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生神匠 > 古老的机关机器人

古老的机关机器人(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图纸,“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图纸所注木牛流马制作之法,尤其是各种零部件,不仅名目繁多,而且皆注明几尺几寸几分,不厌其详,直看得人眼花缭乱,遇上对机械制造不感兴趣的读者,是很难有耐性读完的。这段文字,为《诸葛亮集所载,罗贯中基本上原封不动地把它搬到了演义中,他的用意也很明白,读者诸君读到这里一定感觉太神奇,进而生出疑窦——这可不是我胡编乱造,它是有根据有来历的。  

木牛流马的功能,大抵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上山下岭,各尽其便”;二是不用喂食,不知疲倦;三是口内舌头扭转,即不能动弹;再扭回来,复奔跑如飞。司马懿夺了几匹,回去仿造千余,被诸葛亮连牛马带粮草一齐夺回,就靠了这舌头的机巧。  

实际上这木牛流马,就是中国早期的机器人。一千七百多年前,诸葛亮就把机器人运用于战争之中了,他算是当今军事科学家们的先辈。  

其实,古籍记载中,比诸葛亮木牛流马更早更复杂者,都不乏先例。  

中国这方面最早的记载,恐怕就是黄帝与蚩尤的那场史前大战,为对付蚩尤布下的雾阵而发明的指南车。后世对指南车的真伪一直有争议,东汉张衡就造成功了一部;三国时,魏明帝曹睿曾命令马钧也造了一部,造成之后当众展示,这车无论怎样前进、后退、转弯,木人的手一直牢牢地指向南方。  

著名的记里鼓车也是汉末魏晋时代的产物,车上坐一峨冠锦袍小木人,车行一里,击鼓一次,击鼓十次,便敲钟一次。现代计程车的原理也与之大抵相同,只不过用电子计数罢了。  

春秋时还有人用皮革、齿轮、发条等做了一个俊男机器人。书上描述,这机器人还会动感情,对大王的妃子献媚眼,被大王击杀——那时便出现了关于机器人伦理的问题了。如果说这个例子过于玄虚,那后来唐朝的一系列关于机器人的记载,就较为实在了。《朝野全载中说,洛州县令殷文亮,性聪巧,好饮酒,制一机器人,穿上绫罗绸缎当女招待,斟酒行觞,彬彬有礼。  

唐代杭州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制一和尚机器人,能持钵化缘,并会向施主鞠躬行礼,引得市民大施其钱。  

唐代柳州史王据,制一貌似水獭的机器人,潜水中,能捕鱼。其原理也简单,口中放置诱饵,以石沉于水中,鱼入食饵,触动机关,将石吐出,合口上浮。这是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古代机器人,能挑担的,能导盲的,能唱歌的,会跳舞的,善吹笙的,懂击剑的,不一而足。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据说是得益于他的夫人。书上说他的夫人是一个丑女,他丈人黄承彦主动向他推荐,说我家女儿,相貌是丑一点(黄发黑肤),但才学还不错的,你意下如何?诸葛亮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下来。乡人笑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对诸葛亮择妇,历来有两种意见,我的一位老朋友的父亲曾撰一联:“择妇争传诸葛慎,相夫不让孟光贤。”对诸葛亮慎于择妇完全持赞赏态度。诸葛亮夫人的才能,多见于野史或民间传说。宋代曾主政桂林的诗人范成大写过一本《桂海虞衡志,里面记录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天诸葛亮请客,天色已晚,吩咐夫人做几碗面条,结果三下五除二,面条上桌了。当时是没有现成面条卖的,得从磨麦杆面开始。诸葛亮跑到后院一看,见几个木头人在那里运转如飞地筛麦磨面,忙得不亦乐乎。于是诸葛亮拜她为师,遂制木牛流马。尽管我们不能以此为据,但故事有趣,姑妄听之罢。  

对于古代机器人,人们大抵还是怀疑的多。如鲁班曾制一木鸢,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有人便指出,那不过是风筝罢了。对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有人考证,无非就是独轮推行的江州车子,或者陕南农民修水利用的独轮鸡公车。这个说法,有点虚无主义的味道,我是断然不能接受的。如此简单的车子,还用得着“长于巧思”的诸葛亮费那么大的劲来设计制作吗?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至于低到独轮鸡公车的发明都要载于史册吧。与诸葛亮相先后的毕岚、韩暨等辈,做出的机械水利工具,也已经非常先进了。  

报载西北一位工程师造出了木牛流马,而且体型小巧,更适合现代用途。又听说美国五角大楼正在斥巨资研制电子机器马,以便在阿富汗等多山之地行走如飞。可见,木牛流马,永远是人类一个科技美梦。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