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衣冠不南渡 > 第49章 挟大将军以令诸侯

第49章 挟大将军以令诸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就这么下诏,没问题吧?”  

此刻,曹髦坐在了中书台,看向了面前的几个大臣。  

在陈本返回庙堂之后,中书台的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  

华表担任中书令,陈本接替他成为中书监,此两人来帮着曹髦负责拟定诏令和下达工作。  

华表不必多说,这是曹髦如今在群臣里少有的资历深厚的重臣。  

在曹髦的扶持下,他这些时日在庙堂的威望高涨,已经成为了洛阳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曹髦之所以要重用陈本,一方面是陈本的宗族刚刚起步,确实不算太强势,起码在规模上就不如那些老牌大宗族。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陈本这个人,他做事认真,事无巨细,是个非常踏实能干的人,跟他弟弟截然相反,陈骞好险,不喜欢走寻常路,为人激进,陈本则是稳重。  

曹髦总觉得这些大族子弟们都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来的。  

都是哥哥稳重,弟弟激进。  

哦,司马安世除外。  

然后都有个“兄弟不和”。  

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在年少时就被名士所点评过,被认为将来定有大作为。  

哦,司马安世还是除外。  

反正光看这些人的经历,简直犹如同一个流水线工业所打造出来的,似乎在此刻,高门子弟的养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律,该行业得到了很好的整顿和规范。  

不过,陈本还是能用的。  

此人目前还是很老实的,至于他往后如何,反正他这年纪,也熬不过多少年了。  

对比他来说,他弟弟陈骞才是真正的能人,文武双全,等到廷尉的事情平定了,曹髦准备就拉着陈骞去打蜀国去。  

实际上,此刻的魏国对蜀国吴国都有了极大的优势。  

就是不谈人口,不谈粮食,就说兵力。  

吴国诸葛恪讨伐魏国的时候,动用了二十万人,这几乎榨干了吴国的全部血本,史书上记载: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也就是说,吴国在疯狂暴兵的情况下,勉强能凑出二十万大军来。  

不过嘛,这二十万人被毌丘俭麾下的张特用三千人挡在合肥咳咳,反正是送掉了。  

现在的吴国出兵,撑死了出兵三四万,再多他们本土的世家大族就该骂人了。  

此刻吴国的总兵力大概在十五万上下波动。  

而蜀国呢,在巅峰时兵力应当是接近十五万左右的,而这些年里,蜀国虽然一直都在主动进攻魏国,但是进攻并没有取得太多的成效。  

反而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内政情况愈发的恶劣,不断的在啃食老底。  

他们如今的总兵力大概是在十万左右波动。  

而曹魏这边嘛,要知道,司马昭在经历过毌丘俭起义之后,尚且能动用二十六万大军来攻打诸葛诞,各地的防线上还有近十八万的军队曹魏的总兵力能达到五十万左右。  

当然,这是将戍边屯田的军队全部算上的情况下。  

倘若只是正常的动员出征,此刻的曹魏能发动近三十万人的大军。  

毕竟历史上的司马昭在连着发动了对毌丘俭,对诸葛诞的内战之后,尚且还能发动近十八万人去讨伐蜀国,后来司马炎还能发动二十多万人去打吴国。  

我大魏文皇帝虽然菜,但是他防守修养的政策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算是有功有过,何况魏国本来就占据着最富裕的土地,最多的人口,在经过了漫长的对峙后,三方的实力差距自然是会越来越大。  

曹髦甚至觉得,若是此刻让毌丘俭担任主帅,给他配上钟会,陈骞,胡奋,陈泰,文鸯,马隆,邓艾,王基,羊祜,州泰,司马骏,司马望,杜预等人组成的天团阵容。  

他能平推了蜀汉。  

无论怎么说,都是五十万对十万,优势在我!  

姜维是很能打,可他并非是神仙,若是诸葛亮担任统帅,曹髦还会担心会有意外。  

可若是姜维嘛,他的为人倒是值得尊重,但说句不客气的话,他连陈泰和司马望都搞不定。  

指望他能以极为劣势的兵力来打这天团阵容,那还不如指望刘备能带着五虎将秽土转生。  

但是,这终归只是曹髦的想法而已。  

统一是一定的,但是过程是曲折的。  

曹髦还得先平定了国内的奸贼,好歹要收下司马师的遗产,然后才能去考虑大一统的事业。  

况且,庙堂里的这些奸贼,只怕都不会同意自己出征。  

曹髦很清楚这些混蛋们的想法。  

打下了蜀国和吴国,他们的手伸不到当地去,当地的利益还是由本土大族来垄断,而他们却可以来庙堂里跟他们争夺权益。  

当个人和宗族利益超过了天下的利益,他们就不愿意看到天下大一统了。  

况且,各国大族之间还常常来往,公然的或者秘密的进行贸易,若是天下大一统,或许还会让他们遭受很多见不得光的损失吧。  

而在击败了司马昭之后,现在就是愉快的收服遗产环节了。  

曹髦看向了面前的两位大臣。  

华表看着这封诏令,狐疑的问道:“陛下为什么非要将这两个人召到庙堂里来呢?”  

“因为这两个人对朕极为重要。”  

华表没有再多问,一旁的陈本若有所思的看着手里的诏令。  

皇帝今日来到了中书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皇帝和卫将军两人的名义分别下达诏令和命令,让兖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