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8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

第128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从刚才坐进机舱的那一刻开始,付国祥就已经期待着进行高空高速科目的试飞了。  

作为试飞员,他在进行地面准备的时候,自然看过飞机的性能报告。  

上面显示04号原型机更换的新发动机在飞行高度20000米以上时,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别的不说,光是可用推力就从不到4吨提高到了6吨左右的水平。  

足足50!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密度、温度和含氧量等要素的变化,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会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这种情况在一万米以上的高度会更加明显。  

海平面推力这种数据可以作为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一个参照,但未必有多大的价值。  

两台纸面推力相近的发动机,在装机升空之后的性能参数差个一倍出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原来的涡喷14显然就属于实际表现不那么乐观的型号。  

作为一款截击机,歼8自然倾向于对高空高速区进行优化。  

但这个“优化”是相对而言的。  

只能说,相跟同时期华夏空军装备的其它飞机比,歼8的高空高速性能更好些。  

但要是和其它国家的同行们比,结果就并不十分乐观了。  

比如作为截击机最重要的性能,歼8和歼8B的最大航速实际上都只有2.2倍音速。  

不要说跟米格25这种飞到过3马赫以上的怪物相比,就连并非以截击作为主要任务的F4和米格23,在这项数据上都要更强一些。  

更何况由于前面提到过的动力响应问题,极速快并不意味着加速快,原来的歼8在高空中的总体表现还是比较笨拙的。  

作为一个单纯的导弹发射平台倒是勉强够用了,然而…  

直到现在为止,华夏能给歼8使用的导弹仍然只有那五十多枚从意大利进口的阿斯派德。  

实际上,付国祥是空军中少数在得知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的存在之后,仍然认为有必要装备新型号歼8飞机的人之一——  

在加入试飞单位之前,他曾经在蓉城军区空军服役过很长一段时间,先后驾驶过歼6和歼8I两种型号。  

由于这一方向地理地势的特殊性,华夏空军长期以来只能在3000米以下的机场保持全年驻扎。  

尽管海拔高达5374米的高原雷达站视野优越,几乎可以在目标起飞的同时就捕捉到信号并发出预警,但是面对南亚国家装备的米格25R侦察机,从蓉城或者梨城起飞的歼7连航程都不够,歼8I虽然能造成一定威胁,但等它慢慢爬升再加速飞过去,往往也只能吃到两台R15发动机的尾气…  

这导致对方的袭扰行动在十几年中愈发猖狂,有时甚至故意深入领空进行挑衅。  

付国祥的一名战友就在尝试采用动力跃升战术突破最大升限发射导弹的过程中发生了事故,最终不得已离开了作战单位。  

因此今天,在体会到这两台新发动机带来的惊喜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到应该属于这架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去探索极限了。  

“准备开始进行超音速飞行科目测试。”  

付国祥重复了一遍塔台的口令,然后按照过去的习惯,左手缓慢推动节流阀,同时右手稍稍拉杆,让飞机进入浅爬升状态。  

他注意到转速表的指针响应仍然和在地面的时候别无二致。  

节流阀的任何动作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反映到发动机的推力变化上面。  

而且从仪表状态中可以看出,即便在加力燃烧室开始工作的一瞬间,发动机的各项数据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这给了付国祥极大的信心。  

如果是以前的04号原型机,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节流阀从中间推力到最大推力的过程需要控制在2030秒上下。  

但这一次,他用比平时快了差不多一倍的速度把节流阀一推到底。  

“已经推动节流阀到最大推力状态。”  

付国祥的声音在塔台中响起。  

距离向他下达超音速测试的命令仅仅过了大约10秒钟。  

在场的外行观众们之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但旋即被那位长者挥断。  

“不要打扰到技术单位的同志们。”  

指挥室中重新安静下来。  

“发动机的状态如何?”  

试飞指挥员的声音有些紧张。  

他在因为超龄而停飞之前一样是一名试飞员,曾经参与过歼8B型号的试飞,因此非常清楚稳定推加力的技巧。  

刚刚的用时太短了。  

“报告塔台,我已经突破音速,目前高度11670,发动机的所有数据都非常稳定。”  

付国祥沉稳的声音继续传来,但大家都能听出他是在强压着自己的兴奋:  

“飞机的动力响应比之前敏捷得多,而且…在当前高度下的推力也更强,我的速度提升非常快!”  

在正式进行试飞之前,每一个参与试飞的人员都会经过多次简报会,以了解飞机的各项理论数据。  

不过是一方面,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和实际情况对上。  

另一方面,很多性能也难以在纸面上进行量化。  

因此试飞员报告的情况,绝对是超出了大多数人预期的。  

然而就在大家还在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时,04号原型机已经到了新的速度和高度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