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3章遭遇之战和遭遇知战(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下达了戒备号令,调配了兵卒前往查探,然后周边的兵卒才渐渐的安稳下来,而此刻涌动在体内的血似乎才慢慢的平息下来。
…来的只是骠骑哨探!赵俨喘出一口长气,来的人肯定不多!他们也是一边探路一边前行,没想到撞上了我们!只要能杀退他们第一次的试探攻击,这些骠骑哨探也不会恋战,定然会退回去传递给后方人马!
赵俨像是对着自己说,理清思路,也像是在借此鼓舞周边兵卒的士气,等到他们回去之后,必然有第二次的试探进攻,到时候我们布下埋伏,就可以将他们一举击败,然后驱赶着败军去攻他们的大部,也就有一举贯通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计划也是这么个计划。
有道理有计划,就能一定顺利实施?
这些骠骑人马,征讨南北,平复阴山,攻克过鲜卑乌桓,平定过西羌氐人,已经是大汉之内公认的强悍战力了,而且在之前的东西冲突之中,说实在的基本上都没能在骠骑手下讨得到多少的便宜,现在即便是趁着斐潜不在关中的时候进军,但是究竟能不能战胜骠骑兵马,能不能一统大汉东西…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没有答案。
长安。
庞统眯着眼,看着最新来自于河东的信报,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便是将信报交给了斐蓁。
斐蓁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装模作样的看起了河东的信报。
庄、人、马、械、训?斐蓁点着头,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庞统笑了笑,哪里的道理?
斐蓁一愣,指着信报说道:这司马仲达所言…莫非错了?
庞统点头,很干脆的说道:错了。
啊?斐蓁瞪圆了眼。
庞统笑道:这要是司马仲达衷心之言,那么此人也就是如此了…若是有意误导些愚钝之辈…倒也有些意思,毕竟似似而非…呵呵…故而世子所言有几分道理,倒也切中之要…
斐蓁顿时觉得好受多了,矜持的点了点头,但是很快就往庞统之处偏了偏,那么这…关中与山东之优劣…究竟是什么?
庞统微微仰头,优劣…其实有很多很多,而且某也不过知晓皮毛而已,若是说精通此事,还是主公方可称明察要害,普天之下莫出其右。某就说这司马五胜之言,这头一个字就是错了…司马言关中以庄合胜屯散,然实际庄合之重者,山东甚利于关中也。
啊哈?斐蓁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庞统说司马懿的言论有错误只是某些问题上有偏差,但是没想到这偏差竟然是这么大,是完全相反的!
为上者,当明利害。庞统微笑着说道,若是偏听偏信,何可为信?曹军号称百万,可信之否?曹军进军上党之兵,实则一般…此乃田忌赛马也…
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那自家的脑子呢?
斐蓁肃然而道:受教。不过这…庄屯之言,究竟为何?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光武之后,大汉之弊,便为山东弃商鞅而类齐鲁是也。商鞅之法,乃法殆于民,而齐鲁之亡,亡于田氏也。人有欲,衣食温饱,皆大欲也。主公如今行法于关中,类商鞅又非商鞅,其要便是制人欲而统之,散而集之,上有纲目,下有欲足,此法乃新法,主公未言名之,某亦深以为然。法可法,不可名法,可谓时法也。
因时而变,因地而变。若以名法,便为死法。庞统说道,此乃法制之要也。山东之法,实为庄园之法。地方豪强聚地为利,以抗衡朝堂。光武以地方豪强而立国二百年矣,今山东豪强之胜,莫过于曹氏…故而司马之言,庄合屯散之语,乃颠倒乾坤,混淆黑白也…
历史总是螺旋式的上升,从西汉到东汉,实际上是有了一次大规模的历史发展的倒退。
春秋时期,周王朝实际上就类似于中世纪的大封建领主,是大庄园模式,对于民众的剥削和压制,阶级的固化和统御是非常重的,血统论和知识垄断是春秋时期的主流,而到了战国时期,许多人不满意阶级的固化,开始抗争和推翻腐朽的血统老贵族,也才有了最彻底的打破阶级固化的商鞅变法。
二十爵位,不论出身,不看血统,任何一个秦人都有可能获取爵位,提升阶级,这就使得所有的秦人顿时爆发出了超出寻常的热情。但是商鞅变法就是一定全部都是好的?
并不是。
所有的律法,都是阶段性的利好。
如果有什么律法在几十年都没有进行过修正,那么一定就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因为社会整体是会发展,会变化的,原本商鞅的利好,爆发出了秦国无比的生产力,积极主动性,但是在秦国后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而秦始皇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秦二世又是昏庸无能,于是秦国就死了,死在了这个被养得越来越大的欲望上。
春秋之时,天下为一庄,尽归于姬氏。庞统缓缓的说道,然战国一分为七。秦一统,统御之道与周时所不同也,同文同轨同律,此为尚上之御,而民乃分治也,天下分九州。光武而后,一十三州…世子可知,如今川蜀之地,南中建宁一分为三…此为何也?上当御统,民当治分是也!
