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魔眼小神医 > 第五百四十章 温暖

第五百四十章 温暖(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带个跟班,是希望帮自己挡一挡热情的百姓,结果跟班变成了帮忙收礼的帮手,乐韵整个人都麻了!  

这局无解!  

反正她自己没法拒绝热心好客的宁城人,被迫接受现实。  

有个主动帮接收礼物的秘书也有好处,那就是移动的速度快了许多!  

移动了几百米,也到了售卖粮食的摊位前。  

广场场地有限,而赶来摆摊的人太多,每个摊的面积也极为有限,一般就一个人坐着,面前摆两个篮子那么点宽度。  

最多也就是两人并排坐,守着一个摊位。  

卖米粮的人家,面前放块木板,上头用口袋装上几样粮做样品,谁要买粮食,他们再从储物袋里拿出来。  

众所周知宁郡富庶,究竟有多富呢?  

宁郡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储物袋!  

宁郡的百姓们以户为单位,平均一家二个储物袋,富裕点的人家甚至有三五个,哪怕是最穷的人家最低也有一个储物袋。  

平民没有神识神念那种东西,百姓家的储物器是凡人能用的储物袋,使用时只要拉开袋子就能取放物品。  

百姓们的储物袋,主要用来装粮食,一只袋子装存粮,另一只袋子装当年产的新粮。  

如果储物袋大一些,还能匀出空间装一些鲜果时蔬等物,若储物袋较,自然以盛放粮食为主。  

为了让储物袋使用时限延长,一般不会频繁使用袋子,建了仓库,存放几个月的粮食,吃完再取一些,除了收获粮食的季节,一年一般开启袋子两三次。  

储物袋并非是永久性物品,大部分也有使用年限,而相于百姓来,储物器的价格很高,是以,百姓们祖辈们代代积攒灵石,就是为帘家里的储物器到了年限再去换新的。  

储物器是家里的传家宝,某户人家若需要钱,不得不变卖储物器时顶多出售一只,无论如何也会留一只。  

宁郡也有律法保护百姓的储物袋,明文规定但凡抢夺、偷盗别家的储物器,查实后一律处死,还实行连坐罪,家人也将因此被抄没财产,罚为罪奴。  

罪奴得服苦役五代,若再无犯错才能脱掉罪奴身份,再经百年观察期,然后才能重新获得户籍。  

介因偷盗抢夺储物袋的惩罚太严重,百姓们也代代从教育孩子绝不能盗抢储物袋,从而鲜少有人敢以身试险,宁郡百姓们的储物袋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宁郡家家户户有储物袋,平安静三郡也富庶,但富庶程度不及宁郡,也家家有储袋物,户平均有的储物袋数量不及宁郡多。  

宁郡平民个个有储物袋,而皇城的百姓还没现户户有储物器,也因此才招来了辛国君与许多朝臣的嫉妒不满。  

一个郡的户籍以亿计,那么多的储物袋从哪来?  

一部分储物袋由出身宁郡的炼器师炼制,再交由官衙售卖,另一部分是郡守府定期去修士城购买。  

宁郡郡守府、区署、府、县衙都存有一定量的储物袋,若百姓需要可以去购买,各个城或镇等地方的百姓需要买新的储物袋,需镇府或城主府登记,由城主、镇正向上申请。  

官衙对储物袋的管理严格,买卖也有一套严谨的手续,保证袋物袋不被官衙某部分人贪墨或私用。  

乐韵入城时也了解过宁郡的律法,也由衷的佩服宁郡律法的威严和严谨,那份律法放到科技社会也是完美的。  

宁郡有完整的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宁郡官方严守律法,执法必严,维护了律法的威严,实现了以法治郡以法治城。  

宁郡的律法,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被强者视为蝼蚁般的平民。  

宁郡的律法在宁郡能得到尊重和维护,也有另一层原因——它是一位仙士制定的条律。  

作为同样是蝼蚁出身的乐韵,怀疑制定宁郡法律的先驱者也是由平民一步步成长为修士的仙士。  

也感谢那位人物,让宁郡成为富庶之地、米粮之乡,她才有机会入手海量的米粮。  

终于移到了售粮的摊位前,乐韵笑咪咪地问已经站起来买家:“你手里还有存粮吗?有多少?”  

卖主激动得一张脸泛红,一迭声地应:“有有有,有的。民手里还有大量粮。”  

他着话,捧出几只储物袋放一只盘子里,用激动得有些抖的手捧着给仙子看,一边解释:“从您右手往左数,第一个袋子是谷,第二个是麦,第三个是黍,第四个杂粮。”  

“第五个呢?”  

“这一个,是民送仙子品尝的新粮。”卖主咧着嘴,将第五个储物袋给商真君:“真君,这是民送仙子的,有请您帮转移一下。”  

“这不能收,你送个十斤百斤新米新粮给本仙子,还能得过去,这用储物袋装就不行了。”  

“仙子,没有多少的,每样粮一份,还有些时蔬和鲜果,都是我们灵城的本地产出,因为太杂才用只袋物袋盛放。”  

卖主慌忙解释,商妙音接了储物袋,查看了一下,帮做证:“仙子,这位父老很实诚,储物袋里装着的是本地产的每种粮各一包,有十几种时蔬和鲜果。”  

有了商真君帮证实,卖家松了口气。  

礼物份量在许可范围内,乐韵没再推辞:“你替本仙子收着,本仙子在宁城的这些日子,许许多多父老送来了大量的米粮时蔬鲜果,让大家破费了。”  

“仙子为宁郡主持公道,将宁郡自水深火热中拔拉出来,宁郡百姓感铭于心,仙子不需宁郡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