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治不好就说患者精神病(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方言说道:
“悲则气消,寒则气凝。她大哭时泪液耗伤肝阴,又受风寒侵袭,肝气郁结本是表象,深层是寒邪趁虚而入,与泪液凝结成瘀,堵在了眼络里。”
他指着患者左眼:
“你用柴胡疏肝散强行升提肝气,就像用热水浇冻住的水管,冰没化透,反而让水汽更往上冲,眼胀自然加重。”
孟济民一拍额头,这还真是他自己辨证出了问题,不过这事儿其实也怪不得他,当时那么多患者,每个患者描述的情况的终归会有些差异。
这个患者要不是今天方言来问,她还是不会把这关键信息透露出来,因为患者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信息是关键。
说到底还是方言脑子反应快,想到了这一点。
孟济民如此想到,这时候方言已经在对着他说:
“别发愣啊!”
“噢噢!”孟济民反应过来,他拿起钢笔和新处方单,开始写了起来:
“我打算改用吴茱萸汤打底,加细辛、白芷散寒通络,再用桃仁、红花配当归尾,把眼络里的寒瘀化开。”
方言补充到:
“加生姜三片,温胃散寒助药力上行。”
孟济民一想,点了点头。
说罢,方言又转头对着患者叮嘱:
“对了,药渣别扔,加水煮开后用纱布蘸着温敷左眼,早晚各一次。”
患者也连连点头。
孟济民很快的就把方子写好了,递给方言审了一眼。
方言作为科室主任看完后,在上面签了字。
患者接过方子时,方言补充道:
“最近别吃生冷,每天用艾叶煮水泡脚一刻钟,把下焦寒气引出来。”
患者应了下来,接着方言就对着孟济民说道:
“行了,你忙着吧,我那边还有人等着呢。”
孟济民回应道:
“好,谢啦!”
方言摆摆手走了出去。
其他人也跟着方言一起往外走。
这时候的陈麦克恍然大悟道:“难怪加夏枯草没用,原来是寒瘀而不是单纯肝火!”
一旁的林文峰接过话茬说道:
“肝开窍于目不假,但眼睛的问题,从来不止于肝,方大夫这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了,实在厉害。”
一旁的金无病说道:
“没错,刚才我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其他人看了他一眼,心想,你那水平能反应过来就有鬼了。
当然了,面对这个喷子,大家都微笑得了。
何家父子没有说话,他们这会儿还在回忆刚才的场景,方言从进去了解到出来,也就一会儿时间,甚至都没感觉他怎么思考。
这家伙的思维能力也太可怕了,之前的时候他还要写医案,大家还能知道他每一步是怎么想的,没有写医案的情况下,才知道他脑子是有多快。
怪不得能搞出秘方呢。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打开了自己诊室的门,对着里面的患者招呼:
“不好意思,久等了。”
里面的人有些惊讶,对着方言问道:
“这么快就完事了?”
方言笑着对他们说道:
“就是帮同事一个小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自己在做。”
说完方言已经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对着他们问道:
“行了,咱们这里也开始吧。”
这家人姓韩,也是从台湾出国,然后又回来的。
在欧洲那边和外国人合伙做的插座,电线的代工工厂。
这次回来还带了一些技术人员回来,上头比较重视。
而且他们家还和国内某位大佬有亲戚关系。
老家是宁夏固原的。
这次的患者是上次宴会上见过的韩先生妹妹。
“韩女士,是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方言一边问一边打量着眼前的这位患者。
她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穿着看起来比较简单,也没有戴首饰之类的,形体瘦弱,表情苦闷,眉头皱起,脸色带着些黑黄。
刚才进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坐在诊台对面了。
“我这个毛病大概是十年前发生的,当时有一天,我睡了午觉过后,突然就发现自己身体开始出现抖动,我观察了后才看到,是肌肉在跳。”
“当时找了中医,说我这个是体内有风,但是治疗了几个月时间,也没见到好。”
“全身肌肉还是不固定位置的跳动,有时候发作,有时候又停了,后来渐渐发展到肚子里像有东西在动,心里也慌慌的、跳得厉害,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最开始几天才发作几次,最近五六年每天都发作。后背像背着冰块一样冷,心里也发凉,胸口发闷。”
“在各地医院都治过,没什么效果,医生诊断说是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之类的病。”
方言听到这里,也是一怔。
刚才他听到肌肉跳动的第一反应是体内有风。
结果患者说治了没用,是浑身肌肉不固定的跳动,那事情就不对了。
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吃东西,大小便,睡觉,还有每个月的月经有什么异常吗?”
患者想了下,回应道:
“胃口不好,但大小便还算正常,睡眠也还行,月经也没什么问题。”
方言又问道:
“腹部感觉紧张吗?就是摸起来硬不硬?”
