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荀子之死(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坎字,殁水。
寒风送来的,是荀子遗言。
“列子御风而行,不及荀子踏浪劝学,儒家不配有荀子。”
声音未落,人已无踪。
太阳照常升起,月亮照常落下。
距离荀子离世,已有六日,世界没有变化。
时空终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生死而停滞,地球没了谁都一样转。
咸阳的百姓依旧从官府领着蜂窝煤,吃家中男人当兵的粮饷,露着幸福的笑容。
贵族们则全力配合二皇帝命令,不管新令他们能否理解,影响了哪家的利益。
只要下达,就不打一丝折扣的完成。
他们造反,却还活着,自己的命和家族的命都是陛下给的,还要强求什么呢?
陛下可是在朝堂上爆出了他们家中余粮,能查出多少粮,就能拿走多少命。
头顶上是秦剑,手心里是秦禄,短时间内,大多数人都不会生出异想。
拿二皇帝的手短,吃二皇帝的嘴软。
仅有那么四家贪心不足,还在暗地里收着粮食,受到了所有世家的一致排挤。
根本没用二皇帝出手,咸阳世家直接将这四家驱逐了咸阳。
伱们四个想死,我们还想活呢。
始皇帝一死,天下起反声,引发了六国余孽的造反狂潮。
荀子的死,却波澜不惊,连咸阳都没有动上那么一动,还不如巴清入都引发的波澜大。
去年来过一次咸阳的巴清,这次带着自巴蜀之地的大批粮食,再度来到了咸阳。
原本已经空下去的咸阳仓,雍城仓,以及周边数个县城的粮仓一下子就满了。
身在雍城,坐看风云的嬴政得知了消息,恨得咬牙切齿。
“这竖子有这么多粮食,不早给朕拿出来?朕有这么多粮食,用得着你这竖子打匈奴?饭到嘴边了,朕自己不会吃嘛?东胡、月氏国、百越,朕一起全都平了!”
时过境迁,嬴政又以朕自称了,但不再想着再度上位做皇帝。
他已经过了那个患得患失的心境,不必再以称呼来告诫自己不是皇帝了。
咸阳一众贵族则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暗自庆幸还好把那四个蠢货赶跑了。
怪不得陛下纳我们的粮都送往关内,咸阳千里范围内一粒米不留,原来巴蜀之地还有这么多粮。
贵族们认清了一个现实。
就算是太子嬴扶苏未死,他们也无法靠缺粮来撼动二皇帝的统治。
此时的嬴扶苏正远在匈奴地,和三弟嬴将闾坐在一起,喝酒吃肉。
嬴将闾短短数月,已经不需要借用冒顿的脸皮号令匈奴了,他嬴将闾这个名字就是匈奴单于。
没有王位可争的两兄弟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简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贵族们没认清的现实是。
他们不知道始皇帝当初知不知道,巴蜀有这么多粮食。
若是知道,为何要实行郡国并行的国策,休养生息。以他们对始皇帝的了解,始皇帝应不放刀兵,向着南北进军才是。
若是不知道,那始皇帝的死,就确实很有问题了。二皇帝瞒这么多粮食而不报,早早勾连了巴清,这是早有预谋杀兄篡位…
二皇帝连他们造反都能原谅,哪能干出这种事!
始皇帝一定早就知道有粮食!是他们对始皇帝性格不了解!
朝上众人,唯有秉笔直书的太史令将这些事都写在了《秦史》上。
他仅是记实,完全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始皇帝薨这件事上,补上了存疑两个字。
咸阳宫,议政殿外。
李信、蒙恬、屠睢、任嚣、赵佗…除了通武侯王贲因为御东胡而未至,所有大秦帝国有头有脸的将军都在这里了。
“臣有事求见陛下!”
“陛下!可打啊!已是春日了啊!”
“赵地城池尽失,这帮赵狗又嚣张起来了!乃公看不下去啊!”
他们穿着常服,没有带着武器,在议政殿外扯着嗓子大声呼喊,场面乱哄哄一片。
知道的以为将军求战心切,不知道的还以为齐地繁华里的市场开放呢。
自从巴蜀粮食到了咸阳,将军们一个个眼睛都冒出了绿光,连远在九原的蒙恬和远在陇西的李信都坐不住了。
蒙恬三天连发了八道请回奏章,李信五天发了七道。
他们驻守在北边,主要防备的就是匈奴。
现在匈奴地已经是三公子的领地,他们没防的了,着急啊。
王贲东边的东胡还在咋胡,还能打仗建功立业拿爵位,他们两个拿什么立功?
三公子都当上匈奴单于了,他们总不能把三公子的人头绑在马下面带回来做军功罢?
眼下知道了巴蜀有大批粮食入了咸阳,这就是再推一下六国捞军功的好机会啊,北边狗都不待!
这哥俩不知道,王贲也打了请回奏章。
出城打东胡,去不毛之地打秋风,哪有攻打六国建功立业快啊。自从知道巴清携粮入都,这东边王贲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只是嬴成蟜没批,严令王贲不许回来,回来就是枭首。
大漠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东胡、月氏国,东部防守是重中之重,不能离人。
大秦帝国所有武将都想着带兵出征。
此时的大秦武将,心中尽皆有着一个信念,秦兵是无敌的。能限制秦国的只有粮食问题,其他国家士卒都是土鸡瓦狗,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