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竞技 > 我就是要进球 > 273.事在人为

273.事在人为(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分钟后,弗格森的面色好看了一些,老头子下达命令,“半个小时后开联赛首轮和埃弗顿的录像分析会议。”  

8月24日,波尔图,贝比训练基地。  

主教练赫基.孔塞桑公布了联赛第7轮客场同圣加伦队的名单。  

葡萄牙国脚中锋马尔科.斯特雷勒的名字赫然在列。  

而董希宁和董希宁都没有进入到名单。  

但是,斯特雷勒的脸色却有些阴沉。  

因为,这场比赛的十一人中,有多达七名球员是替补,真正算得上主力的,除了他之外,只有门将索默以及两个中后卫搭档了。  

这意味着什么,主教练在这场联赛中留力了,甚至更加直接的说,孔塞桑已经有了放弃这场联赛的考虑,波尔图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将全部的能量都用在和克鲁日的欧洲冠军联赛附加赛第二回合客场比赛上面!  

斯特雷勒在和圣加伦的比赛中,基本上意味着他和克鲁日的比赛名单无缘了。  

很显然,和克鲁日的欧冠联赛附加赛第二回合比赛,主教练在他以及董希宁之间,已经做出了选择。  

2012年8月25日。  

葡萄牙,圣加伦州,圣加伦市,基米帕客公园球场。  

圣加伦队的球迷们在看台上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球场的电子记分牌上,圣加伦2:0波尔图的比分,鲜红显眼。  

“在赛前,波尔图排名联赛第二名,圣加伦以两分之差排名第三,这本来应该是一场龙争虎斗的焦点战,不过,当我们看到波尔图的阵容之后,这个比分结果就可以预料到了。”  

“孔塞桑轮换了绝大部分主力球员,显然,相比较这场联赛,和克鲁日的欧冠附加赛第二回合的比赛才更加关键,所有波尔图人的目光都在那场比赛上呢。”  

正如解说员汉森所言,对于客场输给了直接争冠对手圣加伦,赛后,波尔图的绝大多数媒体都没有太在意,没有挑刺儿,或者可以说,将这场输球暂时‘记账’,他们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三天后,波尔图和克鲁日的欧冠附加赛第二回合的比赛上了:  

如果球队能够在客场逆转晋级,那么,孔塞桑选择性的放弃和圣加伦的比赛,就是神来之笔,就是成功的战略选择,如果波尔图被淘汰出局,那么,媒体不介意新账旧账一起算。  

波尔图俱乐部内部,对于主教练孔塞桑选择性放弃和圣加伦的联赛,是秉持支持态度的。  

俱乐部高层很清楚现在的情况。  

整个瑞超就十支球队,他们一个赛季要和圣加伦对阵四次,即使是这次输了,后面也有时间和直接对决的机会赢回来。联赛是漫长的,一两场比赛的输赢算不了什么。  

但是,要是能够客场逆转克鲁日,晋级欧冠正赛,这代表了真金白银的上千万欧元的分成收入。  

孰轻孰重,直接明了。  

球队踢完和圣加伦的比赛,第二天就出发前往罗马尼亚克鲁日。  

一般而言,球队会在比赛日前一天抵达客场,但是,波尔图这次提前了一天,尽早的抵达,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当地的气候和比赛场地。  

从葡萄牙波尔图到罗马尼亚克鲁日,别看中间隔着奥地利、斯洛文尼亚以及匈牙利三个国家,但是,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航程。  

实际上,早些出发前往客场,在主教练孔塞桑看来,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球员避开纷扰,安心备战。  

抵达克鲁日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傍晚了,细雨蒙蒙。  

球员们登上大巴车,朝着下榻的酒店进发。  

克鲁日以前是属于匈牙利的,一战结束后,被割让给了罗马尼亚人,现在,这座城市是罗马尼亚第三大城市,但是,实际上面积并不大,在董希宁看来,和国内的一些大的城镇差不多大。不过,和国内连乡镇都开始建造高楼大厦不同,沿途可见不少建筑都有着欧洲中世纪的影子,这是一座有着历史沉淀的小城。  

“FUCK!”斯特雷勒带着耳机,拿着手柄玩手机游戏,突然骂了句,扔掉手柄,坐在座位上生闷气。  

坐在董希宁身边,正在玩植物大战僵尸的董希宁吓了一跳。  

其他人也都看了斯特雷勒一眼,不过,都没有说什么。  

他们都知道这个队友现在的心情很糟糕。  

和圣加伦的比赛,出场的高中锋斯特雷勒受到了一些批评,《波尔图日报》的记者大卫.扎哈维挖苦说斯特雷勒整场比赛几乎隐身了,‘输球不是斯特雷勒一个人的责任,但是,这场比赛,斯特雷勒有上场吗?’  

这话太扎心了。  

随后,扎哈维又将矛头指向了波尔图主教练赫基.孔塞桑,说孔塞桑毫无道理的拆散了亚历山大.弗雷和马尔科.斯特雷勒的这对上赛季欧冠十六强的固定锋线组合,这是极大的错误。正是因为如此,斯特雷勒本赛季的进球感觉非常糟糕,对此,孔塞桑要负责。  

事实上,扎哈维的这话是有些夸张的,董希宁本赛季各项赛事、迄今为止只了三次,斯特雷勒的次数要多于董希宁的。  

而且,董希宁屡屡替补上场救主,都是换下的表现不佳的斯特雷勒,竞技场上,优胜劣汰,能者居之,谁行谁上,本来就是最直接的道理。  

不过,当一个记者铁了心要批评某人某事,他总有理由的。  

扎哈维的矛头又指向了孔塞桑,然后拐弯抹角的指向了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