“不硬。”患者摇头。
她说道:
“我们已经做了检查了,各种体
“悲则气消,寒则气凝。她大哭时泪液耗伤肝阴,又受风寒侵袭,肝气郁结本是表象,深层是寒邪趁虚而入,与泪液凝结成瘀,堵在了眼络里。”
他指着患者左眼:
“你用柴胡疏肝散强行升提肝气,就像用热水浇冻住的水管,冰没化透,反而让水汽更往上冲,眼胀自然加重。”
孟济民一拍额头,这还真是他自己辨证出了问题,不过这事儿其实也怪不得他,当时那么多患者,每个患者描述的情况的终归会有些差异。
这个患者要不是今天方言来问,她还是不会把这关键信息透露出来,因为患者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信息是关键。
说到底还是方言脑子反应快,想到了这一点。
孟济民如此想到,这时候方言已经在对着他说:
“别发愣啊!”
“噢噢!”孟济民反应过来,他拿起钢笔和新处方单,开始写了起来:
“我打算改用吴茱萸汤打底,加细辛、白芷散寒通络,再用桃仁、红花配当归尾,把眼络里的寒瘀化开。”
方言补充到:
“加生姜三片,温胃散寒助药力上行。”
孟济民一想,点了点头。
说罢,方言又转头对着患者叮嘱:
“对了,药渣别扔,加水煮开后用纱布蘸着温敷左眼,早晚各一次。”
患者也连连点头。
孟济民很快的就把方子写好了,递给方言审了一眼。
方言作为科室主任看完后,在上面签了字。
患者接过方子时,方言补充道:
“最近别吃生冷,每天用艾叶煮水泡脚一刻钟,把下焦寒气引出来。”
患者应了下来,接着方言就对着孟济民说道:
“行了,你忙着吧,我那边还有人等着呢。”
孟济民回应道:
“好,谢啦!”
方言摆摆手走了出去。
其他人也跟着方言一起往外走。
这时候的陈麦克恍然大悟道:“难怪加夏枯草没用,原来是寒瘀而不是单纯肝火!”
一旁的林文峰接过话茬说道:
“肝开窍于目不假,但眼睛的问题,从来不止于肝,方大夫这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了,实在厉害。”
一旁的金无病说道:
“没错,刚才我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其他人看了他一眼,心想,你那水平能反应过来就有鬼了。
当然了,面对这个喷子,大家都微笑得了。
何家父子没有说话,他们这会儿还在回忆刚才的场景,方言从进去了解到出来,也就一会儿时间,甚至都没感觉他怎么思考。
这家伙的思维能力也太可怕了,之前的时候他还要写医案,大家还能知道他每一步是怎么想的,没有写医案的情况下,才知道他脑子是有多快。
怪不得能搞出秘方呢。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打开了自己诊室的门,对着里面的患者招呼:
“不好意思,久等了。”
里面的人有些惊讶,对着方言问道:
“这么快就完事了?”
方言笑着对他们说道:
“就是帮同事一个小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自己在做。”
说完方言已经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对着他们问道:
“行了,咱们这里也开始吧。”
这家人姓韩,也是从台湾出国,然后又回来的。
在欧洲那边和外国人合伙做的插座,电线的代工工厂。
这次回来还带了一些技术人员回来,上头比较重视。
而且他们家还和国内某位大佬有亲戚关系。
老家是宁夏固原的。
这次的患者是上次宴会上见过的韩先生妹妹。
“韩女士,是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方言一边问一边打量着眼前的这位患者。
她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穿着看起来比较简单,也没有戴首饰之类的,形体瘦弱,表情苦闷,眉头皱起,脸色带着些黑黄。
刚才进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坐在诊台对面了。
“我这个毛病大概是十年前发生的,当时有一天,我睡了午觉过后,突然就发现自己身体开始出现抖动,我观察了后才看到,是肌肉在跳。”
“当时找了中医,说我这个是体内有风,但是治疗了几个月时间,也没见到好。”
“全身肌肉还是不固定位置的跳动,有时候发作,有时候又停了,后来渐渐发展到肚子里像有东西在动,心里也慌慌的、跳得厉害,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最开始几天才发作几次,最近五六年每天都发作。后背像背着冰块一样冷,心里也发凉,胸口发闷。”
“在各地医院都治过,没什么效果,医生诊断说是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之类的病。”
方言听到这里,也是一怔。
刚才他听到肌肉跳动的第一反应是体内有风。
结果患者说治了没用,是浑身肌肉不固定的跳动,那事情就不对了。
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吃东西,大小便,睡觉,还有每个月的月经有什么异常吗?”
患者想了下,回应道:
“胃口不好,但大小便还算正常,睡眠也还行,月经也没什么问题。”
方言又问道:
“腹部感觉紧张吗?就是摸起来硬不硬?”
“不硬。”患者摇头。
她说道:
“我们已经做了检查了,各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