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节 感动与杀意(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这位即位后,国家的政治就急速的转向了法家渴求的世界。
强兵富国,再霸天下!
虽然说,刘氏的这一套,并非全然照搬的前朝制度。
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更披上了一层忠孝和德治的外衣。
但归根结底,还是法家的那一套。
最多算是一个修正主义的秦制度!
但,不知为何,当这最后一步来临时,汲黯反而有了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他悄悄抬眼看了看丞相和其他人,发现大家也都是长出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心中的重担……
这是为什么呢?
汲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很多年后,他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对诸夏民族,对中国而言,从上到下,都在渴望稳定,没有人希望看到统治者的立场摇摆不定,朝三暮四。
对这个国度的政治家和人民而言,最怕的就是皇帝左右犹豫,下不定决心。
对天下人而言,哪怕是最坏的选择,也比皇帝东飘飘西碰碰来的好。
因为,君王做出了抉择,臣子们就可以跟上。
倘若君王迟迟不做决定,下面的人天天猜测皇帝明天要干嘛,不得不狡兔三窟,准备多项投资计划,以规避风险。
而皇帝摆明了车马后,无论是政治势力,还是思想学术,立刻就有了蓝本,可以照着抄袭。
但现在,汲黯却依然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他只知道,仿佛眼前的路,都被变得开阔了起来。
原先的悬崖峭壁,消失殆尽。
…………………………
翌日,一大早,许多人刚刚起床,甚至还没得及洗漱,就被一个消息先是镇的七荤八素,然后,无数人扔掉自己手里的家伙什,往露布的方向狂奔而去。
整个长安的闾里,露布之下,都围满了人群。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许多人手舞足蹈的说道。
汉匈大战,时隔两年,再次爆发。
对长安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籁啊!
两年前的马邑之战,不知道制造了多少军功世家,制造了多少新兴的军功利益集团。
不知道多少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邻居家鸡犬升天,自己只能羡慕嫉妒恨。
现在,新的战争,终于爆发!
而且,此番,汉家要直捣高阙,收复陷落敌手数十年的故土。
匈奴人也是气势汹汹的集结了十几个万骑的力量,要跟汉军决一死战。
仅仅只是想到这个画面,长安的老少爷们就根本坐不住了!
十几个万骑!!!!
人头多的完全够大家伙的兄弟或者家人分!
因此,许多人从露布下一离开,马上就顶着寒风,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到宗祠之中,给列祖列宗上香祭祀去了。
无数人家的宗祀里,挤满了前来像祖先祷告,请求先祖保佑自己的兄弟或者亲人,在战场上斩首立功,光宗耀祖。
一个个承诺,不要钱的使出来。
反正,只要祖先保佑,家族的子弟能够立功归来,那么,等到秋天祭祖之时,血食三牲,绝对少不了列祖列宗的份!
在这一片熙熙攘攘之中,天子要开国债的消息也传了开来。
“当今天下欲发行三十万金之国债,年利率是百分之二?”好多的商贾和中小地主在听说了这个事情后,立刻回家就将自己家里地窖里埋着的黄金和铜钱挖了出来,然后捧着这些东西,跑到少府和盐铁衙门,抢着购买这国债。
仅仅在一天之内,长安的官署就卖出了超过三千金的国债债券!
这顿时镇的朝堂的列侯公卿们,面面相觑。
本来,他们还在头疼,该怎么想办法,耍无赖,赖掉天子摊派的这些所谓国债。
但,现在一看民间这热潮,这些家伙就又嘀咕了起来。
“如此多的人看好,这是不是有利可图呢?”许多人在心里想着,盘算着。
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百姓的热情,到底是为何?
要知道,这些卖国债的可都是市井中人。
他们买到手里的国债,一般都是你一金我十金这样的份额。
讲道理的话,他们买着国债,其实是亏本的!
因为你想啊。
国债的年利率才百分之二啊!
如今随便做个什么生意,利润不是百分之二十以上?
就特么连贩夫走卒,每日也要获利三五成!
百姓到底在图什么?
列侯勋臣们,一时间还真有些想不清楚。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想和考虑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茂陵邑的狗大户们,赶着一车车黄金,直接拉到了少府衙门的大门口。
大贾师氏,一次就将整整十车黄金,超过四千金的巨资,送进了国库,喜滋滋的捧回了一张天子亲笔所书的国债债券和一个嘉勉的诏令。
两位国丈,虽然不在长安,但是,程郑氏和卓氏在茂陵的主事者也喊出了每家一万金的认购口号。
假如说师氏与程郑氏和卓氏这么干,还可以理解。
毕竟,他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当今天子的提携和帮扶。
但是,鲁国的邴氏一口气买走了三千金,河内大户郭氏,派人认购了两千金,江都巨贾杨氏和袁氏,联手吞下五千金,这又是什么鬼?
列侯勋臣士大夫们挠头搔耳,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是,随着民间的认购浪潮不断兴起,列侯勋贵们被架到了墙脚。
毕竟,老百姓都踊跃认购,匹夫游侠,都纷纷慷慨解囊。
列侯勋贵,国之栋梁,好意思小气?
就不怕出门被人指脊梁骨?
况且,民意汹汹,若是不认购,恐怕就要成过街老鼠了!
