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豪右恃势拒偿之弊(4/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京营的情况。
“一切妥当,南衙诸豪右的反应,实在是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戚继光说起此事,也是摇头,他带兵打仗四十余年,什么幺蛾子事都见过,这帮势要豪右有点没见识了,吓得连门都不敢出了。
戚继光颇为好奇的指着刚刚移栽的树苗说道:“陛下,这就是中盛速生杨?”
朱翊钧详细的解释了下这种速生杨的培育过程,速生杨的缺点是格外明显的,做纸、做筷、做家具还行,做不了栋梁,长得慢,木质坚实是硬木。
但不代表速生杨没有作用,相反意义极其重大。
“啧啧,好东西啊。”戚继光和皇帝两个极其魁梧的人,蹲在数棵速生杨树苗面前,聊了半天这种杨树的优缺点和培育时间,戚继光问,朱翊钧回答。
朱翊钧又花了一刻钟介绍了下胆矾、绿矾这些农药的作用。
“中盛速生杨,这个名字好、胆矾这个也好,都好,都好!”戚继光由衷的说道。
中盛二字出自礼记,曰: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意思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祭祀不用稻、粱,一切从简,中祭先祖是不会怪罪的,反而会保佑来年鼎盛。
儒家礼法,也不都是崇礼,如果非要在礼法和现实二选一,礼记主张:先顾好现实,再考虑祭祀。
“戚帅坐。”朱翊钧和戚继光有很多的话题可聊,戚继光带兵打仗是主业,他会种地,还会寻矿,这些农桑事儿,张居正都不是很明白,朱翊钧也只能找戚继光说道说道。
“戚帅在京营推动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军兵嫁娶,要书记核准报闻把总,可有此事?”朱翊钧问起了他从军兵处听到的消息。
戚继光点头说道:“陛下圣明,确有此事,臣打算试试后,再奏闻陛下。”
这不是戚继光瞒着皇帝要做什么,是小范围实践,确定没有太多问题后,再报闻皇帝推行。
“发生了什么事儿?”朱翊钧询问起了究竟,戚继光做事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
“京营锐卒来自五湖四海,这娶妻就很难知根知底了,入朝抗倭后,发生了一些事儿,军兵的反应比较激烈。”
“有奸佞之徒,把主意打到了抚恤银之上。”戚继光已经用尽量委婉的语气,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朱翊钧惊骇无比的说道:“疯了吗?”
如果在老家,娶妻的时候都会打听打听情况,可到了京营里,就变得非常困难,在入朝抗倭发生后,一些个媒人,就开始做起了一门古怪的生意,嫁锐卒。
如果京营军兵从前线活着回来了,那他就是英雄,皇帝的恩赏之丰厚,天下闻名,跟着丈夫过一辈子都不会吃苦;
若是锐卒死在了前线,这抚恤银,就可以拿到手里,保一辈子衣食无忧。
京营讲武学堂,那是京师数得上的顶级学堂,丝毫不亚于名儒学堂。
这本来是个好事,军兵以前社会地位低,现在有人上赶着嫁上门,是好事。
但京营镇抚司,也就是军事法庭,在入朝抗倭之战结束后,收到了十二份诉状,这些军兵发现自己被骗了,做了冤大头。
“骗婚骗到了京营的头上!”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平息了自己的怒气,发现无论如何都平息不下去,才问道:“究竟如何?”
戚继光将案卷交给了陛下,情况不复杂,这十二份诉状,情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已经嫁过人,甚至趁着军兵在前线征战,这些妇人在后方,再续前缘,军兵回到家,发现家被别人给占了。
这是骗婚,而且还是一个团伙作案。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略微有些自责的说道:“这事儿朕居然不知道,南巡出发太仓促了,应该等凯旋之后诸事皆了再南巡的。”
“出发之后,朕不再操阅军马,知道的晚了,他们怎么敢把主意打到京营锐卒的头上?”
是一个团伙作案,是一个卖房的经纪买办干的。
京师不仅纸贵,地也贵,宅更贵,大明附籍制度,没有产业不得附籍,为了落得北衙户籍,当真是想尽了办法。
卖房的经纪买办,和媒婆一商量,就开始干了。
“京营刀刃向外,从不将刀兵对准百姓万民。”戚继光告诉了陛下为何会这样。
朱翊钧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这事儿不能按戚帅的意思办,通通处死,经纪买办、妇人、丈夫,一律处死!京营锐卒刀刃的确向外,但朕的刽子手,专斩邪佞!”
“如果不斩,日后这等奸佞必然蜂拥而至,成了就是美事儿,不成也不会怎样,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戚继光的判罚过于仁慈了,判离,归还家产,这种判罚,完全是按着民间律法进行,军营是军营,和民间完全不同。
要是军营和民间相同,那还要镇抚司这种军事法庭干什么?
“陛下圣明。”戚继光不动声色的说道,没有反对。
朱翊钧一愣,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不太简单,他想了想说道:“戚帅这处置意见,是故意的吧,就是让朕改判,施恩锐卒?”
