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教科书级别的辨证,明代宣德漆器(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个复杂的病症在方言一顿拆解重组后,脉络就逐渐清晰了起来。
生动的给在场的人上了一堂疑难杂症的接诊分析课。
方言把自己理解的情况,用大家都能懂的方式讲述了一遍,就连带着患者都能听懂个七七八八的,至少她是明白方言是有清晰的思路的。
一个医生只要有思路,还能把内容一步步的拆分出来,并且很明显,还有能力让想法落地,这就让患者和患者家属相当的信服了。
说完过后,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来吧,现在我们就来找找偏差,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患者听到后,赶紧配合,吐出舌头来。
方言盯着患者的舌面看了片刻,自己做了个卷舌头的动作,又示意她模仿自己将舌头卷起来,露出舌下的络脉。
患者照做,金无病这边当即拿起电筒打开,帮着方言打光对着照。
方言在电筒灯光下,那里的颜色偏暗紫,藏着几点瘀斑。
“好了!”方言点头。
等患者收回舌头,他拿起钢笔和医案写了起来,同时说道:
“舌淡红、苔白,看着不算虚损太重,但舌下络脉瘀紫,说明气血里藏着瘀滞。”
“来,我再把下脉。”方言放下笔,对着患者说道。
患者伸出手,方言搭上患者的手腕,按在寸、关、尺三部。
刚一上去,方言就感觉指下的脉搏细软而浮,像是浮在水面的羽毛,他稍一用力就几乎摸不到了。
是“濡脉”的特征。
他继续数患者的脉搏跳动,等到时间够了后,换了右手再诊,脉象与左手如出一辙,只是关部的濡软中带着几分滞涩,要形容的话,像是被湿泥裹住的丝线。
脉濡,主湿邪;关部滞涩,是脾运化出问题了?
接着他收回手,目光转向患者问道:
“你平时有没有觉得吃饭稍微吃点油腻的就腹胀?”
“没有。”患者摇头。
方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思索之色。
“你确定?”一旁金无病问道。
患者看他一眼,点头:
“嗯,确实没有。”
金无病有些惊讶,方言居然没问对,不过这时候方言倒是没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他摸了摸下巴,对着患者问道:
“那平时会不会觉得嘴里发黏?”
“或者是总觉得嗓子里面有痰?”
患者愣了愣,下意识地清了清嗓子:
“您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早上起来嘴里黏糊糊的,得喝半杯水才能舒服点,痰倒是不多,但总觉得嗓子眼有点堵。”
“这是湿邪吧?”李卉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这时候已经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同时嘴里回应道:
“嗯,右手麻木从手指蔓延到上臂,正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三焦经主水道,一旦被湿邪堵住,气血走不动,麻木自然就找上门了。”
一旁的患者家属提醒道:
“我太太还有,头晕,心烦,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视力障碍出现,腿部短暂的间歇性瘫痪。”
方言笔尖一顿,抬眼看向患者家属说道:
“这些症状,正好印证了湿邪郁久化热、耗伤阴津的问题。”
他指着医案上刚写的“三焦湿阻、瘀血内停”,继续说道:
“三焦经上连头面,下通腿脚。”
“湿邪堵在上面,清阳不升,就会头晕;郁久化热,热扰心神,自然心烦失眠;瘀血阻滞经络,脑窍失养,便会健忘神疲。”
说到这里,他看向患者问道:
“视力模糊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眼睛干涩,像蒙了层纱?腿软瘫痪多在傍晚发作,稍微休息会儿又能缓过来?”
患者怔了怔,随即点头:
“是!眼睛干得厉害,滴眼药水也没用;腿软就像突然没了劲儿,坐下歇十分钟就好,不过最近几天晚上发作的厉害一些。”
“这就是湿瘀互结,耗伤肝肾之阴了。”方言放下笔,指尖在医案上点出“肝肾阴虚”四个字,“肝开窍于目,肾主骨生髓,湿邪久堵,不光耗气血,还会伤阴津,就像河道又堵又干,船划不动,河底还裂了缝。”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个病的特点是“正气虚”是根本,“邪气实”是表象。”
“正气虚主要体现在气血不足、肝肾虚弱;邪气实则主要是体内有痰、湿、瘀这些病理产物。”
“从中医理论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成的源头,所以患者气血不足,主要问题出在脾胃上。而且脾掌管四肢,“清阳之气能滋养四肢”,如果脾虚,清阳之气升不起来,就会出现头晕、四肢肌肉无力、麻木的症状。”
“另外,肾是“先天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肾能生成骨髓”,而大脑是“髓海”也就是骨髓汇聚的地方。《灵枢海论》也提到“髓海不足的话,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小腿发酸、眼花、精神懈怠、总想躺着”的情况(髓海不足,则脑转耳呜,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所以,只有肾里的精气充足,髓海才能得到滋养,耳朵才能听得清、眼睛才能看得明。”
