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五十六章 钓成翘嘴

第八百五十六章 钓成翘嘴(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之,而子贡赎人不求回报,圣人非之!”  

“故此,朕素来功必赏,过必罚!”  

“还望相公,以天下大局为重,莫要推辞!”  

吕公著这才拜道:“多谢陛下!”  

赵煦在这个时候,终于抽出时间,将视线放到了,坐在吕公著身后的那两个大臣。  

两人的相貌,都很相像,一眼就能认出来是兄弟——都留着髯须,相貌堂堂,哪怕年纪上来了,也依旧是风采昭著。  

以子见父,欧阳修当年的风采,可以想见一二了。  

难怪,欧阳修一生,桃色新闻不断,无论走到那里,都有人投怀送抱。  

晚年,政敌造谣他帏薄不修,可世人却愿意相信。  

一念及此,赵煦便道:“这两位爱卿,想必就是欧阳文忠公的两位麒麟子了!”  

欧阳发兄弟赶忙起身,恭敬的拜道:“太庙斋郎臣发…”  

“承务郎、前行陈州通判臣棐…”  

“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抬手:“两位爱卿请起来说话!”  

但心中,却已经在审视起来了。  

他上上辈子,没怎么关注欧阳修的儿子们。  

实在是他们都已远离了政坛,根本没有机会在赵煦面前露脸——绍圣以后,章惇、曾布、蔡京等人,对旧党已是杀红了眼,不念半点情分了。  

别说是欧阳修的儿子们,就算是欧阳修从坟墓里爬出来,他们大抵也会将之送去岭南吃荔枝!  

所以,这是赵煦三世以来,第一次见到欧阳修的子嗣。  

好在来前,他已做了些功课,让人提前摸了欧阳发和欧阳棐的底。  

便道:“朕听说,文忠公四子,各有其能…其中长子发,授业于安定先生,擅长金石,能通天文、地理…”  

欧阳发赶紧拜道:“不敢!”  

“臣微末之才,难登大雅之堂…”  

“哎!”赵煦笑着道:“金石之学,乃是天下文章之根也!”  

“若不能通金石,何以知三代之政,窥先王之事?”  

“朕对金石,亦是颇为期待的…期待有朝一日,有学者能从金石之中,找到先王之典!”  

欧阳发顿时心中一喜,他爱好金石,在家里收藏、搜集了许多青铜器物,但这个爱好经常被人批评不务正业。  

不料却得到了天子的赞赏!  

这就让他欢喜不已,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只听官家道:“朕曾与太学的吕博士说过,有朝一日,要在汴京立一馆,藏拓天下金石铭文,以供学者研究…”  

“待那一日到,卿或可在馆中任职…”  

这话赵煦是真心的。  

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从青铜器中得到答案。  

待到时机成熟,殷墟里埋着的甲骨文,赵煦也会去挖出来。  

到时候,甲骨文出世,必可重塑整个儒家的思想体系,推翻汉唐以来的无数思想桎梏。  

士大夫们再和他讲三代先王,赵煦就可以把甲骨文呼他脸上。  

当然,现在还不行。  

在经济基础还没有完成转变之前,赵煦不会去动殷墟里的宝藏。  

只有经济基础,已经完成了转变,社会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殷墟里的甲骨文,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而大宋社会的经济转型,起码需要十年时间。  

欧阳发听到赵煦的话,却是欢喜鼓舞起来:“若果能有此盛世,臣必当肝脑涂地!”  

赵煦嗯了一声,便看向在欧阳发身后的欧阳棐。  

“卿便是当年为文忠公写遗表的那位文忠公爱子了吧?”  

“皇考曾和朕,称许过爱卿的文才呢!”  

这是事实!  

也算是赵煦三世为人,能记得的为数不多的,他的父皇教他读书的片段。  

只不过呢…  

赵煦微微眯了眯眼睛,脑海中闪过了记忆中那已模糊的画面。  

“此遗表,可为当代遗表之最!”  

“当是文忠亲笔所写!”  

是的,他的父皇,一直怀疑,欧阳修当年的那篇遗表,根本不是欧阳棐所写,而是欧阳修卧病前,就已经写好了,然后让欧阳棐照抄的。  

没办法!  

文字自有其味道,有些人的文字味道,再怎么藏也藏不住。  

欧阳修的文章风格,个人特色太浓厚了。  

所以,欧阳修让欧阳棐照着他的文章抄,本意是给欧阳棐铺路。  

结果,适得其反。  

让欧阳棐在赵煦的父皇那边印象分大减,从此都是拿着有色眼睛看待欧阳棐,而且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那种。  

冒父之名,是为不孝。  

为了功名,而冒父之名,更是不忠。  

不忠不孝,不可用!  

于是欧阳棐从此仕途坎坷,最后,心灰意冷,干脆回家侍奉老母。  

只能说啊…  

欧阳棐生错了时代,这要换是现代,光是欧阳修的那篇文章,就够他吃一辈子了。  

说不定,还能靠着那篇文章,先当导演,再当赛车手,左拥右抱,享受齐人之福。  

欧阳棐听着赵煦的话,怀着忐忑的心情拜道:“前行陈州通判臣棐,拜见皇帝陛下!”  

赵煦微微点头,问道:“卿进士登第后,便回家侍奉亲老至今?”  

赵煦清楚,他其实是被排挤走的。  

不然的话,欧阳修四子,就这么一个进士儿子,为何是他在家侍奉老母,而非那三个连专门给衙内、二代开了后门,却考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