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林苏论法(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叛国之罪,最终还能家族保全,后面的人会不会失了敬畏?以后岂不还有更多的人会叛国?
林苏微微一笑:“轻吗?也不轻吧?十六位高官,每一个都曾是跺跺脚地动山摇的大人物,因为一场叛乱而身死道消,他们的家产,亦是因他们出卖良知所得,抄他个倾家荡产毫无障碍,他们的直属子弟,三代之内不可为官,免得他们为父辈罪行翻案或者报复…这还轻?”
众人心头微动,倒也是,轻与重是相对应的,相对于诛九族而言,林苏的方案是温和到了极致,但是相对于往日荣华富贵的他们,抄家杀头,却也重到了极点。
林苏道:“再说说你们说过很多次的震慑性…所谓震慑,主要针对的是想犯罪的人,对于原本就没有犯罪意愿之人,震慑本身毫无意义。既然针对的是这些人,就看这些人内心最在乎什么,他们在乎的是九族吗?我不说他们完全不在乎,但是,他们最在乎的还是自己!自己都没了,有多少人去管身后是否洪水滔天?所以,只要明确违法必罚的原则,并坚定地执行下去,对这些有犯罪意愿之人,震慑的作用一直都存在。”
众兄弟点头,倒也是!
林苏品了一口茶继续:“最后,我提醒众兄弟一下,大苍叛国诛九族的律条存在已有千年,但是,如此严酷的条款,为何没能制止叛国贼一次次铤而走险?这恰恰是过于严酷的律条带来的后遗症。”
秋墨池心头怦怦乱跳:“林兄请指教!”
林苏道:“一人叛国,九族殉葬,那么,一旦家族中有一个人走上了这条路,就将九族一齐捆绑,叛了是死,不叛也是死,既然都是死,为什么不干脆举族押上,博一线生机?”
众兄弟全都大震…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被林苏打动…
因为林苏指出了一条客观存在的人性!
这个世界,勾连极广,任何人九族之中,都有无数的交集,谁也不知道家族之中是不是会突然冒出一个叛国贼来,一旦冒出来,其余人怎么办?
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冒险一博!
这条国策,本意是杜绝叛国,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反而会扩大叛国的面,因一人而捆绑一族,小事件转眼间变成举族同叛的大事件。
这就是国策的悖论!
这就是执罚过度产生的恶果!
秋墨池道:“三百年前,白云城主,就因为其子叛国,最终举族同叛,西南战火一烧七年;两百年前,洛阳之伤亦是此例;二十年前,南方赤木之变;八年前,贺兰李氏之变…全都是因为家族中一人叛国,其余人退无可退,进而铤而走险的案例!”
章浩然道:“如果林兄这套法论早日出世,罪不及无辜,那么,这些案例兴许会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打开方式,家族之中深明大义的人联合起来,将此人抓起,叛国案岂不就平息了吗?”
霍启目光闪动:“林兄,小弟觉得你需要论一场道!就在文渊阁论法!你此法一论,完全吻合儒家仁义,兴许此论一出,你在圣殿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这话一出,众兄弟全都安静了…
每个人眼中都有光…
有些事情大家不大好提,但是,彼此心中如明镜一般,林苏走的是兵道,一向主张铁血杀伐,而儒家主张却是仁义宽恕。所以,他与儒家的关系渐行渐远,将来如果在圣殿之上有大道之争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兵道与儒家之争。
这是悬在林苏头顶最大也是最可怕的剑。
因为儒家,把持圣殿!
但今夜一场论法,林苏的观点异常温和,充满仁慈宽恕,这是吻合儒道的!
如果他在文渊阁论法,岂不间接向儒家示好?
他们之间的裂痕,岂不无声无息地修复?
霍启能提出这个意见,其实也是众兄弟们一直在为他寻找的路…
“霍兄心意,小弟自知,此事,待我想想再说…”
今夜一场聚会,有波澜起伏,有沟通交流,有情感碰撞,亦有论道…
众兄弟在夜深人静之时全都散去…
林苏漫步返回卧室,内心一事徘徊…
卧室门关上,丫头退下,周魅的身影出现:“我个人觉得霍启今天出了个好点子,这小子似乎得了高人之指点。”
“这个点子好吗?”林苏道。
周魅道:“如何不好?我虽然不知道圣殿是个什么模样,但我知道圣殿是儒家一手遮天的,你这搅屎棍入圣殿,跟他们想必也是碰撞得火花四溅的,而你今夜不管是基于解救你家小情人也好,基于解救你家老娘的亲姐也罢,反正是温和得不象你林三郎,这难道不是恰好吻合儒家要义?这难道不算是向儒家示好?”
呵呵…
林苏内心回了她两个字…
丫头你还是太年轻,你根本不懂何为儒家!
他们如果真的那么仁慈,为何诛九族这样的律条他们千年来熟视无睹?
你以为我论法,是向儒家示好?
不,他们的理解可不是这样,他们会认为我在挑战传统秩序!挑战传统就是在挑战他们!
此外,林苏之法有一核心,那就是违法必罚,执罚必严,这是典型的法治思想!这跟儒家人治思想也是背道而驰!
那么,法治思想应该对应法家吧?圣殿法宫想必会喜欢!