东汉是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倒退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东汉的大地主阶级复辟了。地方上的宗族,教门等形成了庞大的体系结构,只是追求个体的利益,和中央集团的整体
…来的只是骠骑哨探!赵俨喘出一口长气,来的人肯定不多!他们也是一边探路一边前行,没想到撞上了我们!只要能杀退他们第一次的试探攻击,这些骠骑哨探也不会恋战,定然会退回去传递给后方人马!
赵俨像是对着自己说,理清思路,也像是在借此鼓舞周边兵卒的士气,等到他们回去之后,必然有第二次的试探进攻,到时候我们布下埋伏,就可以将他们一举击败,然后驱赶着败军去攻他们的大部,也就有一举贯通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计划也是这么个计划。
有道理有计划,就能一定顺利实施?
这些骠骑人马,征讨南北,平复阴山,攻克过鲜卑乌桓,平定过西羌氐人,已经是大汉之内公认的强悍战力了,而且在之前的东西冲突之中,说实在的基本上都没能在骠骑手下讨得到多少的便宜,现在即便是趁着斐潜不在关中的时候进军,但是究竟能不能战胜骠骑兵马,能不能一统大汉东西…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没有答案。
长安。
庞统眯着眼,看着最新来自于河东的信报,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便是将信报交给了斐蓁。
斐蓁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装模作样的看起了河东的信报。
庄、人、马、械、训?斐蓁点着头,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庞统笑了笑,哪里的道理?
斐蓁一愣,指着信报说道:这司马仲达所言…莫非错了?
庞统点头,很干脆的说道:错了。
啊?斐蓁瞪圆了眼。
庞统笑道:这要是司马仲达衷心之言,那么此人也就是如此了…若是有意误导些愚钝之辈…倒也有些意思,毕竟似似而非…呵呵…故而世子所言有几分道理,倒也切中之要…
斐蓁顿时觉得好受多了,矜持的点了点头,但是很快就往庞统之处偏了偏,那么这…关中与山东之优劣…究竟是什么?
庞统微微仰头,优劣…其实有很多很多,而且某也不过知晓皮毛而已,若是说精通此事,还是主公方可称明察要害,普天之下莫出其右。某就说这司马五胜之言,这头一个字就是错了…司马言关中以庄合胜屯散,然实际庄合之重者,山东甚利于关中也。
啊哈?斐蓁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庞统说司马懿的言论有错误只是某些问题上有偏差,但是没想到这偏差竟然是这么大,是完全相反的!
为上者,当明利害。庞统微笑着说道,若是偏听偏信,何可为信?曹军号称百万,可信之否?曹军进军上党之兵,实则一般…此乃田忌赛马也…
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那自家的脑子呢?
斐蓁肃然而道:受教。不过这…庄屯之言,究竟为何?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光武之后,大汉之弊,便为山东弃商鞅而类齐鲁是也。商鞅之法,乃法殆于民,而齐鲁之亡,亡于田氏也。人有欲,衣食温饱,皆大欲也。主公如今行法于关中,类商鞅又非商鞅,其要便是制人欲而统之,散而集之,上有纲目,下有欲足,此法乃新法,主公未言名之,某亦深以为然。法可法,不可名法,可谓时法也。
因时而变,因地而变。若以名法,便为死法。庞统说道,此乃法制之要也。山东之法,实为庄园之法。地方豪强聚地为利,以抗衡朝堂。光武以地方豪强而立国二百年矣,今山东豪强之胜,莫过于曹氏…故而司马之言,庄合屯散之语,乃颠倒乾坤,混淆黑白也…
历史总是螺旋式的上升,从西汉到东汉,实际上是有了一次大规模的历史发展的倒退。
春秋时期,周王朝实际上就类似于中世纪的大封建领主,是大庄园模式,对于民众的剥削和压制,阶级的固化和统御是非常重的,血统论和知识垄断是春秋时期的主流,而到了战国时期,许多人不满意阶级的固化,开始抗争和推翻腐朽的血统老贵族,也才有了最彻底的打破阶级固化的商鞅变法。
二十爵位,不论出身,不看血统,任何一个秦人都有可能获取爵位,提升阶级,这就使得所有的秦人顿时爆发出了超出寻常的热情。但是商鞅变法就是一定全部都是好的?
并不是。
所有的律法,都是阶段性的利好。
如果有什么律法在几十年都没有进行过修正,那么一定就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因为社会整体是会发展,会变化的,原本商鞅的利好,爆发出了秦国无比的生产力,积极主动性,但是在秦国后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而秦始皇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秦二世又是昏庸无能,于是秦国就死了,死在了这个被养得越来越大的欲望上。
春秋之时,天下为一庄,尽归于姬氏。庞统缓缓的说道,然战国一分为七。秦一统,统御之道与周时所不同也,同文同轨同律,此为尚上之御,而民乃分治也,天下分九州。光武而后,一十三州…世子可知,如今川蜀之地,南中建宁一分为三…此为何也?上当御统,民当治分是也!
东汉是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倒退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东汉的大地主阶级复辟了。地方上的宗族,教门等形成了庞大的体系结构,只是追求个体的利益,和中央集团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