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李代桃僵(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实际上,如果付琴霞稍微理智一些,或者自我认知稍微清晰一些,再或者多找几个人合计一下,都能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对劲。
别的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博后,何德何能收到那样几乎是量身定制的岗位邀请?
要知道,虽然化物所里面有很多人都收到了挖人的邮件,但具体内容可都是不一样的。
更进一步地,她现在面对的人生困境,就连亲属、父母乃至关系一般的同组学生都未必知道,怎么就能被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加州大学给摸得一清二楚?
背后显然有诈。
但付琴霞自己心里本就有鬼,肯定不会把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讨论。
唯一聊过此事的林涵,还在客观上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所以到这一步,她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判断能力…
付琴霞特意选了一个离化物所很远的网吧。
对于网络世界而言,物理距离其实并非重点。
学校门口和城市另一端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样做,多少能给她带来一些安全感。
在烟雾缭绕、键盘噼啪作响的角落里,付琴霞开了一个小包间,关紧房门。
她的心脏怦怦直跳,手指也有些发凉。
几乎是凭借本能地开机、打开浏览器、登陆邮箱…然后再次点开那封邮件。
照着里面一个伯克利官方的联系邮箱,敲下了一封措辞谨慎的回信。
其中表达了对哈德森教授和伯克利的感谢与向往,询问这个教学岗的具体要求、申请流程,以及是否还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感觉指尖都在发麻。
而与此同时,在付琴霞已经看不到的地方林涵正坐在她的电脑前面,检查着浏览器上面的历史记录。
对于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人来说,要想搞清楚一台电脑的开机密码,简直不要太简单。
“无痕浏览是个好功能,可惜会用的人实在太少…”
她一边自言自语地吐槽,一边打开了付琴霞的邮箱,以及搜索引擎。
果然看到了最近两天那密密麻麻的、跟伯克利以及威廉·哈德森相关的搜索记录。
再想想刚才对方离开时那近乎于失魂落魄的样子。
林涵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实际上,正如张韬院士最开始担心的那样。
那些批量发送的邮件并不是真的在挖墙脚。
而是在给更早布下的暗桩打掩护。
付琴霞接到的邮件之所以针对性极强,正是因为林涵此前所给出的人物画像。
本来,后者还准备了一系列话术,打算从几个重点关注对象里挑一个,一步步引诱上钩。
结果这封邮件的效果实在太好,以至于给她剩下了不少麻烦。
但林涵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重新关掉电脑,把一切恢复原状。
现在距离春毕还有几个月时间,远没到适合动手的时候。
第二天,付琴霞仍然没敢在实验室或者宿舍登陆邮箱,而是直接去到了昨天的那个网吧。
果然,一封新邮件安静地躺在里面。
发件人:DavidMiller
主题:RE:InquiryregardingFacultyPositionFollowupfrorof.Hudson
不是哈德森教授本人,而是一个自称大卫·米勒的人,头衔是哈德森教授的特别研究助理。
邮件很官方,确认收到了她的问询,并感谢她对伯克利的兴趣。
米勒表示哈德森教授近期行程繁忙,委托他进行初步沟通。
并附上了自己在伯克利的个人主页链接,以及一份正式的伯克利工作证明扫描件。
邮件的核心内容是:哈德森教授希望能安排一次简短的在线视频通话,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付琴霞的研究兴趣、教学理念和未来职业规划。
“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初步交流,旨在增进相互了解。”
米勒在邮件末尾强调。
付琴霞盯着邮件,心跳再次加速。
初步了解…似乎很合理。
她再次说服自己:只是聊聊研究兴趣和职业想法,不涉及具体项目细节,应该没什么风险。
后续的沟通过程非常顺利,甚至把见面时间直接定在了当天下午。
她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了一个临时注册的zoo号,并输入了米勒提供的会议链接。
短暂的连接音后,屏幕亮起。
一张典型的、带着阳光笑容的西方年轻男性面孔出现在画面里。
金色的短发打理得很精神,碧蓝的眼睛隔着屏幕望过来,显得真诚而富有亲和力。
“嗨,付博士!我是大卫·米勒!很高兴终于见到你本人!”
带有加州口音的英语透过有些廉价的耳机传来,清晰而热情。
对方再次介绍了自己和哈德森教授,热情洋溢地描述了伯克利优越的学术环境、旧金山湾区的迷人风光,以及这个教学型岗位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培养学生,享受纯粹的教书育人乐趣。
“教授非常欣赏你在复杂纳米结构合成方面展现的扎实功底,他认为这正是我们未来课程建设急需的技能。”
米勒的语气充满肯定:
“坦率地说,能进入伯克利的学生从不缺少天才头脑和奇思妙想,反而是基础能力远没有上一代人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对劲。
别的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博后,何德何能收到那样几乎是量身定制的岗位邀请?
