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3章 最好的苏27在华夏

第123章 最好的苏27在华夏(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常浩南抬手捋了捋自己因为两个多月没剪而已经有点长的头发,发出了一声感叹:  

“我艹…”  

尽管常浩南的母亲周莉女士是一名语文老师,但他的语文成绩始终都处在一个比较抱歉的水平,加上系统似乎也没有增加文学素养的能力。  

总之此时他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加准确的词语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过了许久之后,常浩南才终于又一次开口问道:  

“这么好的条件…老毛子那边不会整出什么别的幺蛾子吧?”  

也不是他内心狭隘,实在是上面何明所说的协议内容让他有一种不真实感。  

就好像如果有人介绍一种投资方式,年化50收益还能保证不损失本金,那脑子正常的人都得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安装国家反诈APP了…  

常浩南重生之前,还真有同事被这种套路骗过。  

钱到最后也没追回来。  

诚然,俄罗斯在跟华夏的合作中没有太多黑历史。  

但如果把合作的乙方切换成印度的话,情况好像又不太一样了…  

1块钱买的航母后来花了将近20亿美元改装这种事还历历在目。  

这个问题让何明认真地思索了一会,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应该不能,一方面约定的付款方式是按照项目节点来算的,咱们进度越顺利,他们那边就能越快拿到钱。”  

“另一方面么…负责谈判的同志说,就算现在这个条件,最后签协议的时候也是对面比我们更着急,所以问题不大。”  

“当然,核心还是咱们112厂虽然技术上跟共青城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他们真玩什么花样,至少也能看得出来。”  

“说的也是。”  

听到何明的回答,常浩南也轻笑了出来:  

“等到前面28架生产结束,需要俄方指导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光是打通生产线的话,应该不需要28架,根据我的经验,16到20架就足够了。”何明一边带着常浩南走下台阶一边判断道:  

“重点还是在后面那90架,苏27这个飞机的底子非常好,但机载设备有些落后了,如果能在原型号的基础上改进,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战斗力,不过这就需要你们这些搞总体设计的人操心了。”  

虽然112厂的业务是飞机制造,而何明是负责总装的工程师,但作为从60年代一路过来的老航空,他对于整个行业多少都有些了解。  

毕竟华夏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正是在112厂内成立的。  

他的想法正好跟常浩南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国土和海洋面积加起来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华夏毫无疑问需要一种航程和机动性出色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而华夏空军要想完成从国土防御型到攻守兼备型的华丽蜕变,也需要一种有足够动力和载弹量的多用途空中平台。  

苏27毫无疑问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除了平台本身之外的部分完全可以换成华夏自己的东西。  

别的不说,那个将近一吨重的N001雷达肯定要首先换掉,苏维埃钟表店也要改成玻璃化座舱。  

实际上,就连老毛子自己人也不太受得了苏27身上的这两大神器,如果不是联盟解体导致研发停止,那么使用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电传的苏27SM应该也差不多要服役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觉得自己需要安排一下八三工程之后的计划了。  

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其实在上一世都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的想法是“我全都要”。  

不过这就要求他当好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否则如果左支右绌两边不能兼顾,那效果反而更差。  

“不知道咱们厂对打通四阶段生产线的时间节点是怎么设定的?”  

飞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飞机设计的工作。  

飞机,或者任何复杂机械产品从完全进口到完全国产之间,实际上都会包含三到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用原厂进口的大部件对飞机进行组装,打通“整机总装线”。  

组装飞机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能走通这一步的国家就已经不太多了。  

其次是进口中散件组装大部件,以及进口低散件组装成组合件。  

根据飞机的复杂程度不同,这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步骤。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走到这里基本就算是到头了。  

不少国家的所谓“自研”飞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最后才是从毛坯料开始生产低散件,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然后一步步生产出整架飞机来,实现飞机的完全国产化。  

“这个么…”何明略微思索了一会:  

“原本的协议规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4架飞机的整机总装,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机体部分的全部生产线。”  

“不过得益于你的功劳,现在又多了一个节点,就是在2001年末之前完成对全机生产的国产化标准替代,把苏27彻底变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的东西!”  

“当然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光有了三代机,相应的勤务能力跟不上,一样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唔…”常浩南在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