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诸天从洪拳开始 > 第313章 千载演变

第313章 千载演变(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事频繁,练兵习武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同时,诸子降世,百家争鸣。  

各种思潮井喷。  

武艺不仅仅是在各大军事贵族手里,还逐渐走到了民间。  

道家老子就提出了“归根复命”的内炼学说,“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又讲述了“长生久视”的理想。  

庄子亦有「心斋」、「坐忘」之类的内炼方法。  

鬼谷吐纳、术士方术、巫蛊之术、血气硬功、导引服气…  

各种奇功异术层出不穷。  

但是有的功夫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之后要么被改良,要么被抛弃。  

例如:吴越之战。  

吴国剑士剑利术精,用的是群战之术,以众击寡,妙用孙武子兵法;越国剑术套路起初用迷惑人的剑法,当被击破后又用死拼硬打的剑法。  

都是非常原始,处于摸索之中。  

之后有“越女”阿青出世,其剑术精辟、理法精奧,竟以一根绿竹竿突破千名甲士,打进越国王宫,留下“越女神剑”之传说!!  

两汉至魏晋时期,丹学发展。  

各种丹道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丹学理论。  

同时佛家入中原,自此,有了儒释道三家。  

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然而由于当时玄学盛行,没有哪种理论可以以一统万,导致大家的修行还是各修各的。  

有人通过炼丹追求长生不老。  

但此方世界毕竟不是仙魔世界,,草木精华所成的丹药倒还是有些益处,而铅汞之物只能导致慢性死亡。  

比如说“声名赫赫”的五石散。  

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而“内丹”一说,第一次是由东晋的许逊在《灵剑子》一书中提到:“调咽用内丹”。  

但是,内丹、外丹还是纠葛不清。  

直到天台宗的三祖慧思禅师在《立警愿文》将外丹、内丹明确划分开。  

而到了隋朝之时,有道人苏元朗进一步提出“性命双修”一说。  

他撰写了《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用外丹名词解说内丹,提倡“性命双修”,强调心身的全面锻炼,并将此作为内丹修炼的核心,从此“归神丹于心炼”。  

苏元朗主张炼内丹,认为仙药不在于通过脾胃服食外物,而在于内思存神,以意念的升降来控制内修内炼过程,在无中产生仙药至宝。  

所在在唐时,内丹之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丹学家提出理论,有的人选择自身试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钟离权著《灵宝毕法》,钟离权传吕洞宾丹道,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等等。  

也有的把自己学说理论发扬,让后人印证。  

然后,一套“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理论体系,逐渐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在成熟的理论下,武学亦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五代时期。  

有鲜卑人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之绝技,面对任何武功攻击,都可反弹会给对方,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剑神”段思平,一手“六脉神剑诀”纵横披靡,几近无敌,以武而立大理国,称霸西南;  

还有“太祖”赵匡,以“盘龙棍法”集合千军之势,无有抗手。  

其中更有一代奇人潘阆,自号“逍遥子”,创出了许许多多奇妙的武学,甚至包括了能够返老还童的功夫,在长生修行上比他人更深一步。  

只是可惜,这些人强则强矣,可最后似乎也没听说有人能长生久视!?  

两宋年间。  

各种武林门派如雨后春笋兴起,其中不乏佼佼者。  

“希夷子”陈抟、“剑魔”独孤求败、“重阳子”王中孚,“紫阳真人”张伯端……  

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洪康在敕书阁里都找到些许。  

直至元明时期,有道门千古大宗师张三丰创立“武当”一脉。  

张三丰在世时,他的道学和武功,天下无人不服。  

其后三丰真人不知所踪。  

“嗯??”  

洪康念道:“不知所踪??”  

遍观记载,任何道门历史上有名望的高士,都有明确的生卒年记载。  

比如唐初的通玄先生张果老,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其存世有二百八十九载,堪称是寻常人的六辈子。  

如此不可思议的长寿者,恐怕没人会信,但是洪康相信。  

因为他自己目前就能够活到一百五十多岁!  

谁知道张果老的修行到了神明境地!!  

洪康心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难道三丰真人并未仙逝?!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张三丰不仅仅是只研究丹学理论的道学家,还是真正的实践者。  

按照年纪推断,若是他能活到现在的话,也就是二百三四十岁……  

这么长的时间,寻常人坟头恐怕都找不到了。  

但他可是张三丰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还在这世间的某处!?  

想到此,洪康心跳都不禁加快了。  

他现在非常需要一位修行路上的先行者作参考,不然只能靠他自己摸索、试错。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  

洪康花了近两年世间才把敕书阁的所有藏书看完。  

真正对自己有用处的内容不是没有,但都很零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