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九十二章 召见(2)

第七百九十二章 召见(2)(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他强调着。  

大宋的武学,自从去年郭逵亲判后,就开始脱胎换骨。  

不止生源大大增加——郭逵是西军起家的军头,其旧将、故吏遍布西北。  

如今,郭逵判太学,哪怕只是为了表现亲近、依附之意,西军的军头也会送几个家中子弟入京,到武学之中学习。  

于是,大宋武学一扫旧年的沉珂。  

而赵煦对武学的投入,也是不惜血本的。  

除了从汴京学府的收益,拿出了数万贯,作为武学经费外。  

还特旨许武学教谕、官员的俸禄,都走封桩库的账。  

此外,还让章縡的店宅务,给这些武学官员提供廉价的租房。  

至于专一制造军器局什么的,也都是向武学生敞开。  

准许他们出入参观,接触最新的军械,了解火器的使用。  

更让郭逵每个月带他们去御龙第一将里,体验军旅生活,跟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  

可以预见,等到明年的武举考试,这些武学生都会大放异彩。  

崔台符不知道赵煦对武学的投入态度,所以他只是再拜:“诺!”  

但,殿上的宰执们,却都是眯起了眼睛。  

因为他们知道,赵煦对武学的投入决心。  

那可是拿着真金白银的砸。  

每个月武学里,光是沙盘都能用坏好几个!  

如今京中,更是经常能看到,武学生在郭逵的率领下,穿着山文甲,牵着战马,走向城外的御龙第一将军营。  

根据三衙的情报,武学生们在御龙第一将,不仅仅是参观、学习。  

他们会被狄咏分配到基层,成为都头、指挥们的副官。  

所以…  

若按照武学的情况推测,未来的律学学生恐怕会大量出现在刑部、大理寺、开封府司录司甚至是开封府的基层厢官们身边。  

若果然如此…  

那这律学,怕不是会升格?  

这样想着,吕公著就闭上眼睛,心道:“明年的龙飞榜,官家已明确与吾说过,要开明法、明算两科取士…还要扩大明法科与明算科的录取人数…”  

这也是如今这位官家的特点了。  

他要做的事情,基本都会和外廷大臣商量、通气。  

虽然,一般通气对象都被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譬如工部的事情,他就只和苏颂通气。  

像是户部的事情,则只与他这个左相还有尚书左丞邓润甫打招呼。  

但这依然是难得的进步!  

宰执们的权威,因此得以建立。  

而按照官家的设想,明年的龙飞榜,开明法、明算两科,增加取用明法科、明算科的进士员额,并提高明法科、明算科的进士授官标准。  

按照官家与他通气的内容来看,以后的明法科、明算科的进士,都要建立一条属于他们的升迁路线。  

让他们专门负责刑讼或者计薄。  

官家称之为‘官僚专业化’。  

所以啊…  

吕公著想着:“吾吕氏子弟,该有人入那算学、律学之中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吕公著已经察觉到,将来的大宋官场的官制,可能会迎来一场不亚于元丰改制的变革。  

考虑到当今官家,自诩先帝‘最孝顺的儿子’。  

这个概率几乎是百分百的。  

吕氏家族,当然要进行投资了。  

先用些旁系子弟参与,等到真的露出端倪来,再加大投入。  

吕公著正想着,就听到殿上的官家,开始与顾临、蔡潜说起话来。  

对这两位大臣,官家的功课,也做的很足。  

他和顾临说河东的事情,重点提到了对西贼贸易的问题,也提到了要减轻河东百姓负担的问题。  

更嘱托顾临到任河东后,要巡视河东各州,将各州的弊病都找出来,然后上报朝廷。  

官家承诺,他和朝堂都会加大对河东的支持。  

听得顾临是感动不已,当殿发誓,必为官家效死。  

等到蔡潜,官家就很熟练的提起乃父蔡抗,昔年曾侍奉英庙的事情。  

然后又提起蔡潜在地方久任,实干勤勉的往事,鼓励他要学习乃父‘忠勤任劳’的精神。  

等到官家将这四位臣子都慰勉了一遍,今日的陛见,也就到头了。  

吕公著带着群臣,齐齐恭身,恭送着这位陛下回宫。  

当吕公著回到都堂他的令厅中的时候。  

有人将一个震撼性的消息,告诉了他:“恩相…”  

“资政殿学士、知亳州蒲传正回京了!”  

吕公著被惊的瞪大了眼睛,他看向来人,急切的问道:“蒲传正回京了?他人在何处?”  

蒲宗孟,不是应该在亳州忙着剿匪吗?  

三月份的时候,蒲宗孟还汇报都堂,言已剿灭亳州境内大小盗匪数十股。  

他还说要再接再厉,争取今年就还给亳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来人答道:“奏知恩相,下官也是听有人说起,方才在吏部见到了知亳州蒲传正…”  

“他如今,应该已在来都堂的路上…”  

吕公著听着,抿了抿嘴唇,他喃喃自语一声:“蒲传正…”  

“他怎么就回京了呀?!”  

这是完全没有听到风声的事情。  

只能有一个可能——天子或者两宫遣内臣去亳州召回的。  

为什么召回他?  

这不明摆着,是将他当成右相候选来考察的吗?  

须知蒲宗孟在元丰时,就已经被拜为尚书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