没办法,这些列侯,不得不掏
强兵富国,再霸天下!
虽然说,刘氏的这一套,并非全然照搬的前朝制度。
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更披上了一层忠孝和德治的外衣。
但归根结底,还是法家的那一套。
最多算是一个修正主义的秦制度!
但,不知为何,当这最后一步来临时,汲黯反而有了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他悄悄抬眼看了看丞相和其他人,发现大家也都是长出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心中的重担……
这是为什么呢?
汲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很多年后,他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对诸夏民族,对中国而言,从上到下,都在渴望稳定,没有人希望看到统治者的立场摇摆不定,朝三暮四。
对这个国度的政治家和人民而言,最怕的就是皇帝左右犹豫,下不定决心。
对天下人而言,哪怕是最坏的选择,也比皇帝东飘飘西碰碰来的好。
因为,君王做出了抉择,臣子们就可以跟上。
倘若君王迟迟不做决定,下面的人天天猜测皇帝明天要干嘛,不得不狡兔三窟,准备多项投资计划,以规避风险。
而皇帝摆明了车马后,无论是政治势力,还是思想学术,立刻就有了蓝本,可以照着抄袭。
但现在,汲黯却依然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他只知道,仿佛眼前的路,都被变得开阔了起来。
原先的悬崖峭壁,消失殆尽。
…………………………
翌日,一大早,许多人刚刚起床,甚至还没得及洗漱,就被一个消息先是镇的七荤八素,然后,无数人扔掉自己手里的家伙什,往露布的方向狂奔而去。
整个长安的闾里,露布之下,都围满了人群。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许多人手舞足蹈的说道。
汉匈大战,时隔两年,再次爆发。
对长安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籁啊!
两年前的马邑之战,不知道制造了多少军功世家,制造了多少新兴的军功利益集团。
不知道多少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邻居家鸡犬升天,自己只能羡慕嫉妒恨。
现在,新的战争,终于爆发!
而且,此番,汉家要直捣高阙,收复陷落敌手数十年的故土。
匈奴人也是气势汹汹的集结了十几个万骑的力量,要跟汉军决一死战。
仅仅只是想到这个画面,长安的老少爷们就根本坐不住了!
十几个万骑!!!!
人头多的完全够大家伙的兄弟或者家人分!
因此,许多人从露布下一离开,马上就顶着寒风,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到宗祠之中,给列祖列宗上香祭祀去了。
无数人家的宗祀里,挤满了前来像祖先祷告,请求先祖保佑自己的兄弟或者亲人,在战场上斩首立功,光宗耀祖。
一个个承诺,不要钱的使出来。
反正,只要祖先保佑,家族的子弟能够立功归来,那么,等到秋天祭祖之时,血食三牲,绝对少不了列祖列宗的份!
在这一片熙熙攘攘之中,天子要开国债的消息也传了开来。
“当今天下欲发行三十万金之国债,年利率是百分之二?”好多的商贾和中小地主在听说了这个事情后,立刻回家就将自己家里地窖里埋着的黄金和铜钱挖了出来,然后捧着这些东西,跑到少府和盐铁衙门,抢着购买这国债。
仅仅在一天之内,长安的官署就卖出了超过三千金的国债债券!
这顿时镇的朝堂的列侯公卿们,面面相觑。
本来,他们还在头疼,该怎么想办法,耍无赖,赖掉天子摊派的这些所谓国债。
但,现在一看民间这热潮,这些家伙就又嘀咕了起来。
“如此多的人看好,这是不是有利可图呢?”许多人在心里想着,盘算着。
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百姓的热情,到底是为何?
要知道,这些卖国债的可都是市井中人。
他们买到手里的国债,一般都是你一金我十金这样的份额。
讲道理的话,他们买着国债,其实是亏本的!
因为你想啊。
国债的年利率才百分之二啊!
如今随便做个什么生意,利润不是百分之二十以上?
就特么连贩夫走卒,每日也要获利三五成!
百姓到底在图什么?
列侯勋臣们,一时间还真有些想不清楚。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想和考虑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茂陵邑的狗大户们,赶着一车车黄金,直接拉到了少府衙门的大门口。
大贾师氏,一次就将整整十车黄金,超过四千金的巨资,送进了国库,喜滋滋的捧回了一张天子亲笔所书的国债债券和一个嘉勉的诏令。
两位国丈,虽然不在长安,但是,程郑氏和卓氏在茂陵的主事者也喊出了每家一万金的认购口号。
假如说师氏与程郑氏和卓氏这么干,还可以理解。
毕竟,他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当今天子的提携和帮扶。
但是,鲁国的邴氏一口气买走了三千金,河内大户郭氏,派人认购了两千金,江都巨贾杨氏和袁氏,联手吞下五千金,这又是什么鬼?
列侯勋臣士大夫们挠头搔耳,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是,随着民间的认购浪潮不断兴起,列侯勋贵们被架到了墙脚。
毕竟,老百姓都踊跃认购,匹夫游侠,都纷纷慷慨解囊。
列侯勋贵,国之栋梁,好意思小气?
就不怕出门被人指脊梁骨?
况且,民意汹汹,若是不认购,恐怕就要成过街老鼠了!
没办法,这些列侯,不得不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