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绝对震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许多年后面对星条旗,安德鲁·舍尔少将将会回想起,自己在华夏长安街第一次亲眼看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那个遥远的上午。
实际上,阅兵现场充斥着引擎轰鸣、军乐铿锵和人群的欢呼,并没有电视转播信号当中那样良好的收音条件,况且他终究还是个美国人,汉语水平也远远到不了母语使用者程度。
直到被米切尔·莱顿从身后拍了下肩膀,他才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
然后一抬头,就刚好看到两排通体黑色的导弹伴随着滚滚车轮逐渐来到自己眼前。
东风16本来就已经是妥妥的中导体量,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东风17又进一步延伸了滑翔段的长度,再加上乘波体设计略显张牙舞爪的外形,可谓压迫感十足。
随着注意力被重新放到身前的街面上,刚才被下意识屏蔽的听觉也逐渐恢复过来,柴油引擎的低频轰鸣化作近乎实体的音墙,混着传动轴转动的金属刮擦声,在每个人的耳膜表面化作富有节奏的震荡。
当方阵再靠近一些之后,他已经能看到那些精密排列的铆钉与焊缝、看到耐高温涂层在日照下泛起青灰色的幽光、看到足有三人合抱粗细的弹体,中部突起的级间分离环像巨蟒的鳞甲,随着车辆的平稳行驶反射出细碎的寒芒…
一时间,几名美国武官,甚至整个外宾观礼区都陷入一片沉寂,在周遭欢声雷动的气氛当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大部分人甚至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说法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反倒是那位来自自卫队的二等陆佐小林信一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此时,瞳孔还震动着的舍尔少将也回过神来:
“等等…东风17?”
他下意识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但其实以当前看台与受阅方队之间的距离,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多余,于是又有些仓惶地放下。
手足无措的样子,颇显出几分滑稽。
后面一排的莱顿上校反应稍微快些,已经放下了手中储存空间耗尽的照相机:
“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或许,类似HTV2那样。”
作为一名技术岗位出身空军军官,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家的对标产品,但旋即又指出了几分不同:
“不过,这种导弹的上表面设计更加复杂,而且还有着比较明显的过渡段和气动面,说明主要的工作高度应该比HTV2更低,射程大概也会近上不少…很可能是一种战术级别的武器。”
这番分析确实有理有据,但却并没能挽回舍尔那发黑的脸色:
“技术上的问题不重要…”
后者的声音正带着几分颤抖: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怎么跟上头解释?”
早在今年年初,国防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时候,就被华夏突然首飞的隐形战斗机给狠狠骑脸输出了一次。
尽管盖茨本人当时没说什么重话,但在那之后,华盛顿方面特地强调了情报收集领域的前瞻性,很明显就是在敲打他这个驻华武官。
结果这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就又让华夏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并且还更加严重——
第四代战斗机再怎么先进,终究是跟在F22后面的追赶者。
而眼前这寒光凛凛的东风17,可是全球独一份的真·撒手锏。
就连后面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相比之下都显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这可是阅兵。
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半公开排练了足足两个月的阅兵!
比年初那次丢人太多了。
莱顿这会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五角大楼因为这次被打脸而迁怒于他们,那后面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赶紧想办法甩锅:
“我们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跟这个型号有关的消息,华夏人又一直是以关闭保护罩的运输状态进行排练,就算追究起来,那也是情报部门的问题才对?”
