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交子(2)(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种可能的潜在蜡原料的来源——大型鲸类!
可惜,大宋的近海海域,大型鲸类比较少。
要大量捕猎大型鲸类,就须得去朝鲜半岛、日本海以及靠近北极圈的海域!
而目前大宋的航海技术和船舶技术,并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是,大宋的船只,现在可以去东南亚,甚至远航印度洋,去天竺、大食。
但,其实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
不止大宋的船只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
想要实现远洋航行,尤其是深入风暴频发的寒冷水域。
大宋的航海、造船技术,还需要继续攀科技树。
反倒是北方的辽国…
考虑到辽人,如今已经控制了高丽到日本的航路,甚至登上了日本。
赵煦顿时一惊!
因为他发现,辽人可能比大宋更容易点开捕鲸的技术树。
这就有些麻烦了!
要知道,鲸油可是工业革命前后,最重要的原料!
不过,好像担忧也没有用。
辽人若真的开始捕鲸了,目前的大宋也没有能力制止。
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样想着,赵煦就多少有些心不在焉了。
他淡淡的问着沈括:“爱卿,此纸的成本,如今几何?”沈括答道:“奏知陛下,旧交子所用褚皮纸每张约需五文,今率用填粉法,其价较之过去,每匹要加多两文工费!”
赵煦点点头。
七文钱一张的纸,在大宋算是很贵的高档用纸了。
像是一般的书籍用纸,一百张也就三十文钱上下。
平均每张不足零点一八文。
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以后,造纸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大规模手工造纸开始普及。
这使得,哪怕是高档的皇家用纸的成本,也在急速下降。
不说现在了,就算是在五代,纸的成本也已经大量下降了。
南唐的李煜,曾经造过一种昂贵的宫廷用纸——澄心堂纸。
此纸‘滑如春冰密如茧’,因为质量极高,不怕虫蛀,备受文人士大夫追捧。
梅尧臣曾经得到两轴,将之当成宝贝一样珍藏,轻易不示人。
那么,这么昂贵的上等宫廷纸,市价几何呢?
南唐的官方曾经有过命令——百金不许市一枚。
这里的百金,不是白银,也非黄金,而是铜钱。
所以,在南唐,一张澄心堂纸的市价是一百钱以上!
其成本肯定是低于百钱的。
换而言之,澄心堂纸的成本最多几十文。
这也符合赵煦的认知。
因为大宋宫廷用的元书纸以及宣麻拜除用的黄麻纸,每张造价,不过二十文。
这还是过去的成本。
自沈括接手了专一制造军器局后,赵煦将在京造纸务和大内造纸务,统统并入专一制造军器局。
通过降本增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搭配着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大量刊行,摊薄造纸成本,到现在,宫中用纸的成本已经降到每张十文以下。
这可是最顶级的纸!
放下手里的纸,赵煦继续问道:“油墨和印刷方面,卿可有什么新的想法?”
沈括答道:“回禀陛下,臣奉旨与油墨司、版印司等有司官员、大匠,日夜钻研,如今已有些头绪了…”
说着,沈括就向赵煦介绍起,新的油墨、印刷技术。
还是得益于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的刊行。
使得相关技术,可以得到大量实践、印证与发展。
于是,版画技术,开始出现。
加上大宋本来就有的套色印刷术,使得大宋的印刷技术,得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反应到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上,就是今年以来,这些小报的字迹更清晰了,图画开始出现,同时多种颜色与字体开始应用。
这已经很接近欧陆中世纪的古登堡印刷术的领域了。
只等金属活字技术成熟,大宋版的古登堡印刷机,应该就会问世了。
至于油墨方面,进步也很大。
在长时间的实验和反复验证、实践下,各种油墨被不断的实验、迭代,以寻找出更好的印刷用油墨。
如今已经出现了几种远超过去的油墨,再观察一阵,就可以选出其中最好的油墨,用于交子印刷。
按照沈括的说法,只要赵煦批准,他立刻就会准备试印刷。
等试印刷结束,他将样品送入宫中审核。
只要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新的交子印刷,正好可以用来发行新一批的交子。
赵煦听完沈括的报告,勉励了他一番,同时下诏,厚赏了相关人等,同时还许下诺言,只要这次的交子印刷成功,那么他还会对有功官吏、工匠有重赏。
在爬科技树方面给自己做出贡献的人,赵煦从不吝啬封赏。
不止给钱、封官,还会降诏,对一些关键技术官僚和工匠,封妻荫子。
即位以来,他已经散出去了数十个宜人、孺人的头衔,还赐下了十几个恩荫官的名额。
包括韩公廉在内,十余名伎术官,完成了从东班诸司正副使体系,转迁武臣资序甚至是文资的阶级跃迁!
大宋的伎术官和工匠,哪里见过这种阵势?
一个个现在都是恨不得日夜不休,给他做牛做马,换一个封妻荫子的机会!