要知道,虽然化物所里面有很多人都收到了挖人的邮件,但具体内容可都是不一样的。
更进一步地,她现在面对的人生困境,就连亲属、父母乃至关系一般的同组学生都未必知道,怎么就能被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加州大学给摸得一清二楚?
背后显然有诈。
但付琴霞自己心里本就有鬼,肯定不会把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讨论。
唯一聊过此事的林涵,还在客观上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所以到这一步,她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判断能力…
付琴霞特意选了一个离化物所很远的网吧。
对于网络世界而言,物理距离其实并非重点。
学校门口和城市另一端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样做,多少能给她带来一些安全感。
在烟雾缭绕、键盘噼啪作响的角落里,付琴霞开了一个小包间,关紧房门。
她的心脏怦怦直跳,手指也有些发凉。
几乎是凭借本能地开机、打开浏览器、登陆邮箱…然后再次点开那封邮件。
照着里面一个伯克利官方的联系邮箱,敲下了一封措辞谨慎的回信。
其中表达了对哈德森教授和伯克利的感谢与向往,询问这个教学岗的具体要求、申请流程,以及是否还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感觉指尖都在发麻。
而与此同时,在付琴霞已经看不到的地方林涵正坐在她的电脑前面,检查着浏览器上面的历史记录。
对于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人来说,要想搞清楚一台电脑的开机密码,简直不要太简单。
“无痕浏览是个好功能,可惜会用的人实在太少…”
她一边自言自语地吐槽,一边打开了付琴霞的邮箱,以及搜索引擎。
果然看到了最近两天那密密麻麻的、跟伯克利以及威廉·哈德森相关的搜索记录。
再想想刚才对方离开时那近乎于失魂落魄的样子。
林涵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实际上,正如张韬院士最开始担心的那样。
那些批量发送的邮件并不是真的在挖墙脚。
而是在给更早布下的暗桩打掩护。
付琴霞接到的邮件之所以针对性极强,正是因为林涵此前所给出的人物画像。
本来,后者还准备了一系列话术,打算从几个重点关注对象里挑一个,一步步引诱上钩。
结果这封邮件的效果实在太好,以至于给她剩下了不少麻烦。
但林涵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重新关掉电脑,把一切恢复原状。
现在距离春毕还有几个月时间,远没到适合动手的时候。
第二天,付琴霞仍然没敢在实验室或者宿舍登陆邮箱,而是直接去到了昨天的那个网吧。
果然,一封新邮件安静地躺在里面。
发件人:DavidMiller
主题:RE:InquiryregardingFacultyPositionFollowupfrorof.Hudson
不是哈德森教授本人,而是一个自称大卫·米勒的人,头衔是哈德森教授的特别研究助理。
邮件很官方,确认收到了她的问询,并感谢她对伯克利的兴趣。
米勒表示哈德森教授近期行程繁忙,委托他进行初步沟通。
并附上了自己在伯克利的个人主页链接,以及一份正式的伯克利工作证明扫描件。
邮件的核心内容是:哈德森教授希望能安排一次简短的在线视频通话,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付琴霞的研究兴趣、教学理念和未来职业规划。
“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初步交流,旨在增进相互了解。”
米勒在邮件末尾强调。
付琴霞盯着邮件,心跳再次加速。
初步了解…似乎很合理。
她再次说服自己:只是聊聊研究兴趣和职业想法,不涉及具体项目细节,应该没什么风险。
后续的沟通过程非常顺利,甚至把见面时间直接定在了当天下午。
她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了一个临时注册的zoo号,并输入了米勒提供的会议链接。
短暂的连接音后,屏幕亮起。
一张典型的、带着阳光笑容的西方年轻男性面孔出现在画面里。
金色的短发打理得很精神,碧蓝的眼睛隔着屏幕望过来,显得真诚而富有亲和力。
“嗨,付博士!我是大卫·米勒!很高兴终于见到你本人!”
带有加州口音的英语透过有些廉价的耳机传来,清晰而热情。
对方再次介绍了自己和哈德森教授,热情洋溢地描述了伯克利优越的学术环境、旧金山湾区的迷人风光,以及这个教学型岗位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培养学生,享受纯粹的教书育人乐趣。
“教授非常欣赏你在复杂纳米结构合成方面展现的扎实功底,他认为这正是我们未来课程建设急需的技能。”
米勒的语气充满肯定:
“坦率地说,能进入伯克利的学生从不缺少天才头脑和奇思妙想,反而是基础能力远没有上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