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御前会议(2)

第八百一十九章 御前会议(2)(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从而人为的创造出一个,纯粹的以甘蔗种植、生产和制糖为核心的种植园经济区。  

而章惇、高遵惠、吕嘉问,以及土官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执行赵煦的政策,甚至执行的无比认真?  

这就是利益的力量了。  

在去年,第一批蔗糖进入大宋市场,并攫取了暴利后。  

当地的利益集团就已经成型!  

孔方兄的力量,将所有涉及其中的人,都牢牢绑定。  

一个类似联合果品的不可名状的怪物,已萌发出了第一根触手。  

老实说,连赵煦都已不知道这个怪物,未来会成长成什么东西?  

反正,只能说,东南亚人民有福了!  

但大臣们那里知道这些?  

再说了,他们的道德立场,本来就异常灵活,闻言纷纷拜贺起来:“陛下仁圣,推大恩于交州,必可得万民称颂…”  

更有那阿谀拍马者:“陛下施仁于交州,如日之升,布泽四方,如春雨之甘霖,浸润万家…”  

赵煦听得,眼皮子直跳,感觉心脏都在发烫,赶紧摆手制止他的拍马:“好了好了…”  

“朕之所以要将此事,与卿等说清楚的缘故就在这里了…”  

“交趾李太德,再怎么倒行逆施,那也是在交趾国中…”  

“与朕,与大宋无关!”  

“何况,其在交趾,尽心尽忠,尽力侍奉朕…乃是朕之忠臣也!”  

每年一百万石贡米,再和买一百万石与大宋。  

两百万石的稻米!  

哪怕交趾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水网密布,非常适合水稻生产。  

但在这中古时代,这两百万石的稻米,依然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即使,大宋方面,允许交趾国,在一年中分批多次交付。  

但,李太德若不在交趾刮地三尺,将农民和官府的仓库里最后一粒米都扒出来的话,他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从这,你就能看出来,买办到底有多么可怕!  

他们是根本不会将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当人看的。  

因为他们的权力,不是来自于自己国内。  

而是在境外,是扶持他的主人赐予的。  

想到这里,赵煦就讥笑起来:“那李太德再怎么残暴,但其大节始终未失啊!”  

“卿等回去后,记得在汴京义报上,多多为其忠心称颂!”  

对赵煦而言,事情还真是这么回事。  

李太德再如何,他也是个忠不可言的大忠臣。  

群臣听着,互相对视一眼。  

沈括在这个时候,悄然出列,奏道:“陛下教诲,若晨钟暮鼓,使人发省…”  

“只是…”  

“臣担心…”他低着头,说道:“太德长久在交趾如此搜刮民粮…”  

“交趾恐怕会生乱…”  

赵煦听着,嘿然一笑。  

沈括的担心,自然是很有道理的。  

李太德在交趾国内,如此倒行逆施,迟早会天怒人怨,引发起义。  

一旦爆发起义,民心向背之下,李太德的统治可能迅速瓦解。  

但是…  

这是建立在没有域外大国干涉,也没有强权参与的情况下。  

一旦有了…  

那么请参考,近现代非洲的那些仁君典范们。  

以阿明之残暴,博卡萨之焚书坑儒,蒙博托之倒行逆施,尚且能享国十余年,甚至数十年,而且个个都能善终。  

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虽说,如今还没有机关枪和飞机大炮,域外强权的干涉能力和威慑力都要大打折扣。  

可问题在于,交趾人现在也没有ak和106啊!更没有近现代的思想武装!  

所以,双方拉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大宋能够对李太德的政权,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持。  

那么,交趾的那些所谓的农民起义和造反…  

顷刻间就能被扑灭!  

血肉之躯,终究难敌钢铁!  

正好,交州的甘蔗园里,就缺劳动力。  

所以啊,交趾起义,大宋干涉,土司们出兵跟着官军镇压,然后把俘虏统统抓回去种甘蔗…  

闭环了!家人们!  

况且,赵煦觉得,可能都不需要大宋干涉。  

只要让人多教教李太德一些统治技巧与知识。  

譬如说先军…譬如说,每次动手,红包发到基层的大头兵!  

哪怕是个伙夫,也能一次性塞三个月或者半年的军饷!  

至于军官?  

人人娇妻美妾,高屋大宅。  

只要李太德能握住刀把子,农民起义?  

不就是乌合之众吗?  

当然了…  

沈括们是不懂这些的。  

赵煦也不会告诉他们,免得他们学坏了。  

所以,笑完之后,赵煦只是神秘的道:“这一点,卿放心就是了!”  

“朕已做好了周密部署和安排,确保即使交趾生乱,也可从容弹压!”  

“左右不过是个户口不过数十万的小国…”  

听着赵煦的话,再看着他的神色,群臣互相对视一眼。  

他们彻底没有意见了。  

这既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平非常灵活。  

也是因为,到现在为止,赵煦还没有在类似的事情上出现过判断失误。  

从当初决定出兵南征开始,他就一直在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自己在国际局势和军事上的判断非常准确!  

而成功,足以说服人!  

于是,群臣纷纷躬身称是,并纷纷答允,回去后就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