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四十五章 飞升

第八百四十五章 飞升(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相公,舒御史来了…”  

曾布放下手里的汴京义报,看向令厅门口。  

舒亶的身影,已出现在视线中。  

“奉堂牒: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拜见省佐!”  

曾布嗯了一声,微微颔首:“信道公来了,请进吧!”  

“谢省佐!”舒亶拱手再拜,这才步入令厅,到得堂上。  

“信道公请坐!”曾布起身说道。  

“多谢省佐!”舒亶再拜,然后坐到了令厅一侧的一张椅子上。  

然后他抬起头,平视着上首的曾布。  

曾布看向舒亶,毫不在意对方的态度。  

他很清楚的,自己和舒亶有恩怨。  

当年他跳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市易法后,就迎来了整个新党的反扑。  

于是,先贬饶州,再迁潭州,直到元丰元年才终于得到喘息,以直集贤院知广州。  

即使如此,此后他也始终得不到回朝的机会。  

直到老母去世,守孝三年后,于元丰七年十二月,起复回京拜为翰林学士。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党控制的御史台,就是对他攻击最猛烈的群体。  

每每先帝有意召回他,御史台里的乌鸦们就会跳起来,拿着他背刺王安石,背刺吕惠卿的事情说事。  

而,彼时舒亶就是御史台里,对他攻击最猛烈的人之一。  

所以,严格意义上,他们是政敌!  

只是…  

政治上哪有这么多敌人?  

庆历新政的时候,庆历诸君子和吕夷简为首的‘权臣奸相’们斗的那么狠。  

结果呢?  

当熙宁变法一开始,双方就迅速合流。  

文彦博、司马光等坚决支持庆历新政的大臣,与王拱辰等昔年敌人,迅速团结在了一起。  

“信道公别来无恙!”曾布淡淡的说。  

“蒙省佐挂记,下官一切安好!”舒亶也只是平静的回答。  

“信道公…”曾布看着舒亶,直接道:“吾今奉旨,督刑部、大理寺,会同开封府,审理府界胥吏害民诸案…”  

“故此,今日请信道公到都堂相会,就是想请信道公出山,协助吾审理人犯,讯问案情,以便尽早结案,以安天子、太后!”  

说着曾布就起身,郑重的对着保慈宫方向一拜。  

“省佐有命,下官敢不从?”舒亶没有半点犹豫,直接接下了任务。  

“何况,此事干系社稷安危…”  

“如此,有劳信道公了!”曾布拱手答谢。  

“为朝廷效命,不敢言劳!”  

步出都堂,舒亶回首看了看都堂外墙上粉饰的胡椒。  

“曾子宣倒是个能做大事的!”他想着。  

不计前嫌,知人善用,这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若是用人,还要去计较过去的恩怨。  

那么,这天下的事情也就不必做,天天内斗吧。  

奈何,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舒亶知道,今天曾布请他到都堂来,委以重任,既是招揽,也是在向朝堂上下表明态度——得罪过我、弹劾过我、将他拦在州郡数年的舒亶,我都能原谅,都能重任。  

那,曾与我交好、有恩的人呢?  

此千金市马骨!  

曾布所图甚大啊!  

讲道理舒亶也是意动的。  

官场上,跟个好大哥,抱一条稳固的大腿,对于进步至关重要。  

奈何…  

舒亶摸出怀里那张汴京义报,他看着头版上的文字。  

“蒲相公的格局,已是远超常人!”  

舒亶知道这篇文章一出,蒲宗孟的声望,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止是这汴京城。  

东南六路的富商们,那些以经商为业的士人们…  

都会将蒲宗孟捧起来,甚至捧到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作为东南六路之一的浙江路的人。  

舒亶很清楚,东南六路的民心、民声,其实一直和汴京有着疏离。  

浙江一路,就一直很不满,朝廷要的太多,拿的太多,留给本路的资源太少。  

而蒲宗孟这篇文章只要出现在东南,那必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尽欢颜!  

“蒲相公能写出这篇文章…”舒亶眯着眼睛,看向都堂后面,那巍峨的宫阙。  

“必是得到圣心首肯过的!”  

这是很关键的。  

没有最高意志的同意,谁敢写这些东西?谁敢说这些话?  

而且就算写了,说了,皇帝不听不用,等于白写白说。  

诚如汉代的东方朔所言: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所以啊…  

蒲宗孟敢写、敢投稿,汴京义报敢刊载敢发行。  

这本身就说明了宫中的态度。  

舒亶不禁想起了老家那些被说服,投资造船业或者连本合股组成带泄、斗纽一起出海经商的那些商贾。  

想起了陈睦,明目张胆的拿着明州官府收上去的两税、商税,以低息借给那些造船的船厂,乃至于公开招安海上的海盗,授给官职…  

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  

曾布虽然很好,看上去很有格局。  

但对不起,我更亲近蒲相公。  

当然,现在的他很清楚,他是没资格选的。  

只能是先尽心尽力的协助曾布,将这个案子办好,摘掉里行的后缀,成为一个真正的监察御史,再谈其他。  

第二天,六月癸卯(23)。  

梁从吉押着陈留县相关人犯,回到汴京。  

在将相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