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33章 骑脸输出

第1633章 骑脸输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几天后,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在美国设定的12月31日大限之前,不会再有什么重大动静时,财经频道却出人意料地在产经新闻过程中插入了一档名为《5G,未来已来》的专题栏目。  

在预告中,这个部分会持续16分30秒。  

如果是一个单独的节目,那甚至还有点短。  

但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已经是难以想象的篇幅。  

至少在财经频道的历史上很少出现。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仍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毕竟5G作为国家战略,宣传片早已拍过不少。  

预告也显得平平无奇,似乎又是一次常规的技术或者商业推广。  

尤其还设定在了产业经济新闻的过程中,似乎更加印证了这种猜想。  

只有部分高校和机关单位下达了“收看并写观后感”的要求。  

然而节目开播后,敏锐的观察者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节目并未采用惯常的专题片模式,而是一次有主持人、有嘉宾、有现场导演的…  

外场转播。  

最初的镜头聚焦在京城某核心商圈,主持人以现场体验的方式,直观展示了5G网络与4G网络在下载速度、高清视频播放流畅度上的巨大差异。  

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的时间差,直观得令人咋舌。  

随后画面转回室内,由工建委主任栾文杰宣布,全国第一个5G试点区域在京城正式向公众开放。  

内容完全呼应栏目标题中的“未来已来”。  

但这只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在后半段。  

也就是栾文杰的发言结束之后。  

京城三家移动运营商以及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华夏铁塔集团代表齐聚一堂。  

四方在镜头前郑重签署了一份协议。  

协议的核心承诺令人侧目:  

所有第一批部署在京城5G试点区域的基站设备已全部就位,铁塔集团保证将在2015年1月1日前启动施工,于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试点区域的5G信号开放。  

整个节目,从主持人到签约方,没有一家企业被点名,没有一处出现“菊厂”或“华兴科技”的字样或LOGO。  

甚至包括记者测试用的那部手机。  

哪怕全世界人都知道它是什么型号,但为免“商业宣传”之嫌,还是通过后期技术手段抹去了标识。  

然而,“全部基站设备已经到位”这几个字,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无异于平地惊雷。  

业内无人不知,目前供应5G基站的主力就是菊厂和华兴科技。  

尤其前者,更是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支撑如此大规模快速部署的核心供应商。  

节目全程“处处不提”,却偏偏“处处都是”。  

这种情况下,并不难解读出这档节目背后的深意——  

用最最实际的动作,呼应之前工建委和两家企业掷地有声的表态。  

财经频道的受众面相对有限,播出时间又是别扭的黄金档之后,因此节目的影响力直到第二天才逐渐扩散开来。  

但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  

不,应该是炸弹。  

直接激起层层叠叠的水浪,让原本就做足了准备的舆论再次爆发。  

跟往常类似,主流媒体大多持谨慎态度。  

但仍然有评论文章给出了颇为明确的指向。  

尽管12月31日的禁令尚未落地,节目内容本身无法证明两家目标企业真正具备长期的抗压能力,但既然选择在此时播出,并由官方媒体背书,那么就是在释放明确且积极的信号,也是向全球5G潜在客户和资本市场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一些半官方背景的媒体则更加直接。  

节目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华夏的5G建设步伐不会因外部干扰而停滞,基础硬件保障已然就绪,这是对市场疑虑最有力的回应。  

相比之下,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的反应则要激烈得多。  

在夹总的大手操纵之下话题#5G未来已来#迅速冲上热搜榜首。  

“我算看出来了,央妈这哪是宣传5G?这分明是骑脸输出!”一位科技博主激动地写道,配图是签约仪式上“设备已到位”的特写镜头。  

“漂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美想掀桌子?看看谁手里的牌更硬!”另一条高赞评论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  

“在禁令前夕搞这么一出,太解气了!就是要让全世界看看,谁在真正推动技术进步!”类似的情绪在评论区汹涌澎湃。  

当然,也不乏冷静甚至担忧的声音。  

“现在是不是太高调了?万一31号老美真下狠手后续压力会更大。感觉应该等对方先出牌。”这条相对理性的评论也获得不少支持。  

“低调?人家刀都架脖子上了还低调?展现实力才能让对方忌惮!我支持亮剑!”反驳者立刻针锋相对。  

围绕着“该不该此时高调”的争论在各大平台激烈上演,观点碰撞,火花四溅。  

然而,在这片喧嚣中一股别有用心的暗流开始涌动。  

某知名问答平台上,一位拥有百万粉丝、顶着“著名经济学家”、“XX大学客座教授”头衔的大V,发布了一篇洋洋洒洒近万字的“雄文”。  

题为《规则之殇:反思5G争端背后的深层逻辑》。  

文章的核心论点极具冲击力:  

…近期围绕5G标准的纷争,表面看是技术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