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四海燕华,历史的岔路(3/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区的张玉、蓝玉就不会听大明保守派的命令。
其次,蒙汉示范区毕竟刚归附大明。
即便是保守派,也担心,他们的行为,逼反蒙汉示范区。
可他没想到,燕王朱棣亲手建立起的蒙汉示范区模式,不但成功了,还越过阴山,正在深远影响整个草原。
若是任由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大明王朝抓住这个机会,毕竟同化吞下整个草原。
燕王朱棣!
走都走了。
竟然还给其大明朱家皇族,留下这么厚一笔遗泽!
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继续蔓延!’
马哈木默默捏紧拳头。
他这些年,身处燕藩,看的很清楚。
燕王朱棣的理念,最终是把一个个别样的族群,连渣都不剩的吞噬同化!
蒙汉示范区也是朱棣一手策划建立的。
其目的,一定是帮助大明,同化整个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
绝游牧文化之根!
“这些年,祖父在燕藩也偷学到很多东西,也是时候回去了。”
话中,马哈木再次捏紧拳头。
只要朱四郎不回中原。
他只要整合蒙古,就有信心和朱标为首的大明掰手腕!
甚至,压着大明打!
“祖父先走了,接下来,不要联系祖父。”马哈木丢下一句话,转身悄悄消失在人群中。
他可不敢小瞧燕藩军情司。
这个机构,是一个比大明锦衣卫,更加厉害的机构。
得亏,这个机构主要是对外,并不像锦衣卫,注重对内。
“脱烈,看什么?”东旭目睹脱烈说着说着,突然出神看着后面,好奇笑问。
脱烈微微皱眉,摇头道:“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个背影,有些似曾相识,不过不可能,我认识的那个人,应该在草原上,不可能到咱们燕京来。”
他刚才,好像看到了马哈木的背影。
算了。
但凡去王宫看姑姑,总被姑姑拎着耳朵提醒,‘放下过去,不要带着包袱活着。’
与其思考马哈木。
他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让姑父那个榆木脑袋,把自己姑姑收了。
姑姑都二十九岁了!
都是老姑娘了!
大好年华,人美心善,总不能一辈子给姑父当义妹吧?
愁死他了。
或许可以求世子、郡主、金豆子郡王帮帮忙。
尤其是金豆子。
姑姑把金豆子当儿子养大。
金豆子肯定也不想姑姑孤苦无依吧?
就让金豆子坑爹!
脱烈想到办法后,顿时高兴笑了,又开始和东旭等人热闹议论起来。
“周潮,你那个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怎么样了,还有伱说的那个食物链,研究清楚了吗?”
“小脱烈,已经有些眉目了,我正在研究利用食物链原理,干预、治理蝗虫,用师傅在土桥村就发明的人工温室孵化鸡蛋,繁育鸡苗,用鸡来防治蝗虫,另外,我还在研究几种,专吃蝗虫的鸟类,比如喜欢在石头缝中筑巢的粉红椋鸟…”
站在旁边,正在和春晓聊天的蓝玉,无意间听到周潮的话,忙转头,追问:“周小子,你这个研究怎么样,研究成功了吗?”
这两年,蒙汉示范区的牧民和农民,都反应,示范区内的蝗虫数量增加了。
一些老牧民预测,未来数年内,草原上极有可能发生一场巨大蝗灾。
对此,他和张玉虽然警惕,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了传令百姓,让百姓在放牧或田里耕作时,碰到蝗虫,尽可能弄死。
再也想不出其他法子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蝗灾。
只能等蝗灾自行消失。
而每当蝗灾发生时,一定会伴随着农业绝收,粮价飞涨,满地饿殍。
周潮挠了挠头,“梁国公,虽然鸡以及椋鸟为代表的几种鸟类,每只每天的确能大量吞食蝗虫,师傅也拿出钱,资助我繁殖鸡和几种鸟类,以备不时之需。可我现在,还没有解决,每亩农田、每亩草场投放多少鸡,多少鸟合适。”
“要知道,无论是鸡,还是鸟,都是杂食动物,按照食物链原理,一旦投放多了,消灭蝗虫的同时,也会对农田和草场产生破坏。”
“而投放多寡还是个动态问题,需要根据蝗灾发生时,当地蝗虫密集度进行计算。”
“另外,投放的鸡太多,产生太多没有经过沤制的鸡粪,就会烧坏草根和农作物根茎,这也需要研究。”
‘不学无术,玩动物,玩标本,还有这么多学问?’
胡惟庸等人被蓝玉和周潮的对话吸引,听着周潮解释,越来越惊讶。
每只鸡,一天可以吃七十只蝗虫,每只椋鸟,一天可以是一百五六十只蝗虫…
根据蝗灾情况,计算投放多寡的动态问题?
鸡粪对根茎的灼烧问题?