送走沈括,文熏娘就带着保慈宫送来的点心,到了赵煦跟前。
都是
可惜,大宋的近海海域,大型鲸类比较少。
要大量捕猎大型鲸类,就须得去朝鲜半岛、日本海以及靠近北极圈的海域!
而目前大宋的航海技术和船舶技术,并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是,大宋的船只,现在可以去东南亚,甚至远航印度洋,去天竺、大食。
但,其实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
不止大宋的船只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
想要实现远洋航行,尤其是深入风暴频发的寒冷水域。
大宋的航海、造船技术,还需要继续攀科技树。
反倒是北方的辽国…
考虑到辽人,如今已经控制了高丽到日本的航路,甚至登上了日本。
赵煦顿时一惊!
因为他发现,辽人可能比大宋更容易点开捕鲸的技术树。
这就有些麻烦了!
要知道,鲸油可是工业革命前后,最重要的原料!
不过,好像担忧也没有用。
辽人若真的开始捕鲸了,目前的大宋也没有能力制止。
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样想着,赵煦就多少有些心不在焉了。
他淡淡的问着沈括:“爱卿,此纸的成本,如今几何?”沈括答道:“奏知陛下,旧交子所用褚皮纸每张约需五文,今率用填粉法,其价较之过去,每匹要加多两文工费!”
赵煦点点头。
七文钱一张的纸,在大宋算是很贵的高档用纸了。
像是一般的书籍用纸,一百张也就三十文钱上下。
平均每张不足零点一八文。
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以后,造纸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大规模手工造纸开始普及。
这使得,哪怕是高档的皇家用纸的成本,也在急速下降。
不说现在了,就算是在五代,纸的成本也已经大量下降了。
南唐的李煜,曾经造过一种昂贵的宫廷用纸——澄心堂纸。
此纸‘滑如春冰密如茧’,因为质量极高,不怕虫蛀,备受文人士大夫追捧。
梅尧臣曾经得到两轴,将之当成宝贝一样珍藏,轻易不示人。
那么,这么昂贵的上等宫廷纸,市价几何呢?
南唐的官方曾经有过命令——百金不许市一枚。
这里的百金,不是白银,也非黄金,而是铜钱。
所以,在南唐,一张澄心堂纸的市价是一百钱以上!
其成本肯定是低于百钱的。
换而言之,澄心堂纸的成本最多几十文。
这也符合赵煦的认知。
因为大宋宫廷用的元书纸以及宣麻拜除用的黄麻纸,每张造价,不过二十文。
这还是过去的成本。
自沈括接手了专一制造军器局后,赵煦将在京造纸务和大内造纸务,统统并入专一制造军器局。
通过降本增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搭配着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大量刊行,摊薄造纸成本,到现在,宫中用纸的成本已经降到每张十文以下。
这可是最顶级的纸!
放下手里的纸,赵煦继续问道:“油墨和印刷方面,卿可有什么新的想法?”
沈括答道:“回禀陛下,臣奉旨与油墨司、版印司等有司官员、大匠,日夜钻研,如今已有些头绪了…”
说着,沈括就向赵煦介绍起,新的油墨、印刷技术。
还是得益于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的刊行。
使得相关技术,可以得到大量实践、印证与发展。
于是,版画技术,开始出现。
加上大宋本来就有的套色印刷术,使得大宋的印刷技术,得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反应到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上,就是今年以来,这些小报的字迹更清晰了,图画开始出现,同时多种颜色与字体开始应用。
这已经很接近欧陆中世纪的古登堡印刷术的领域了。
只等金属活字技术成熟,大宋版的古登堡印刷机,应该就会问世了。
至于油墨方面,进步也很大。
在长时间的实验和反复验证、实践下,各种油墨被不断的实验、迭代,以寻找出更好的印刷用油墨。
如今已经出现了几种远超过去的油墨,再观察一阵,就可以选出其中最好的油墨,用于交子印刷。
按照沈括的说法,只要赵煦批准,他立刻就会准备试印刷。
等试印刷结束,他将样品送入宫中审核。
只要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新的交子印刷,正好可以用来发行新一批的交子。
赵煦听完沈括的报告,勉励了他一番,同时下诏,厚赏了相关人等,同时还许下诺言,只要这次的交子印刷成功,那么他还会对有功官吏、工匠有重赏。
在爬科技树方面给自己做出贡献的人,赵煦从不吝啬封赏。
不止给钱、封官,还会降诏,对一些关键技术官僚和工匠,封妻荫子。
即位以来,他已经散出去了数十个宜人、孺人的头衔,还赐下了十几个恩荫官的名额。
包括韩公廉在内,十余名伎术官,完成了从东班诸司正副使体系,转迁武臣资序甚至是文资的阶级跃迁!
大宋的伎术官和工匠,哪里见过这种阵势?
一个个现在都是恨不得日夜不休,给他做牛做马,换一个封妻荫子的机会!
送走沈括,文熏娘就带着保慈宫送来的点心,到了赵煦跟前。
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