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八十章 王安石的请求

第六百八十章 王安石的请求(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仪竟都这么大了。”  

说着他就上前,拉着王棣的手,热情的坐下来,问道:“司空身体可还好?”  

“回康国公,家祖身体今年以来,以较往年好多了…”王棣回忆了一下这次回京路上,回家拜见祖父、祖母时的见闻,道:“此番入京,家祖特命小子来拜见康国公,还说,若康国公有暇,可去江宁一会。”  

韩绛笑道:“老夫致仕之后,若有空暇,自当去江宁,看一看司空。”  

说到这里,韩绛问道:“对了,司空如今还在江宁参禅吗?”  

王棣摇头,道:“不瞒康国公,家祖今已决意在江宁开讲,如今已得江宁当地士绅捐助,明岁开春就要正式讲学了。”  

韩绛听着楞了一下。  

王安石要再开讲学?  

这可是大事啊!  

整个天下都会轰动的!  

即使是洛阳那边,恐怕也会有士子,前去听讲!  

没办法!  

当今天下,公认的儒学领袖,除了王安石,真的找不到第二个了!  

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学术方面,王安石都是当之无愧的儒家大宗师!  

尤其,王安石还是如今科举指定书目:字说与三经新义的作者。  

去他门下读书,只要随便指点几句,将来科举考场上,还怕不能高中?  

尤其是考虑到,当今天子的龙飞榜开考,也就两年了。  

而历代龙飞榜进士,都必然受到重用。  

所以,其一旦开讲,全天下的年轻人,恐怕都会去江宁。  

而王安石是不会无的放矢的。  

他这次出山,重新讲学,必有政治抱负和目标!  

而这在大宋是有前例的。  

当年,庆历新政失败,诸君子被贬。  

但,范仲淹却通过一场古文复兴运动,成功的完成了庆历新政所未能完成的任务。  

南京应天书院,因此成为大宋四大书院之首。  

时至今日,依然是进士率冠绝天下的书院。  

于是,竟从私人书院,摇身一变,成为官府的府学,如今更是以南京国子学之名显耀当代!  

王安石如今要在江宁开讲,未来,他所创建的这个私人书院,恐怕也将如南京应天书院一般。  

“司空竟要讲学了…”韩绛喃喃自语着:“老夫得写信去道贺才是!”  

“对了…”韩绛想起一个事情,问道:“未知司空可已邀请了学者?”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书院,自然不能只有一个老师。  

王安石要讲学,必定会邀请天下名家。  

而从其邀请名家、学者名录,也能探知其目的。  

王棣摇头道:“回禀国公,此事家祖未与小子说…”  

“但似乎,已有人应家祖之邀,到了江宁。”  

“谁?”韩绛问道。  

“中山刘公。”  

“中山刘公?”韩绛不懂了。  

“嗯,其著有《论古根源》一书,家祖甚喜之…”  

“论古根源?”韩绛还是不懂。  

“一本术算之书,已故的安乐先生,曾赞其于数理之上颇有造诣!”  

安乐先生就是邵雍,一位易经大师,同时也是旧党的标杆性人物。  

但,邵雍在世,最出名的并不是反对王安石。  

而是极力劝说旧党的年轻人,应该主动进入官场。  

按他的说法是: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益一分。  

正是在邵雍影响下,范纯仁、吕大防、范纯粹、李常等人,才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撂挑子辞官。  

也正是因此,王安石非常欣赏邵雍,当年在朝时就写过信,想邀请邵雍入京。  

不过,这显然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如今,邵雍已死,继承其学术与家业的是其子邵伯温。  

此人就没有邵雍的才学与胸怀了。  

在洛阳那边天天叽叽喳喳的非议朝政,攻讦宰执。  

就连韩绛都被他骂过。  

骂也就骂了。  

关键这个家伙还喜欢编故事,当朝宰执,几乎都被他编排过。  

就连文彦博,好像也没有幸免!  

也就是他爹是邵雍,不然早就被出重拳了。  

韩绛微微点头,虽然奇怪王安石为什么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术算之人,但他还是道:“司空既欲兴学,老夫自当尽微薄之力,不知司空可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帮手的?”  

他可是传法沙门。  

无论当年,还是如今,都是!  

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推荐他接任,他很好的完成了王安石的嘱托,维持住了新法。  

元丰八年,新法风雨飘摇,还是他,以中立派的身份入朝拜相,并主持新法检讨。  

通过妥协、调整和修改,将役法、青苗法、将兵法,都保留了下来。  

自然,韩绛是想要善始善终的。  

他也知道王安石现在想要重新开讲的时候,其孙子王棣入京,特意来拜见他,也肯定是有嘱托的。  

王棣见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韩绛,拜道:“此乃家祖书信…”  

韩绛顿时笑起来,他就知道!  

为自己和王安石之间的默契,深感欣慰。  

将信拆开,韩绛扫了一遍,眉头顿时皱起来。  

“这王介甫…怎会如此请求?”  

他心中想着,但还是对王棣道:“老夫知道,会尽快安排人去办的。”  

“多谢康国公!”王棣拜道。  

送走王棣,韩绛还是皱着眉头。  

“大人…荆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