他们最最痛恨倒是真的!
法宫是有法条的,是有一套完整的
林苏微微一笑:“轻吗?也不轻吧?十六位高官,每一个都曾是跺跺脚地动山摇的大人物,因为一场叛乱而身死道消,他们的家产,亦是因他们出卖良知所得,抄他个倾家荡产毫无障碍,他们的直属子弟,三代之内不可为官,免得他们为父辈罪行翻案或者报复…这还轻?”
众人心头微动,倒也是,轻与重是相对应的,相对于诛九族而言,林苏的方案是温和到了极致,但是相对于往日荣华富贵的他们,抄家杀头,却也重到了极点。
林苏道:“再说说你们说过很多次的震慑性…所谓震慑,主要针对的是想犯罪的人,对于原本就没有犯罪意愿之人,震慑本身毫无意义。既然针对的是这些人,就看这些人内心最在乎什么,他们在乎的是九族吗?我不说他们完全不在乎,但是,他们最在乎的还是自己!自己都没了,有多少人去管身后是否洪水滔天?所以,只要明确违法必罚的原则,并坚定地执行下去,对这些有犯罪意愿之人,震慑的作用一直都存在。”
众兄弟点头,倒也是!
林苏品了一口茶继续:“最后,我提醒众兄弟一下,大苍叛国诛九族的律条存在已有千年,但是,如此严酷的条款,为何没能制止叛国贼一次次铤而走险?这恰恰是过于严酷的律条带来的后遗症。”
秋墨池心头怦怦乱跳:“林兄请指教!”
林苏道:“一人叛国,九族殉葬,那么,一旦家族中有一个人走上了这条路,就将九族一齐捆绑,叛了是死,不叛也是死,既然都是死,为什么不干脆举族押上,博一线生机?”
众兄弟全都大震…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被林苏打动…
因为林苏指出了一条客观存在的人性!
这个世界,勾连极广,任何人九族之中,都有无数的交集,谁也不知道家族之中是不是会突然冒出一个叛国贼来,一旦冒出来,其余人怎么办?
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冒险一博!
这条国策,本意是杜绝叛国,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反而会扩大叛国的面,因一人而捆绑一族,小事件转眼间变成举族同叛的大事件。
这就是国策的悖论!
这就是执罚过度产生的恶果!
秋墨池道:“三百年前,白云城主,就因为其子叛国,最终举族同叛,西南战火一烧七年;两百年前,洛阳之伤亦是此例;二十年前,南方赤木之变;八年前,贺兰李氏之变…全都是因为家族中一人叛国,其余人退无可退,进而铤而走险的案例!”
章浩然道:“如果林兄这套法论早日出世,罪不及无辜,那么,这些案例兴许会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打开方式,家族之中深明大义的人联合起来,将此人抓起,叛国案岂不就平息了吗?”
霍启目光闪动:“林兄,小弟觉得你需要论一场道!就在文渊阁论法!你此法一论,完全吻合儒家仁义,兴许此论一出,你在圣殿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这话一出,众兄弟全都安静了…
每个人眼中都有光…
有些事情大家不大好提,但是,彼此心中如明镜一般,林苏走的是兵道,一向主张铁血杀伐,而儒家主张却是仁义宽恕。所以,他与儒家的关系渐行渐远,将来如果在圣殿之上有大道之争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兵道与儒家之争。
这是悬在林苏头顶最大也是最可怕的剑。
因为儒家,把持圣殿!
但今夜一场论法,林苏的观点异常温和,充满仁慈宽恕,这是吻合儒道的!
如果他在文渊阁论法,岂不间接向儒家示好?
他们之间的裂痕,岂不无声无息地修复?
霍启能提出这个意见,其实也是众兄弟们一直在为他寻找的路…
“霍兄心意,小弟自知,此事,待我想想再说…”
今夜一场聚会,有波澜起伏,有沟通交流,有情感碰撞,亦有论道…
众兄弟在夜深人静之时全都散去…
林苏漫步返回卧室,内心一事徘徊…
卧室门关上,丫头退下,周魅的身影出现:“我个人觉得霍启今天出了个好点子,这小子似乎得了高人之指点。”
“这个点子好吗?”林苏道。
周魅道:“如何不好?我虽然不知道圣殿是个什么模样,但我知道圣殿是儒家一手遮天的,你这搅屎棍入圣殿,跟他们想必也是碰撞得火花四溅的,而你今夜不管是基于解救你家小情人也好,基于解救你家老娘的亲姐也罢,反正是温和得不象你林三郎,这难道不是恰好吻合儒家要义?这难道不算是向儒家示好?”
呵呵…
林苏内心回了她两个字…
丫头你还是太年轻,你根本不懂何为儒家!
他们如果真的那么仁慈,为何诛九族这样的律条他们千年来熟视无睹?
你以为我论法,是向儒家示好?
不,他们的理解可不是这样,他们会认为我在挑战传统秩序!挑战传统就是在挑战他们!
此外,林苏之法有一核心,那就是违法必罚,执罚必严,这是典型的法治思想!这跟儒家人治思想也是背道而驰!
那么,法治思想应该对应法家吧?圣殿法宫想必会喜欢!
他们最最痛恨倒是真的!
法宫是有法条的,是有一套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