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 第156章 一座千金!

第156章 一座千金!(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擅长的点,然后链接成合适的线条!”

“但是,我今天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和科研两个领域!

药物研究也同样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成为新药研发的引擎。

同样,也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等等,都是有着独特作用的。”

听着陈恭的话,台下的学生们,还没有太多的感觉。

因为陈恭一上来,就提出来转化医学理论。

这吸引的是那些有科研经验和成果的专家和教授们。

他们此时被陈恭“转化医学”的这个思路在不断启迪。

陈恭继续说道:

“目前为止,不仅是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基础研究和临床问题的解决之间,已经完全脱节了!”

“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科研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于问题解决之间,并不对应!”

“从2013年到2018年,这五年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花费了58亿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这项巨额投资,换来了40000篇科研论文。”

“但是!”

“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到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距离!”

“同样,就肿瘤来说,分子机制研究进步很快,但实体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生存率的提高还主要依赖于肿瘤的早诊和早治。

如从1976年到2000年的25年间,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25%(从12%提高到到15%),结肠癌提高28%(从50%到64%)。”

“……”

“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和临床之间,存在着一个篱笆,不,应该是一道鸿沟!”

“如何跨越,就是我们转化医学要讲的东西。”

“这就是我所说的:转化医学!”

“如何更好的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科研!”

“科研不是创造,是发现。”

“科研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中寻有!”

“这才是科研。”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思维狭隘,觉得我格局太小,放不开,为什么不能去效仿那些诺奖获得者,去发现新东西呢?”

“呵呵……”

陈恭微微一笑:“他们不同样也是在有中寻有吗?”

“他们有谁是创造了什么东西?”

“屠呦呦老先生厉害吧?诺奖获得者,那不成……青蒿素是他发明的吗?”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这是什么?创造吗?”

“不,这是发现!”

“当然了,我的确格局也不大,那些大问题交给那些天才去解决就行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已有的东西,和已有的问题,能够寻找一个机会转化呢?”

“把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成果!”

“这才是我们目前需要进行的科研目的。”

“科研思维,首先要有目标和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才是方法!”

“这就是我这一节课,首先要讲的东西!”

听着陈恭的话,付琴脸上满是震惊。

可以说!

陈恭这一番“转化医学”,绝对是和主流学科研究竞争关系的。

很多科学家,依然在盲目追求新成果!

可是……

这些成果,转化率有多少?

不是说搞科研不好。

只是……

这样的科研,已经造成了基础研究过剩的局面。

一个新东西,无数人跑去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付琴去年的时候,根据医学科研,以及医学发展报告,发表了一篇论文。

说的就是基础研究过剩的理念。

而当时,这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争议很大!

而现如今,陈恭这个话题,直接让付琴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路走错了。

她不应该去批判科研过剩。

而是应该去鼓励“转化医学。”

付琴面色凝重,嘴里不断地重复着“转化医学”这个此话。

越想,付琴就越是激动。

他知道,此时陈恭讲了45分钟了。

现场学生昏昏欲睡。

但是,在场的每一个老师,每一名专家,却此时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他们都意识到,陈恭今天这个“转化医学”的含金量有多高。

不是科研做不起。

而是……转化医学更有性价比啊!

这个时候。

陈恭对着众人说道:“好了,我看见大家都快要睡着了。”

“呵呵,既然如此,休息一下。”

“回来我们接着讲。”

众多学生们听见这一番话,顿时如释重负,起身连忙尿遁。

可是……

很多专家和教授,老师、主任都陷入到了疯狂的讨论之中。

刚才陈恭四十五分钟的授课,让他们收获太多太多了。

转化医学!

这比起他们之前进行的科研思维和科研项目,似乎点明了方向一样。

付琴看着周围众人,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眼睛锁定了坐在讲台上喝着水的年轻人。

此时的她很清楚!

今天过后……

他必将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具备争议的年轻人。

他的这个“转化医学”的理论,甚至效果堪比“吹哨人”一般。

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