“陛下圣明。”戚继光见自己的心思都被陛下看穿了,也没含糊其辞,他也不擅长。
他就是为了让皇帝执行正义,让军兵感念陛下恩德。
“一切妥当,南衙诸豪右的反应,实在是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戚继光说起此事,也是摇头,他带兵打仗四十余年,什么幺蛾子事都见过,这帮势要豪右有点没见识了,吓得连门都不敢出了。
戚继光颇为好奇的指着刚刚移栽的树苗说道:“陛下,这就是中盛速生杨?”
朱翊钧详细的解释了下这种速生杨的培育过程,速生杨的缺点是格外明显的,做纸、做筷、做家具还行,做不了栋梁,长得慢,木质坚实是硬木。
但不代表速生杨没有作用,相反意义极其重大。
“啧啧,好东西啊。”戚继光和皇帝两个极其魁梧的人,蹲在数棵速生杨树苗面前,聊了半天这种杨树的优缺点和培育时间,戚继光问,朱翊钧回答。
朱翊钧又花了一刻钟介绍了下胆矾、绿矾这些农药的作用。
“中盛速生杨,这个名字好、胆矾这个也好,都好,都好!”戚继光由衷的说道。
中盛二字出自礼记,曰: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意思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祭祀不用稻、粱,一切从简,中祭先祖是不会怪罪的,反而会保佑来年鼎盛。
儒家礼法,也不都是崇礼,如果非要在礼法和现实二选一,礼记主张:先顾好现实,再考虑祭祀。
“戚帅坐。”朱翊钧和戚继光有很多的话题可聊,戚继光带兵打仗是主业,他会种地,还会寻矿,这些农桑事儿,张居正都不是很明白,朱翊钧也只能找戚继光说道说道。
“戚帅在京营推动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军兵嫁娶,要书记核准报闻把总,可有此事?”朱翊钧问起了他从军兵处听到的消息。
戚继光点头说道:“陛下圣明,确有此事,臣打算试试后,再奏闻陛下。”
这不是戚继光瞒着皇帝要做什么,是小范围实践,确定没有太多问题后,再报闻皇帝推行。
“发生了什么事儿?”朱翊钧询问起了究竟,戚继光做事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
“京营锐卒来自五湖四海,这娶妻就很难知根知底了,入朝抗倭后,发生了一些事儿,军兵的反应比较激烈。”
“有奸佞之徒,把主意打到了抚恤银之上。”戚继光已经用尽量委婉的语气,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朱翊钧惊骇无比的说道:“疯了吗?”
如果在老家,娶妻的时候都会打听打听情况,可到了京营里,就变得非常困难,在入朝抗倭发生后,一些个媒人,就开始做起了一门古怪的生意,嫁锐卒。
如果京营军兵从前线活着回来了,那他就是英雄,皇帝的恩赏之丰厚,天下闻名,跟着丈夫过一辈子都不会吃苦;
若是锐卒死在了前线,这抚恤银,就可以拿到手里,保一辈子衣食无忧。
京营讲武学堂,那是京师数得上的顶级学堂,丝毫不亚于名儒学堂。
这本来是个好事,军兵以前社会地位低,现在有人上赶着嫁上门,是好事。
但京营镇抚司,也就是军事法庭,在入朝抗倭之战结束后,收到了十二份诉状,这些军兵发现自己被骗了,做了冤大头。
“骗婚骗到了京营的头上!”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平息了自己的怒气,发现无论如何都平息不下去,才问道:“究竟如何?”
戚继光将案卷交给了陛下,情况不复杂,这十二份诉状,情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已经嫁过人,甚至趁着军兵在前线征战,这些妇人在后方,再续前缘,军兵回到家,发现家被别人给占了。
这是骗婚,而且还是一个团伙作案。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略微有些自责的说道:“这事儿朕居然不知道,南巡出发太仓促了,应该等凯旋之后诸事皆了再南巡的。”
“出发之后,朕不再操阅军马,知道的晚了,他们怎么敢把主意打到京营锐卒的头上?”
是一个团伙作案,是一个卖房的经纪买办干的。
京师不仅纸贵,地也贵,宅更贵,大明附籍制度,没有产业不得附籍,为了落得北衙户籍,当真是想尽了办法。
卖房的经纪买办,和媒婆一商量,就开始干了。
“京营刀刃向外,从不将刀兵对准百姓万民。”戚继光告诉了陛下为何会这样。
朱翊钧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这事儿不能按戚帅的意思办,通通处死,经纪买办、妇人、丈夫,一律处死!京营锐卒刀刃的确向外,但朕的刽子手,专斩邪佞!”
“如果不斩,日后这等奸佞必然蜂拥而至,成了就是美事儿,不成也不会怎样,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戚继光的判罚过于仁慈了,判离,归还家产,这种判罚,完全是按着民间律法进行,军营是军营,和民间完全不同。
要是军营和民间相同,那还要镇抚司这种军事法庭干什么?
“陛下圣明。”戚继光不动声色的说道,没有反对。
朱翊钧一愣,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不太简单,他想了想说道:“戚帅这处置意见,是故意的吧,就是让朕改判,施恩锐卒?”
“陛下圣明。”戚继光见自己的心思都被陛下看穿了,也没含糊其辞,他也不擅长。
他就是为了让皇帝执行正义,让军兵感念陛下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