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张三丰异界游——论道(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小院里。
几个看起来就非同凡响的老者相对而坐。
区别在于,一边是三四人成群,另一边只有一人。
张三丰澹然的喝着茶。
对于面前几人的注意打量不甚在意。
他并没有刻意隐藏行踪,对于被找上门来的结果,也就不觉得诧异。
诚然,自己是低调。
但又不是怕事,没必要畏畏缩缩的。
陆谨、吕慈、风正豪等人闲适安详的坐着,他们进入这小院后,各种繁杂的念头似乎都消失了。
什么敌意、警惕、好奇、揣摩…都随风而散。
只感到心情是那般的轻松愉快,充满了恬静感。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而张之维的感受却不一样。
他不似另外几人安适,反而正襟危坐。
面对眼前人时,他感到自己仿佛和四周的天地环境脱节了,对方身上仿佛流淌着无穷的奥秘。
强者!
超过自己的强者!
从未见过的强大!
这位当世绝顶——龙虎山天师府第六十五代天师——天通道人张之维,百年蕴养的平和心境,此刻翻起了巨浪。
哪怕当年他接受天师度的时候,都没有这般震惊。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张之维轻声呢喃着。
神态间带着一丝恭敬,还有几分憧憬,同时眼神更加坚定几分。
“不曾想世上还有前辈这般高功…!”
“请恕晚辈眼拙…”
“晚辈张之维,不知前辈怎么称呼?”
虽然张三丰看起来比张之维还要年轻些许,特别是他的肌肤,是真的如同赤子婴儿,但张之维口称晚辈之时,无半分异样。
道是万物之母,没有道也就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道才是宇宙中最伟大、最真实的存在。
但它却不恃功居万物之上,为王为主,反而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于万物之下之后,比尘埃还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道”存在。
他以百年修为,窥视到了张三丰境界的冰山一角。
光是这冰山一角,就让他深深叹服。
一声“前辈”,是张之维的态度。
这是对先行者的尊敬。
也是对求道路上的肯定。
张三丰给几人都满上一杯茶:“贫道张通。”
还真的叫张通?
张之维以为这是个化名呢。
不过,以对方的道行境界,也没有诓骗自己的必要。
张之维感觉到,这位张通张前辈对待自己,就像是自己对待其他的异人一样。
张三丰看着张之维,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版的自己。
无论是身份,还是为人,让张三丰想到了还在武当山那会儿的日子。
张之维并没有问询王霭的事情。
王霭是什么样的人,认识快百年了,他会不知道嘛!
事实上,若非自己是名义上的十老之首,而且事情发生在龙虎山,他也不会来此。
但这次来了,却是来值了。
不来,又怎么会碰到如此奇人呢!
“前辈…”
“你我皆是修行之辈,互称道友即可。”张三丰抬手道。
看了眼还沉浸在自己气场影响中无法自拔的几人,再看看恍若无事的张之维,高下立判。
“善!”
张之维从善如流,笑道。
然后。
两人就着天南海北的聊着,中间还谈到了各自对于“道”的理解。
虽然张三丰的道行更高,可是张之维毕竟是此方世界的绝顶人物,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博古通今,也能够和张三丰论个有来有往的。
只是张之维知道,这是人家在和着自己。
因为无论自己提出什么样的道理和见解,对方总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接上。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渐渐的,他们谈论的愈发精深。
张之维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张三丰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未尝轻泄于人也。”
张之维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谓之行持之机?运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见功?”
张三丰笑了,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数。”
“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
“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
“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
张之维又曰:“阳主升,何以交于地?阴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
张三丰曰:“…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
“…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长久坚固者如此。”
然后,
又换成张三丰相问。
“听完贵派有着五雷正法,五雷者,实为五气,而五行本于阴阳一气。所谓一气者,何也?”
张之维曰:“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自有真火,液中生气,气中自生真水…”
“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黄芽,合就
几个看起来就非同凡响的老者相对而坐。
区别在于,一边是三四人成群,另一边只有一人。
张三丰澹然的喝着茶。
对于面前几人的注意打量不甚在意。
他并没有刻意隐藏行踪,对于被找上门来的结果,也就不觉得诧异。
诚然,自己是低调。
但又不是怕事,没必要畏畏缩缩的。
陆谨、吕慈、风正豪等人闲适安详的坐着,他们进入这小院后,各种繁杂的念头似乎都消失了。
什么敌意、警惕、好奇、揣摩…都随风而散。
只感到心情是那般的轻松愉快,充满了恬静感。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而张之维的感受却不一样。
他不似另外几人安适,反而正襟危坐。
面对眼前人时,他感到自己仿佛和四周的天地环境脱节了,对方身上仿佛流淌着无穷的奥秘。
强者!
超过自己的强者!
从未见过的强大!
这位当世绝顶——龙虎山天师府第六十五代天师——天通道人张之维,百年蕴养的平和心境,此刻翻起了巨浪。
哪怕当年他接受天师度的时候,都没有这般震惊。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张之维轻声呢喃着。
神态间带着一丝恭敬,还有几分憧憬,同时眼神更加坚定几分。
“不曾想世上还有前辈这般高功…!”
“请恕晚辈眼拙…”
“晚辈张之维,不知前辈怎么称呼?”
虽然张三丰看起来比张之维还要年轻些许,特别是他的肌肤,是真的如同赤子婴儿,但张之维口称晚辈之时,无半分异样。
道是万物之母,没有道也就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道才是宇宙中最伟大、最真实的存在。
但它却不恃功居万物之上,为王为主,反而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于万物之下之后,比尘埃还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道”存在。
他以百年修为,窥视到了张三丰境界的冰山一角。
光是这冰山一角,就让他深深叹服。
一声“前辈”,是张之维的态度。
这是对先行者的尊敬。
也是对求道路上的肯定。
张三丰给几人都满上一杯茶:“贫道张通。”
还真的叫张通?
张之维以为这是个化名呢。
不过,以对方的道行境界,也没有诓骗自己的必要。
张之维感觉到,这位张通张前辈对待自己,就像是自己对待其他的异人一样。
张三丰看着张之维,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版的自己。
无论是身份,还是为人,让张三丰想到了还在武当山那会儿的日子。
张之维并没有问询王霭的事情。
王霭是什么样的人,认识快百年了,他会不知道嘛!
事实上,若非自己是名义上的十老之首,而且事情发生在龙虎山,他也不会来此。
但这次来了,却是来值了。
不来,又怎么会碰到如此奇人呢!
“前辈…”
“你我皆是修行之辈,互称道友即可。”张三丰抬手道。
看了眼还沉浸在自己气场影响中无法自拔的几人,再看看恍若无事的张之维,高下立判。
“善!”
张之维从善如流,笑道。
然后。
两人就着天南海北的聊着,中间还谈到了各自对于“道”的理解。
虽然张三丰的道行更高,可是张之维毕竟是此方世界的绝顶人物,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博古通今,也能够和张三丰论个有来有往的。
只是张之维知道,这是人家在和着自己。
因为无论自己提出什么样的道理和见解,对方总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接上。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渐渐的,他们谈论的愈发精深。
张之维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张三丰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未尝轻泄于人也。”
张之维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谓之行持之机?运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见功?”
张三丰笑了,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数。”
“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
“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
“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
张之维又曰:“阳主升,何以交于地?阴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
张三丰曰:“…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
“…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长久坚固者如此。”
然后,
又换成张三丰相问。
“听完贵派有着五雷正法,五雷者,实为五气,而五行本于阴阳一气。所谓一气者,何也?”
张之维曰:“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自有真火,液中生气,气中自生真水…”
“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黄芽,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