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苍守夜人 > 第301章 西边有友踏雪来

第301章 西边有友踏雪来(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怀。”  

“多谢了!”林苏道:“任大人主意已然拿定?愿意前来接受海宁学府教习之职?”  

“沧海横流,任某不足以中流击水,退位执教传道,亦是此生之所愿也,今日前来,正是请林大人给海宁学府说一声,谋这个差事。”  

“那太好了,咱们先喝上一杯,为你接风洗尘,随后我送你上任!”  

西院张罗酒席,留下崔莺陪余姬喝茶,陈姐和绿衣亲自操持酒菜,两女到厨房安排完毕,悄悄来到屋檐下,四目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异常…  

“陈姐,你搜集过西州的消息,相公接到的指令是查离府知府与民争利的事儿,这个知府是姓任吧?”  

“是!”  

“是不是咱们屋里这位?”  

陈姐沉吟:“我搜集到的消息中还有一条,任太炎知府为官清正,跟人鱼关系极好,为人鱼打造了一座避风港,他甚至纳了一个人鱼为妾,叫余姬…”  

虽然没有明确回答,但回答也够明确了。  

因为屋里的人姓任,而他带的人,叫余姬…  

绿衣怔怔地,朝官们以相公为剑,要除掉的人是任太炎,而如今,任大人成了相公的座上宾,而整个西州官场,包括知州在内,全都翻了白眼…陈姐,我怎么觉得咱们相公玩了一把特别大的?  

陈姐轻轻叹口气,大的小的有区别吗?反正相公永远都休想得到陛下的圣心,只要不给陛下翻脸的直接借口,就是万幸了。  

绿衣深深叹息,不给陛下翻脸的借口,也好难的,要是陛下突发暴病就好了…  

陈姐狠狠地白她,基本无语…  

酒菜上桌,宾主尽欢,酒喝了,菜吃了,旅途的劳顿消了,林苏和任太炎冲天而起,前往海宁学府…  

三女陪着余姬在暖阁说话。  

“余姐姐,我家相公毕竟年轻,这次去西州,还得多谢你家大人和你关照…”绿衣这话有水平。  

余姬轻轻一笑,妹子你可千万别这样说,林大人是我这一辈子见过的最神奇的人,我哪能关照得了他?都是他在帮我们,我做梦都想不到,那么困难的局面,他居然真的能够打开,我族中的两百年死结,他居然真的能解开,亿万人鱼一族,永远不敢忘记林大人的恩惠…  

在三女面前,她是完全不设防,因为她知道,这三女,是他的至亲之人。  

一番话,三女心头雪亮!  

西州官场大地震,真是他一手策划的。  

他再次施展拿手好戏,勾了异族!  

前面勾了青丘狐族,灭了千岛水盗,这次勾了人鱼一族,平定西州官场…  

哪怕陛下震怒,哪怕朝臣咬牙切齿,但就是没有人能够拿他怎么办!  

这就是她们的相公!  

让她们无时无刻不骄傲自豪。  

但是,也让她们胆战心惊,因为她们都知道,这事儿有何等犯忌。  

官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百三十多个官员,每一个后面都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一个后面都有朝臣支持,他一翻手灭了这个官员群体,整个朝堂还能不恨他入骨?!  

他,不仅仅是官场搅屎棍,他,已经升级了,升到官场毒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那种!  

相公,你可悠着点吧,你一堆媳妇等着给你生儿子呢…  

绿衣看着窗外,心事悠悠…  

海宁学府,笼罩在一片白雪之中。  

但海宁学府这四个字的金字招牌,却是金光四射,这是文心极致大儒抱山先生亲笔所题,等同于大儒文宝,大儒文宝,不沾雨水,不落雪花,烈日下它清凉,寒冷日它温暖,夜晚时华光十里。  

还有林苏亲笔写下的五首七彩劝学诗,同样如此。  

这些文宝,共同将海宁学府打造成江滩百姓心目中的文道圣地。  

天地间大雪飘飞,但海宁学府依然学子满府,书声朗朗。  

从开学到如今,海宁学府已经收纳了一万三千余学子,绝大多数是江滩流民,还有少量是义水北滩流民子弟,城里的大户、富户虽然对海宁江滩兴趣极大,到了冬日愿意在这里住下,但涉及到学术这个高端领域,还是更信赖乾坤书院的三百年底蕴,他们的子弟,极少有送到海宁学府的。  

海宁学府里的一万三千学子,一进学府当然是扎堆儿想进科班,科举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人上人,这个根深蒂固的执念,在人们心中扎的根太深了。  

但想进科班也不容易,抱山先生把关很严,想走科举路的学子,需要与之对应的悟性、根骨,哪怕可供选择的学子数以万计,他本着宁缺勿滥的心理,还是只选择九百余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余的人,全都进术班。  

术班的老师,全是林苏临时从江滩流民中挑选出来的,层次上跟那些大儒隔了十万八千里,哪有什么发言权?自然是听从大儒的安排,大儒不要的,才轮到他们,好在这批老师有接近百人,一个老师管一百多个学生,倒也管得住,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教学压力没有大儒那么大,他们只需要教孩子们认字、算简单的算术,不指望孩子们金榜题名,不存在误人子弟这一说,自身定位低得很,倒也能应付。  

相反,大儒那边一直在叫苦,说老师太少了,七个大儒,接近千名学生,哪有这样搞教学的?一般大户人家,往往是一个孩子请三四个老师,即便低端的私塾,一个先生最多也只教二三十个孩子。他们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