“这个病是“虚”和“实”混合存在的,除了正气虚,还有痰、湿、瘀这些邪气阻塞的问题。因此治疗时,除了健脾补肾、巩固根本,还需要祛除邪气、疏通经络来缓解表面症状。”
方
生动的给在场的人上了一堂疑难杂症的接诊分析课。
方言把自己理解的情况,用大家都能懂的方式讲述了一遍,就连带着患者都能听懂个七七八八的,至少她是明白方言是有清晰的思路的。
一个医生只要有思路,还能把内容一步步的拆分出来,并且很明显,还有能力让想法落地,这就让患者和患者家属相当的信服了。
说完过后,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来吧,现在我们就来找找偏差,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患者听到后,赶紧配合,吐出舌头来。
方言盯着患者的舌面看了片刻,自己做了个卷舌头的动作,又示意她模仿自己将舌头卷起来,露出舌下的络脉。
患者照做,金无病这边当即拿起电筒打开,帮着方言打光对着照。
方言在电筒灯光下,那里的颜色偏暗紫,藏着几点瘀斑。
“好了!”方言点头。
等患者收回舌头,他拿起钢笔和医案写了起来,同时说道:
“舌淡红、苔白,看着不算虚损太重,但舌下络脉瘀紫,说明气血里藏着瘀滞。”
“来,我再把下脉。”方言放下笔,对着患者说道。
患者伸出手,方言搭上患者的手腕,按在寸、关、尺三部。
刚一上去,方言就感觉指下的脉搏细软而浮,像是浮在水面的羽毛,他稍一用力就几乎摸不到了。
是“濡脉”的特征。
他继续数患者的脉搏跳动,等到时间够了后,换了右手再诊,脉象与左手如出一辙,只是关部的濡软中带着几分滞涩,要形容的话,像是被湿泥裹住的丝线。
脉濡,主湿邪;关部滞涩,是脾运化出问题了?
接着他收回手,目光转向患者问道:
“你平时有没有觉得吃饭稍微吃点油腻的就腹胀?”
“没有。”患者摇头。
方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思索之色。
“你确定?”一旁金无病问道。
患者看他一眼,点头:
“嗯,确实没有。”
金无病有些惊讶,方言居然没问对,不过这时候方言倒是没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他摸了摸下巴,对着患者问道:
“那平时会不会觉得嘴里发黏?”
“或者是总觉得嗓子里面有痰?”
患者愣了愣,下意识地清了清嗓子:
“您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早上起来嘴里黏糊糊的,得喝半杯水才能舒服点,痰倒是不多,但总觉得嗓子眼有点堵。”
“这是湿邪吧?”李卉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这时候已经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同时嘴里回应道:
“嗯,右手麻木从手指蔓延到上臂,正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三焦经主水道,一旦被湿邪堵住,气血走不动,麻木自然就找上门了。”
一旁的患者家属提醒道:
“我太太还有,头晕,心烦,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视力障碍出现,腿部短暂的间歇性瘫痪。”
方言笔尖一顿,抬眼看向患者家属说道:
“这些症状,正好印证了湿邪郁久化热、耗伤阴津的问题。”
他指着医案上刚写的“三焦湿阻、瘀血内停”,继续说道:
“三焦经上连头面,下通腿脚。”
“湿邪堵在上面,清阳不升,就会头晕;郁久化热,热扰心神,自然心烦失眠;瘀血阻滞经络,脑窍失养,便会健忘神疲。”
说到这里,他看向患者问道:
“视力模糊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眼睛干涩,像蒙了层纱?腿软瘫痪多在傍晚发作,稍微休息会儿又能缓过来?”
患者怔了怔,随即点头:
“是!眼睛干得厉害,滴眼药水也没用;腿软就像突然没了劲儿,坐下歇十分钟就好,不过最近几天晚上发作的厉害一些。”
“这就是湿瘀互结,耗伤肝肾之阴了。”方言放下笔,指尖在医案上点出“肝肾阴虚”四个字,“肝开窍于目,肾主骨生髓,湿邪久堵,不光耗气血,还会伤阴津,就像河道又堵又干,船划不动,河底还裂了缝。”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个病的特点是“正气虚”是根本,“邪气实”是表象。”
“正气虚主要体现在气血不足、肝肾虚弱;邪气实则主要是体内有痰、湿、瘀这些病理产物。”
“从中医理论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成的源头,所以患者气血不足,主要问题出在脾胃上。而且脾掌管四肢,“清阳之气能滋养四肢”,如果脾虚,清阳之气升不起来,就会出现头晕、四肢肌肉无力、麻木的症状。”
“另外,肾是“先天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肾能生成骨髓”,而大脑是“髓海”也就是骨髓汇聚的地方。《灵枢海论》也提到“髓海不足的话,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小腿发酸、眼花、精神懈怠、总想躺着”的情况(髓海不足,则脑转耳呜,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所以,只有肾里的精气充足,髓海才能得到滋养,耳朵才能听得清、眼睛才能看得明。”
“这个病是“虚”和“实”混合存在的,除了正气虚,还有痰、湿、瘀这些邪气阻塞的问题。因此治疗时,除了健脾补肾、巩固根本,还需要祛除邪气、疏通经络来缓解表面症状。”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