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效率(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孙三小姐!”
陈问天抬手拉着林琳的手温柔的摸了摸她细嫩瘦小的手背便离开了…
~~~~~~~~~~~~~~~~~~~~~~~~~~~~~~~~~~~~~~~~~~~
曹操马不停蹄的回到了谯县老家,整个曹氏的宗族机器立刻转动起来。
不止曹氏,还有夏侯氏,在谯县曹氏、夏侯氏向来同气连枝互为支柱,而曹操对大势的分析和未来的布局立马得到了两族长老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两族没有经学优势,就算再富有也不会受其他世家尊重,要想再进一步,他们必须找到不同的路,而曹操的规划可谓是雪中送碳…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建仓屯粮,粮草是根本,虽然两家掌控着大片的土地,但土地每年只能收获一次,并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立即转化成粮食。
所以每个世家其实都有粮仓,而且不止一处,今年扩大规模的也不在少数,毕竟又是鲜卑犯边、又是洪灾泛滥、又是天象示警的,大家都想着多屯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多数世家扩建粮仓其实不是为了抵御什么突发灾祸,而是因为这些灾祸可能导致所谓的自耕农吃不起饭,他们就可以趁机借出粮食或者金钱,放高利贷给这些自耕农,最后等到这些人偿还不起,便可以收了他们的土地甚至将他们整个家庭都变为佃户…
但是曹操这次主导的两族粮仓扩建还是很引人注意,因为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无法想象这么大仓位的粮食是要拿来做什么,于是各种猜测流传出来,甚至谯县的粮价都应声上涨…
看到其他大族反馈的反应,曹操甚至有些得意,这些眼珠子浅的蠢货…
他要的就是这个引人注目的效果,只有其他世家的的注意力都放在他扩建的粮仓上了,才能更好的隐蔽他在左近双锁山中的兵器打造活动…
汉代并不禁止私有兵器,民间也很常见,可是如果量大了或者打造一些很精密的比如马槊、弓弩什么的甚至就可以定性造反了…
而曹操两项都占了,所以保密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在乱世或者鲜卑南侵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多少人会认死理了,不过这些暂时离谯县都比较远,起码目前看上去是的…
而且虽然这个作为障眼的工程比较大,其实花费并不大,最近因为洪灾从兖州南下避难的流民数量极大,他们随便一招募就解决了人力需求,而且只用管饭就行…
————
“仲至,父亲不日便从雒阳出发,汝算好时日带人前去迎迎。”
谯县曹府正厅中,曹氏夏侯氏一众青年核心正在议事,曹操坐在主位从容的交待到。
“安民,汝只专注兵器之事,一切皆由我二人所议之策来办,若无变数汝便莫要回府了,切记小心行事!”
看到二弟曹彬抱拳点头回应,曹操便转头看着侄子曹安民吩咐。
“谨遵叔父之意,侄儿这便去了。”
曹安民也干练的回复后快步离开…
“元让、妙才,族中子弟便由汝二人集中锤炼了,放开手脚莫要手软,练好了身手他日才有出头之机,至于佃户家丁则暂缓之,如今时机未到切莫动静太大,对了,城西许氏也是武学传家,汝等不妨多亲近。”
接着曹操又对着正在交头接耳的夏侯惇、夏侯渊说道。
“知道了,大兄,只是…”
“且行之,欲速则不达,吾等已是走在前了,莫要弄巧成拙,闲时便去多读兵书!”
曹操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便一口打断,年轻人有冲劲,可是也容易步子太快扯到蛋。
“军弟,去催催西域管事,来人若至速速告我,再去知会丁管事,让其放出口风我等所建粮仓皆是为了通商西域,另外安排车马备上厚礼让人先行递送名帖,我俩稍后走一趟颖川荀氏书院…”
~~~~~~~~~~~~~~~~~~~~~~~~~~~~~~~~~~~~~~~~~~~
第二天下起了秋雨,即便是城里很多也是泥泞不堪。
不过最不宜出门的时候陈问天还是拉着太史慈一起出门了,因为他没有时间了…
昨天在公孙三小姐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很快和公孙家主已经谈好了关于盐块供应的合作,当然相比三小姐激动的催促,公孙家主同意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这桩生意额外的利益…
黄县各族总的来说实力都相差不大,这桩生意以前是属于秦氏的,虽然公孙氏和秦氏没有深仇大恨,但也不是特别亲近,如果他们能抢过来做,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对公孙家可是十分有利的。
而且多了一个稳定的出处,公孙氏的盐场又可以扩大产量了。
所以公孙家主为了显示士族的“大度”,也为了感谢陈问天之前的相助之情,甚至在供应价格上都没有还价…
这对陈问天他们来说当然是大好事,可是有了好事不代表其他事就不用做了,特别这雨要是下久了可又成大坏事了…
毕竟古人都重视诚信,若是雨大耽误了约定的时间,那便会给对方造成很不好的印象…
秦立已经去城南租大车和招人去了,当然在三小姐的嚷嚷下公孙家也帮忙解决了一部分,可是这也只能解决部分临时性的运输人员和一部分护卫力量,剩下的只能陈问天自己解决…
