何?”
“灵宝派主奉「元始天尊」,核心经典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天师道法统以老君为宗,以哪部经典为注?
“首见于《老子想尔注—凡卷》,载「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好。”
程心瞻满意的点点头,朱漱玉的应答也愈发流畅,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
“漱玉不错,现在来考考丰年。”
林丰年看起来胆子比较大,不知道什么叫怯场,说了一声好,就抬头看着程心瞻,等着问题。
“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出自哪部戒律?”
“是出自《太上老君戒经》「九戒」第七戒。”
“若是要行斋醮,衣冠不整当如何?何典有规?”
“《正一威仪经》第三十二条,「凡道装破敝,当沐浴更衣,衣冠不整者不得登坛」”
“内丹全真派,主奉的是哪位尊神?典据为何?”
“内丹全真派主奉老君,典据《全真清规》,「老君为道宝,演法度人」。”
“上清派存思法门以哪位尊神为根本?见于何经?”
“以「元始天尊」为根本,见于《上清大洞真经—凡卷:一》:「元始天王在玉清上境,说三十九章」。”
“不错。”
程心瞻心下满意,这两个孩子能通过法考,自然能说明其资质,现在各类法规经典都是信口拈来,说明这三个月也没有偷懒,有资质,能耕耘,便是大道可期。
“凡间道书熟读后,就要读一读山上的道书了,像《万年通史》、《豫章仙志》、《道体命藏说》、《灵枢经》这些,自己去书库里去借,为师当年就是看这些书作为仙路启蒙的。”
两个孩子点头记下。
“你们读了道书,便来与你们说一说法脉源流。”
程心瞻朝身后的天尊法相拱手,说道,
“我三清山信奉三清,同尊三位圣人,由葛洪祖师在东晋时开山立派,至今已六千余年,传四十余代。
“我们三清山以内丹道为入门根基,同时又主张兼修他法,互参互见,融汇贯通,以继往圣之绝学、创未有之妙法为己任,故又被称做万法派。”
两个孩子听着瞪大了眼,凡人,又是孩子,很难理解六千年是个什么概念,但光是听着千年大教、万法互参这些名头,就觉得已经很震撼了。
“为师师从明治山素空羽师,明治山供奉阴阳,修行阴阳大道,不过为师在宗中身兼两道法脉,你等要继承并修行的,与明治山无关,是梨雪山法统。
“梨雪山法统我为开山之师,你等现在过了法试,进了仙山,便是梨雪山的记名弟子,若他日辟府功成,登宅录命籍,便是梨雪山的入门弟子,同时也是开山弟子。”
两人目光明亮,他们在小万山早已听说过学师的大名,也听说过作为开山弟子的各种好处。
“梨雪山以内丹为根本,兼修存神法,存神法的法脉源头方才丰年已经回答过了,在上清派,以「元始天尊」为尊神。我们这一脉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我们所见的世界是一个大天地,我们自身的小天地和大天地是相合的。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对应着太阴太阳,四肢对应着四方,呵气是云,怒吼是雷。大天地里有各式各样的神,山神,水神,雨神,雷神,我们存神派则认为人身体里的每一个窍穴也应该有对应的神,这个神是要我们根据窍穴的先天属性和后天功效想出来的,更准确的说,是存思出来的。”
程心瞻只是大致解释讲了一下,没有讲的太深,简单说几句后便道,
“法统这种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日后随着你们修行加深眼界加深,自然懂的就越来越多,今日就不多讲了,现在来教你们食气,各家各派,修行都是自食气始。”
接下来,自然就是把天地灵气、食气法门、修行境界都说了说,当初温素空怎么教他的,此刻,他便怎么传给了下一代。
不过他额外强调了两点,这也是往后梨雪山弟子必须遵从的规矩。
第一,食气必须以观想法食气;
第二,辟府必须首辟心府。
等到他讲完观想法食气的关窍,自觉说的已经够多了,两个孩子天资再聪慧,也只是孩子而已,随即便让他们先行归山,让他们仔细观摩收徒那天句曲山王、李两位长辈送的观想图谱,从中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定一位内景神,作为食气开端。
王、李两人送的观想图谱程心瞻看过了,虽然神韵并非那么高深,但胜在多,比当时囊中羞涩的自己在书库里翻找观想图时要富裕的多,两个孩子也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景神。
唤来在
程心瞻点头,又问,“送过去的经典可都看了?可都熟记了?”
两个孩子都点点头。
见状,程心瞻便说,“那为师便考考你们,漱玉大些,就先考漱玉。”
朱漱玉称是,面上娴静淡然,不过袖袍里双手捏在一起,看来还是有些紧张。
“《中极三百大戒》首戒内容为何?”
