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79章 冒一次险

第1579章 冒一次险(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孙飞打开一个精致的样品盒,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枚微小的金属针尖基座。  

“配合我们升级的全自动电解抛光工作站,可以实现高通量、高一致性的针尖制备。”  

只见他将少量粉末样品置于特制模具中,启动设备。  

机械臂精准操作,电解液雾化喷射,电流参数精密调控。  

不到十分钟,一枚顶端被抛光至原子级锐利、承载着样品的针尖试样便制备完成。  

其速度与便捷性,让围观的研究员们发出低低的惊叹。  

孙飞动作行云流水,很快便完成了十几个针尖试样的制备,并逐一安装在一个小巧的、顶端呈球状的多功能样品杆上。  

“样品杆支持360度无死角倾转,这是实现高精度电子断层扫描的基础。”  

他将样品杆送入设备真空腔。  

主控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操作界面亮起。  

孙飞演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样品杆在真空腔内流畅旋转、倾斜;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TEM)图像实时呈现,清晰度惊人;  

串行采集的二维图像被高速反演算法瞬间构建成三维立体结构;  

最关键的环节到来——原子探针断层分析(APT)模式启动。  

“看这里。”孙飞指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同步构建的三维点云模型,“MTA01的另一个核心,是利用APT获取的原子种类和位置信息,对TEM的三维重构进行全自动校准和优化。”  

他的语气中带上了些许自豪:  

“传统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干预和试错,耗时极长而我们是实时的。”  

就在三维重构进程高速运行之际,一位化物所的操作员看着屏幕上代表样品杆旋转角度的参数,忍不住提问:  

“孙研究员,如果样品杆在APT数据采集时旋转角度过大,比如接近180度甚至270度,会不会造成某些大角度‘楔形’区域的原子信息缺失?毕竟传统思路认为…”  

他的问题还没完全问完,主控屏幕上高速滚动的进度条已然到底!  

“叮”一声轻响,演算完成。  

紧接着,一副细节丰富的三维原子结构图,瞬间充满整个屏幕。  

引得众人一阵瞳孔剧震——  

电镜成像可不是跟照相机一样,按个快门就完事了。  

更何况眼前这台设备还有更加复杂的功能。  

这个效率,简直惊世骇俗。  

“你刚才问旋转角度?”孙飞微微一笑,手指轻松地敲击了几下键盘,调出操作日志,“看,我刚才设置的就是270度旋转采集。”  

他的手指随即点向屏幕中心一片结构异常清晰、对称性完美的区域——  

数十个明亮的点,精确地排列成一个三维的楔形阵列。  

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特定的金属原子。  

阵列边缘处虽略有变形(那是试样边缘电场畸变的固有影响),但其核心区域的原子排布、键合距离、甚至不同原子种类的空间分布,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原子阵列本质上是相同基础结构的无限重复。  

因此,只要能够精确并清晰地观察到其中一个完整单元,就足够指导新材料的研究以及合成了。  

整个测试中心陷入一片短暂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屏幕上的原子世界牢牢吸住,呼吸都仿佛停滞。  

对于材料研究者而言能如此清晰、直接地“看见”目标原子及其排列其震撼无以复加。  

“好!太好了!”张韬只觉得热血上涌,甚至视线都有些模糊,“再看看另外几个样品!”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平淡一些。  

但其实根本没能压住,连声音都有些发抖。  

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没人关注这些细节。  

都等着孙飞的下一步操作。  

屏幕画面切换,不同的金属原子阵列、不同的化合物界面结构,如同高精度的3D水晶雕塑般轮番呈现。  

只有一组样品因为观测视场问题,缺少了一部分细节。  

成功率高达95.8以上。  

而原子分辨能力,更是无一例外地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短暂的寂静被爆发的欢呼和掌声取代。  

“成了!真的成了!”  

“这效率…太可怕了!”  

“原子!真的能看到单个原子怎么排的了!”  

张韬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  

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小时的设备交付马拉松,终于抵达了光辉的终点。  

短暂的庆祝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上众人心头——  

这台MTA01的测试效率之高,远超预期。  

“张院士,这宝贝的吞吐量,恐怕很快就能把我们积压的测试需求清空,甚至还有富余。”  

一位研究室主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富余是好事。”张韬看着屏幕上那精妙的原子世界,思路清晰,“长远看,我们确实要考虑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公共分析平台,辐射周边高校和院所。”  

测试中心主任陈磊顿时面露喜色。  

他在同行中的地位,可就指着这些宝贝疙瘩呢!  

但张韬又话锋一转:“不过,现在不行。”  

“当务之急,是把过去大半年里被设备卡脖子的项目,全部重新加速!”他语气转沉,目光扫过在场核心人员:“尤其是新型锂电池催化剂筛选、耐蚀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