创业初期就是这样,老板需要解决公司遇
陈问天抬手拉着林琳的手温柔的摸了摸她细嫩瘦小的手背便离开了…
~~~~~~~~~~~~~~~~~~~~~~~~~~~~~~~~~~~~~~~~~~~
曹操马不停蹄的回到了谯县老家,整个曹氏的宗族机器立刻转动起来。
不止曹氏,还有夏侯氏,在谯县曹氏、夏侯氏向来同气连枝互为支柱,而曹操对大势的分析和未来的布局立马得到了两族长老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两族没有经学优势,就算再富有也不会受其他世家尊重,要想再进一步,他们必须找到不同的路,而曹操的规划可谓是雪中送碳…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建仓屯粮,粮草是根本,虽然两家掌控着大片的土地,但土地每年只能收获一次,并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立即转化成粮食。
所以每个世家其实都有粮仓,而且不止一处,今年扩大规模的也不在少数,毕竟又是鲜卑犯边、又是洪灾泛滥、又是天象示警的,大家都想着多屯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多数世家扩建粮仓其实不是为了抵御什么突发灾祸,而是因为这些灾祸可能导致所谓的自耕农吃不起饭,他们就可以趁机借出粮食或者金钱,放高利贷给这些自耕农,最后等到这些人偿还不起,便可以收了他们的土地甚至将他们整个家庭都变为佃户…
但是曹操这次主导的两族粮仓扩建还是很引人注意,因为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无法想象这么大仓位的粮食是要拿来做什么,于是各种猜测流传出来,甚至谯县的粮价都应声上涨…
看到其他大族反馈的反应,曹操甚至有些得意,这些眼珠子浅的蠢货…
他要的就是这个引人注目的效果,只有其他世家的的注意力都放在他扩建的粮仓上了,才能更好的隐蔽他在左近双锁山中的兵器打造活动…
汉代并不禁止私有兵器,民间也很常见,可是如果量大了或者打造一些很精密的比如马槊、弓弩什么的甚至就可以定性造反了…
而曹操两项都占了,所以保密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在乱世或者鲜卑南侵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多少人会认死理了,不过这些暂时离谯县都比较远,起码目前看上去是的…
而且虽然这个作为障眼的工程比较大,其实花费并不大,最近因为洪灾从兖州南下避难的流民数量极大,他们随便一招募就解决了人力需求,而且只用管饭就行…
————
“仲至,父亲不日便从雒阳出发,汝算好时日带人前去迎迎。”
谯县曹府正厅中,曹氏夏侯氏一众青年核心正在议事,曹操坐在主位从容的交待到。
“安民,汝只专注兵器之事,一切皆由我二人所议之策来办,若无变数汝便莫要回府了,切记小心行事!”
看到二弟曹彬抱拳点头回应,曹操便转头看着侄子曹安民吩咐。
“谨遵叔父之意,侄儿这便去了。”
曹安民也干练的回复后快步离开…
“元让、妙才,族中子弟便由汝二人集中锤炼了,放开手脚莫要手软,练好了身手他日才有出头之机,至于佃户家丁则暂缓之,如今时机未到切莫动静太大,对了,城西许氏也是武学传家,汝等不妨多亲近。”
接着曹操又对着正在交头接耳的夏侯惇、夏侯渊说道。
“知道了,大兄,只是…”
“且行之,欲速则不达,吾等已是走在前了,莫要弄巧成拙,闲时便去多读兵书!”
曹操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便一口打断,年轻人有冲劲,可是也容易步子太快扯到蛋。
“军弟,去催催西域管事,来人若至速速告我,再去知会丁管事,让其放出口风我等所建粮仓皆是为了通商西域,另外安排车马备上厚礼让人先行递送名帖,我俩稍后走一趟颖川荀氏书院…”
~~~~~~~~~~~~~~~~~~~~~~~~~~~~~~~~~~~~~~~~~~~
第二天下起了秋雨,即便是城里很多也是泥泞不堪。
不过最不宜出门的时候陈问天还是拉着太史慈一起出门了,因为他没有时间了…
昨天在公孙三小姐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很快和公孙家主已经谈好了关于盐块供应的合作,当然相比三小姐激动的催促,公孙家主同意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这桩生意额外的利益…
黄县各族总的来说实力都相差不大,这桩生意以前是属于秦氏的,虽然公孙氏和秦氏没有深仇大恨,但也不是特别亲近,如果他们能抢过来做,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对公孙家可是十分有利的。
而且多了一个稳定的出处,公孙氏的盐场又可以扩大产量了。
所以公孙家主为了显示士族的“大度”,也为了感谢陈问天之前的相助之情,甚至在供应价格上都没有还价…
这对陈问天他们来说当然是大好事,可是有了好事不代表其他事就不用做了,特别这雨要是下久了可又成大坏事了…
毕竟古人都重视诚信,若是雨大耽误了约定的时间,那便会给对方造成很不好的印象…
秦立已经去城南租大车和招人去了,当然在三小姐的嚷嚷下公孙家也帮忙解决了一部分,可是这也只能解决部分临时性的运输人员和一部分护卫力量,剩下的只能陈问天自己解决…
创业初期就是这样,老板需要解决公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