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1993开始 > 第八百七十六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第八百七十六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听着杨文德对于知行基金会跟姚珞莹的感激之言,李东陵向着姚珞莹看去。  

现在姚珞莹的名字,在国内慈善行业,可是相当响亮,在国内公益慈善类的报道中,还有各种女性类报纸、杂志中,都有姚珞莹的名号出现,成为国内慈善公益跟女性代表的人物!  

至于知行基金会撒出去这么多钱做慈善公益,能为李家跟东陵高科带来什么?  

短期内,当然是提高外界对于东陵高科的好感度跟品牌支持度,如果一毛不拔,像前世某些富豪一般,给国外高校撒大把的美元,对国内却吝啬无比,那名声估计就烂大街了。  

对于东陵高科这种,需要国内基本盘,要卖牌子跟产品的公司来说,名声要一定保住的!  

这种影响,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会潜移默化,当用户,在面临东陵高科旗下的神舟跟其它品牌选择时,价格、配置、性能都相差不大,肯定会下意识的选择,好感度更高的那个牌子,这对于东陵高科来说,就已经是优势了。  

同样,捐建学校跟教育物资,也是进入当地市场最好的方式,提高在当地的知名度跟支持度。  

至于知行基金会做的慈善公益,还有向国内高校提供的麒麟奖学金,无疾基金会等,对李家的影响,可能时间线,要放更长了!  

还是当初李东陵,成立知行基金会时的心思,麒麟奖学金跟何尊奖,除过有为东陵高科挑选人才,拉拢学术大牛的支持。  

另外,就是为李家,积攒一些人脉跟支持者,不求领过麒麟奖、何尊奖,被无疾基金会治疗过疾病的人,都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想法。  

但只要能有部分人,记得李家跟知行基金会做过的一切,关键时刻能伸手拉一把就够了。  

看到杨文德还在向姚珞莹絮叨,一旁当地县府教育部门的人员,连忙咳嗽了一声,向着杨文德说道,“这位是省城宣传部门的主管,这位是齐鲁希望工程的…”  

“杨校长,这位是知行基金会的创始人李东陵先生!”  

杨文德听到李东陵的身份后,诧异了一下,他没想到的是,知行基金会的创始人,今天也会赶过来。  

“李先生,感谢知行基金会对于我们学校的支持!”  

“杨校长客气了!”  

李东陵面露轻笑的向着杨文德说道,随后一众人在知行教学楼前合影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今天可是会出现在泉城本地电视台,甚至齐鲁省台上面。  

明天齐鲁教育部门的报纸,也会登报知行中学的新闻,这可不仅是说为了感谢知行基金会。  

同样也是齐鲁省府宣传部门、齐鲁教育部门,还有希望工程的推行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业绩跟功劳,必须要公之于众才行,推动学校捐建项目的人,履历上也会多出一笔。  

这谈不上功利心什么的,而是让参与这个项目的部门、单位、基金会、人员所做的一切,都得到认可。  

只有让参与项目的部门、公司、人员,能在名利或者仕途上得到几分收益,要么仕途升迁快几分,要么被社会认可,多几分名气,才能有更多人从事这些慈善公益项目。  

指望做这些慈善公益的人,自掏腰包还不求任何回报,连媒体都不报道,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而是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当无欲无求的圣人!  

那样的话,估计这些慈善公益项目,根本持续不了多久,就自动熄火了。  

两货车的物资,都被搬到了知行中学内,除过一批神舟牌子的电脑,被搬进了多媒体教室。  

另外还有学习用品,篮球、乒乓球之类的体育用品等,对于这些物资,杨文德自然是十分高兴,这些都是中学需要的物资。  

李东陵和姚珞莹,走在中学内,整个中学的建筑就那么几栋,一栋教学楼,一座放电脑的多媒体教室、一座几十平米的图书馆,几间用于学校老师办公跟休息的平房宿舍。  

整个知行学校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外墙都没有粉刷,只涂了一层水泥,跟豪华根本谈不上关系。  

不仅是这座中学,知行基金会在其它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捐建的中学、小学等,风格都如此,捐赠的物资,也都是以实用为主,绝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不要拿钱来考验人性,这些普通物资,能到了需要的人手中,可要是直接发钱,或者一些贵重物资,还能不能到了需要的人手中,可就未知了…  

陪同在一旁的杨文德,向着姚珞莹说起,等到正式开学之后,这里能招收多少学生,能解决多少本地学生的上学名额等等。  

“杨校长,不知道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知行基金会帮忙解决的?”  

李东陵向着杨文德问道,这是李东陵第一次来这里,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了。  

往后李东陵可能还会有跟杨文德见面的机会,但没有特殊原因的话,这里恐怕是不会再来了,姚珞莹甚至古祎梁等人,也同样如此。  

杨文德摇了摇头,说实话,知行基金会已经给的足够多了,甚至有些超出他的预料了。  

“知行基金会,已经给的足够多了,剩下的,就是教学了,需要知行学校自己解决了,比起县城跟市里的学校,我们的教学水平可能还差的太多!”杨文德带着几分无奈说道。  

听到这话,李东陵也是一阵沉默,教学楼可以捐建,教育物资也能捐,可想要名师来这里,就没办法了,那不是能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