或许是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
“而且这样一种全新形态的武器,在进入服役之前肯定要进行多次试射,我们的卫星和雷达又在干什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中程导弹的试射不像远程或洲际导弹那样要么打得远要么弹道高,对于华夏这样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来说,完全可以全程在内陆地区进行,从而避开来自地面的和太空的探测。
更何况,高超音速飞行器本身就自带一定的雷达隐身能力,更是增加了域外侦察的难度。
尽管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还应该有很多办法可以提前确定相关动向,但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
海军武官爱德华·柯林斯上校则是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找补:
“如果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提交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或许可以弥补一些前期情报获取工作上的疏漏…”
但双重打击之下的舍尔已经有些自暴自弃:
“来不及了…这场阅兵是全球直播,五角大楼那边肯定会比我们看到的更加详细,而我们…”
他叹了口气,接着看向周围来自另外几个盟友国家的武官们:
“恐怕还有很多场面上的事情需要处理。”
果然,这边的话音还没落下,就有一道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少将
实际上,阅兵现场充斥着引擎轰鸣、军乐铿锵和人群的欢呼,并没有电视转播信号当中那样良好的收音条件,况且他终究还是个美国人,汉语水平也远远到不了母语使用者程度。
直到被米切尔·莱顿从身后拍了下肩膀,他才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
然后一抬头,就刚好看到两排通体黑色的导弹伴随着滚滚车轮逐渐来到自己眼前。
东风16本来就已经是妥妥的中导体量,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东风17又进一步延伸了滑翔段的长度,再加上乘波体设计略显张牙舞爪的外形,可谓压迫感十足。
随着注意力被重新放到身前的街面上,刚才被下意识屏蔽的听觉也逐渐恢复过来,柴油引擎的低频轰鸣化作近乎实体的音墙,混着传动轴转动的金属刮擦声,在每个人的耳膜表面化作富有节奏的震荡。
当方阵再靠近一些之后,他已经能看到那些精密排列的铆钉与焊缝、看到耐高温涂层在日照下泛起青灰色的幽光、看到足有三人合抱粗细的弹体,中部突起的级间分离环像巨蟒的鳞甲,随着车辆的平稳行驶反射出细碎的寒芒…
一时间,几名美国武官,甚至整个外宾观礼区都陷入一片沉寂,在周遭欢声雷动的气氛当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大部分人甚至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说法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反倒是那位来自自卫队的二等陆佐小林信一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此时,瞳孔还震动着的舍尔少将也回过神来:
“等等…东风17?”
他下意识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但其实以当前看台与受阅方队之间的距离,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多余,于是又有些仓惶地放下。
手足无措的样子,颇显出几分滑稽。
后面一排的莱顿上校反应稍微快些,已经放下了手中储存空间耗尽的照相机:
“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或许,类似HTV2那样。”
作为一名技术岗位出身空军军官,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家的对标产品,但旋即又指出了几分不同:
“不过,这种导弹的上表面设计更加复杂,而且还有着比较明显的过渡段和气动面,说明主要的工作高度应该比HTV2更低,射程大概也会近上不少…很可能是一种战术级别的武器。”
这番分析确实有理有据,但却并没能挽回舍尔那发黑的脸色:
“技术上的问题不重要…”
后者的声音正带着几分颤抖: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怎么跟上头解释?”
早在今年年初,国防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时候,就被华夏突然首飞的隐形战斗机给狠狠骑脸输出了一次。
尽管盖茨本人当时没说什么重话,但在那之后,华盛顿方面特地强调了情报收集领域的前瞻性,很明显就是在敲打他这个驻华武官。
结果这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就又让华夏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并且还更加严重——
第四代战斗机再怎么先进,终究是跟在F22后面的追赶者。
而眼前这寒光凛凛的东风17,可是全球独一份的真·撒手锏。
就连后面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相比之下都显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这可是阅兵。
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半公开排练了足足两个月的阅兵!
比年初那次丢人太多了。
莱顿这会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五角大楼因为这次被打脸而迁怒于他们,那后面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赶紧想办法甩锅:
“我们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跟这个型号有关的消息,华夏人又一直是以关闭保护罩的运输状态进行排练,就算追究起来,那也是情报部门的问题才对?”
或许是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
“而且这样一种全新形态的武器,在进入服役之前肯定要进行多次试射,我们的卫星和雷达又在干什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中程导弹的试射不像远程或洲际导弹那样要么打得远要么弹道高,对于华夏这样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来说,完全可以全程在内陆地区进行,从而避开来自地面的和太空的探测。
更何况,高超音速飞行器本身就自带一定的雷达隐身能力,更是增加了域外侦察的难度。
尽管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还应该有很多办法可以提前确定相关动向,但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
海军武官爱德华·柯林斯上校则是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找补:
“如果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提交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或许可以弥补一些前期情报获取工作上的疏漏…”
但双重打击之下的舍尔已经有些自暴自弃:
“来不及了…这场阅兵是全球直播,五角大楼那边肯定会比我们看到的更加详细,而我们…”
他叹了口气,接着看向周围来自另外几个盟友国家的武官们:
“恐怕还有很多场面上的事情需要处理。”
果然,这边的话音还没落下,就有一道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