“敬天法祖,奉道守经。”
“食气之前,坤道夜行奉何规矩?出自何典?有何说法?”
“若未食气,坤道不行月晦夜的水路,语出《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为的是防止阴寒侵脉,误了食气。”
“灵宝派主奉哪位天尊?其核心经典为何?”
“灵宝派主奉「元始天尊」,核心经典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天师道法统以老君为宗,以哪部经典为注?
“首见于《老子想尔注—凡卷》,载「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好。”
程心瞻满意的点点头,朱漱玉的应答也愈发流畅,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
“漱玉不错,现在来考考丰年。”
林丰年看起来胆子比较大,不知道什么叫怯场,说了一声好,就抬头看着程心瞻,等着问题。
“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出自哪部戒律?”
“是出自《太上老君戒经》「九戒」第七戒。”
“若是要行斋醮,衣冠不整当如何?何典有规?”
“《正一威仪经》第三十二条,「凡道装破敝,当沐浴更衣,衣冠不整者不得登坛」”
“内丹全真派,主奉的是哪位尊神?典据为何?”
“内丹全真派主奉老君,典据《全真清规》,「老君为道宝,演法度人」。”
“上清派存思法门以哪位尊神为根本?见于何经?”
“以「元始天尊」为根本,见于《上清大洞真经—凡卷:一》:「元始天王在玉清上境,说三十九章」。”
“不错。”
程心瞻心下满意,这两个孩子能通过法考,自然能说明其资质,现在各类法规经典都是信口拈来,说明这三个月也没有偷懒,有资质,能耕耘,便是大道可期。
“凡间道书熟读后,就要读一读山上的道书了,像《万年通史》、《豫章仙志》、《道体命藏说》、《灵枢经》这些,自己去书库里去借,为师当年就是看这些书作为仙路启蒙的。”
两个孩子点头记下。
“你们读了道书,便来与你们说一说法脉源流。”
程心瞻朝身后的天尊法相拱手,说道,
“我三清山信奉三清,同尊三位圣人,由葛洪祖师在东晋时开山立派,至今已六千余年,传四十余代。
“我们三清山以内丹道为入门根基,同时又主张兼修他法,互参互见,融汇贯通,以继往圣之绝学、创未有之妙法为己任,故又被称做万法派。”
两个孩子听着瞪大了眼,凡人,又是孩子,很难理解六千年是个什么概念,但光是听着千年大教、万法互参这些名头,就觉得已经很震撼了。
“为师师从明治山素空羽师,明治山供奉阴阳,修行阴阳大道,不过为师在宗中身兼两道法脉,你等要继承并修行的,与明治山无关,是梨雪山法统。
“梨雪山法统我为开山之师,你等现在过了法试,进了仙山,便是梨雪山的记名弟子,若他日辟府功成,登宅录命籍,便是梨雪山的入门弟子,同时也是开山弟子。”
两人目光明亮,他们在小万山早已听说过学师的大名,也听说过作为开山弟子的各种好处。
“梨雪山以内丹为根本,兼修存神法,存神法的法脉源头方才丰年已经回答过了,在上清派,以「元始天尊」为尊神。我们这一脉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我们所见的世界是一个大天地,我们自身的小天地和大天地是相合的。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对应着太阴太阳,四肢对应着四方,呵气是云,怒吼是雷。大天地里有各式各样的神,山神,水神,雨神,雷神,我们存神派则认为人身体里的每一个窍穴也应该有对应的神,这个神是要我们根据窍穴的先天属性和后天功效想出来的,更准确的说,是存思出来的。”
程心瞻只是大致解释讲了一下,没有讲的太深,简单说几句后便道,
“法统这种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日后随着你们修行加深眼界加深,自然懂的就越来越多,今日就不多讲了,现在来教你们食气,各家各派,修行都是自食气始。”
接下来,自然就是把天地灵气、食气法门、修行境界都说了说,当初温素空怎么教他的,此刻,他便怎么传给了下一代。
不过他额外强调了两点,这也是往后梨雪山弟子必须遵从的规矩。
第一,食气必须以观想法食气;
第二,辟府必须首辟心府。
等到他讲完观想法食气的关窍,自觉说的已经够多了,两个孩子天资再聪慧,也只是孩子而已,随即便让他们先行归山,让他们仔细观摩收徒那天句曲山王、李两位长辈送的观想图谱,从中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定一位内景神,作为食气开端。
王、李两人送的观想图谱程心瞻看过了,虽然神韵并非那么高深,但胜在多,比当时囊中羞涩的自己在书库里翻找观想图时要富裕的多,两个孩子也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景神。
唤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