曾几何时,他们听说朱四郎的一个学生,带着其他几个学生,玩动物、玩标本,还笑话对方。
可现在,这个玩标本,不学无术的乡野小子。
说的头头是道。
似乎真有办法,解决困扰中原数千年的蝗灾问题。
蓝玉笑着拍了拍周潮肩膀,“我们蒙汉示范区有一部分自由支配的地方财政,回去后,我就和张玉商量,投资你这个研究,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是蒙汉示范区发
其次,蒙汉示范区毕竟刚归附大明。
即便是保守派,也担心,他们的行为,逼反蒙汉示范区。
可他没想到,燕王朱棣亲手建立起的蒙汉示范区模式,不但成功了,还越过阴山,正在深远影响整个草原。
若是任由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大明王朝抓住这个机会,毕竟同化吞下整个草原。
燕王朱棣!
走都走了。
竟然还给其大明朱家皇族,留下这么厚一笔遗泽!
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继续蔓延!’
马哈木默默捏紧拳头。
他这些年,身处燕藩,看的很清楚。
燕王朱棣的理念,最终是把一个个别样的族群,连渣都不剩的吞噬同化!
蒙汉示范区也是朱棣一手策划建立的。
其目的,一定是帮助大明,同化整个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
绝游牧文化之根!
“这些年,祖父在燕藩也偷学到很多东西,也是时候回去了。”
话中,马哈木再次捏紧拳头。
只要朱四郎不回中原。
他只要整合蒙古,就有信心和朱标为首的大明掰手腕!
甚至,压着大明打!
“祖父先走了,接下来,不要联系祖父。”马哈木丢下一句话,转身悄悄消失在人群中。
他可不敢小瞧燕藩军情司。
这个机构,是一个比大明锦衣卫,更加厉害的机构。
得亏,这个机构主要是对外,并不像锦衣卫,注重对内。
“脱烈,看什么?”东旭目睹脱烈说着说着,突然出神看着后面,好奇笑问。
脱烈微微皱眉,摇头道:“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个背影,有些似曾相识,不过不可能,我认识的那个人,应该在草原上,不可能到咱们燕京来。”
他刚才,好像看到了马哈木的背影。
算了。
但凡去王宫看姑姑,总被姑姑拎着耳朵提醒,‘放下过去,不要带着包袱活着。’
与其思考马哈木。
他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让姑父那个榆木脑袋,把自己姑姑收了。
姑姑都二十九岁了!
都是老姑娘了!
大好年华,人美心善,总不能一辈子给姑父当义妹吧?
愁死他了。
或许可以求世子、郡主、金豆子郡王帮帮忙。
尤其是金豆子。
姑姑把金豆子当儿子养大。
金豆子肯定也不想姑姑孤苦无依吧?
就让金豆子坑爹!
脱烈想到办法后,顿时高兴笑了,又开始和东旭等人热闹议论起来。
“周潮,你那个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怎么样了,还有伱说的那个食物链,研究清楚了吗?”
“小脱烈,已经有些眉目了,我正在研究利用食物链原理,干预、治理蝗虫,用师傅在土桥村就发明的人工温室孵化鸡蛋,繁育鸡苗,用鸡来防治蝗虫,另外,我还在研究几种,专吃蝗虫的鸟类,比如喜欢在石头缝中筑巢的粉红椋鸟…”
站在旁边,正在和春晓聊天的蓝玉,无意间听到周潮的话,忙转头,追问:“周小子,你这个研究怎么样,研究成功了吗?”
这两年,蒙汉示范区的牧民和农民,都反应,示范区内的蝗虫数量增加了。
一些老牧民预测,未来数年内,草原上极有可能发生一场巨大蝗灾。
对此,他和张玉虽然警惕,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了传令百姓,让百姓在放牧或田里耕作时,碰到蝗虫,尽可能弄死。
再也想不出其他法子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蝗灾。
只能等蝗灾自行消失。
而每当蝗灾发生时,一定会伴随着农业绝收,粮价飞涨,满地饿殍。
周潮挠了挠头,“梁国公,虽然鸡以及椋鸟为代表的几种鸟类,每只每天的确能大量吞食蝗虫,师傅也拿出钱,资助我繁殖鸡和几种鸟类,以备不时之需。可我现在,还没有解决,每亩农田、每亩草场投放多少鸡,多少鸟合适。”
“要知道,无论是鸡,还是鸟,都是杂食动物,按照食物链原理,一旦投放多了,消灭蝗虫的同时,也会对农田和草场产生破坏。”
“而投放多寡还是个动态问题,需要根据蝗灾发生时,当地蝗虫密集度进行计算。”
“另外,投放的鸡太多,产生太多没有经过沤制的鸡粪,就会烧坏草根和农作物根茎,这也需要研究。”
‘不学无术,玩动物,玩标本,还有这么多学问?’
胡惟庸等人被蓝玉和周潮的对话吸引,听着周潮解释,越来越惊讶。
每只鸡,一天可以吃七十只蝗虫,每只椋鸟,一天可以是一百五六十只蝗虫…
根据蝗灾情况,计算投放多寡的动态问题?
鸡粪对根茎的灼烧问题?
曾几何时,他们听说朱四郎的一个学生,带着其他几个学生,玩动物、玩标本,还笑话对方。
可现在,这个玩标本,不学无术的乡野小子。
说的头头是道。
似乎真有办法,解决困扰中原数千年的蝗灾问题。
蓝玉笑着拍了拍周潮肩膀,“我们蒙汉示范区有一部分自由支配的地方财政,回去后,我就和张玉商量,投资你这个研究,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是蒙汉示范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