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51章 【求追读】八三工程(上)

第51章 【求追读】八三工程(上)(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另外一边,在答应了杜义山的请求之后,603所周永航那边的动作也很快,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把“大展弦比平直翼的颤振模拟与主动控制”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给申报了上去。  

而常浩南的名字赫然位列完成人中的第一位。  

这个宣传效果自然不必多说。  

因此在从601所返回京城之后,杜义山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董事长,梁卓平。  

“杜老?”  

梁卓平看到门口的杜义山时愣了一下,连忙起身迎接:  

“我刚刚还在看603所提交上来的这份先进技术成果呢,您这次可以说是为咱们华夏航空工业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诶,别拍马屁。”  

杜义山朝着梁卓平摆摆手,自顾自地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  

“那个完成人名单你应该也看了,我就是作为项目管理人在最后加了个名字。  

这個成果啊,都是学生做出来的,我这把年纪的老骨头,也没必要再去跟年轻人抢什么风头咯。”  

梁卓平何许人也,听到杜义山的回答之后面不改色地继续道:  

“可不能这么说,杜老,那完成项目的人才不也是您培养出来的?这也是您的功劳啊。”  

说话间的功夫,他又从旁边拿过暖壶和茶罐,给刚刚坐定的杜义山泡了杯茶。  

经过刚才几轮对话,梁卓平已经大概猜出来了杜义山此行前来的目的,恐怕是跟对方的学生有关。  

这让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过去给航空工业做配套的工厂都改制成了民营企业。  

但经营这些企业的却还是以前的那些人。  

这些企业为了能拿到航空工业的订单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常会有人来找梁卓平,问他能不能指定某某企业作为供货商。  

以他的地位而言,其中大部分人倒是形成不了什么压力。  

但如果杜义山也来搞这一套的话,那确实还是有点麻烦。  

“名字排第一的那个叫常浩南的学生,是刚刚才加入我们课题组的,所以你非要说是我培养了人才,那我这老脸多少也有点臊得慌。”  

杜义山决定不再继续跟梁卓平兜圈子:  

“卓平啊,你猜他花了多长时间做完了603所的那个课题?”  

“既然杜老这么问,那答案想必应该很短才是。”  

梁卓平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椅上,靠在椅背上思索了片刻:  

“一个月?”  

“太长了。”杜义山笑着摇摇头。  

“一个月还长?”梁卓平眉毛一挑,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他过去也是工程师出身,只是后来才转到了管理岗,因此对于这些技术问题,哪怕并不精通但也多少有些了解。  

根据603所提交上来的材料,这个成果在飞机设计端的实现并不复杂,但原理非常精巧,并且还涉及到大量基础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的应用,开发过程的工作量必定不小。  

所以一个月其实已经是他自认为非常夸张的估计了。  

“那…半个月?”  

杜义山还是摇头。  

“总不能是一周?”  

梁卓平已经有些绷不住了,这个答案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  

一周时间,哪怕不眠不休也才168个小时而已,除非整个开发过程完全不走弯路,否则想都不敢想。  

“一天。”杜义山伸出一根手指:“他加入我们课题组的第一天,就梳理出来了把非线性颤振模拟和主动颤振控制的理论。”  

如果这个答案是从其它什么人口中说出来的,梁卓平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直接把对方赶出去。  

只有江湖骗子才敢如此口出狂言。  

但这毕竟是杜义山。  

脑子中的理智告诉梁卓平,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是真的,但情感却同时告诉他,杜义山身为资深院士,不可能闲得没事来找他的乐子。  

大脑飞速运转了几分钟后,梁卓平终于勉强找到了一个理智和情感都能认可的答案:  

“会不会…是他其实早就对此有所研究,只是在进组第一天把这个成果当做礼物送给您了?”  

结果杜义山直接否决:  

“不可能,运7-200A,哦,现在应该叫新舟60了,虽然不是涉密项目,但他进组之前不过是个还在上课的大三本科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相关数据。”  

“大三本科生?”  

只听当啷一声,梁卓平手中的杯盖直接掉在了桌子上。  

另一只手里端着的杯子虽然没有掉,但里面的水也洒出来不少,湿透了他身上的衬衫。  

自从收了常浩南做学生之后,杜义山见到的所有人,在听到对方身份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样的表现。  

所以他对梁卓平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  

“没错,这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在此之前甚至没有人跟他讲过一个项目要如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着自己,在一天时间里解决了。”  

杜义山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看向了连衬衫上的水渍都没想起来擦掉的梁卓平:  

“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说一下这个学生的事情。”  

眼见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杜义山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个学生,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天赋,都是我前所未见的,要是让他跟别人一样,按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