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冬至众生

第六百七十六章 冬至众生(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君有命,臣岂敢不从?”  

“三哥…”王安礼有些惊讶的看向王安石。  

他是清楚自己哥哥的为人的。  

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想要他放弃自己的道?  

不可能!  

他宁肯死,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  

他若是肯在这个方面委屈求全,熙宁九年就不会辞相了。  

“术算几何亦为圣人之道!”王安石淡淡的道:“当初变法,倡立算学、律学,便是老夫的主张!”  

这也是古文复兴运动以来的趋势。  

大家都说要复古,直接回到圣人们的时代。  

自然要和圣人看齐。  

而圣人提倡什么?  

君子六艺,不可偏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再说了…”王安石将那本小册子翻到最后一页,然后递给王安礼:“和甫看吧!”  

“这就是官家给我的真正生辰礼物!”  

王安礼低下头,便看到一行标准的楷书,书法笔迹很浅,但功力却不错。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论语.泰伯》篇中的话。  

然后,王安礼的瞳孔就猛然放大!  

因为,映入眼帘的是不同的断句方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王安礼的大脑在此刻直接宕机。  

他惊恐的抬起头,看向王安石。  

王安石也看向他。  

他们兄弟都是儒家宗师,自然也都知道,这种全新的断句方式,对于儒家经典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兄弟,可以用此随意裁剪、割裂圣人之言。  

而王安石本就是此中翘首!  

一部《字说》,一本《三经新义》,基本都是在以圣人之名,言自身之道。  

六经注我?  

我写六经,六经该依我的意思来!  

这种用符号断句的方式来句读,看着简单,但到了王安石手中,其作用远胜十万大军!  

这将颠覆天下文坛格局!  

王安礼的手都颤抖了。  

以至于他没有注意到附在这些断句方式之后的,用阿拉伯数字与中土数字的对照表以及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  

“三哥…”他颤抖着声带。  

“嗯!”王安石看向他:“和甫,此时需和甫倾力相助!”  

自然,兴学这种事情,只能找官府要钱。  

江宁府的宽剩钱和商税,就是王安石所需要的。  

另外,人才也需要王安礼这个还未致仕的前执政帮忙招募。  

王安礼点头应是:“三哥放心,一切都包在小弟身上!”  

这件事办好了,王家子子孙孙,受益无穷!  

他们兄弟也能功成名就,流芳青史。  

他没理由不做!  

元祐元年十一月庚午(十六),冬至日。  

赵煦刚刚醒来,向太后和太皇太后就已经穿戴着崭新的衣服,在他榻前了。  

而狄蔷、孟卿卿、文熏娘三女,也都穿上了新衣服,俏丽的侍立在一旁。  

“官家冬至喜乐安康…”太皇太后首先道贺。  

“六哥冬至喜乐安康!”向太后也微笑着送上祝福,同时有女官,奉来一件崭新的玄色裘衣,敬献于御前。  

“臣妾等恭祝官家冬至喜乐安康…”诸女官们集体下拜。  

赵煦笑起来:“太母、母后冬至喜乐安康…”  

“诸卿冬至喜乐安康!”  

冬至,是大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如今,冬至大过年!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人文意识中,冬至是阴盛已达到顶点的象征。  

从这一天以后,阳气将逐渐复苏。  

在传统的社会,这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事实上,在周代,十一月才是岁首。  

在复古风气很重的大宋,自然就越发重视冬至了。  

而对赵煦来说从今天开始,他放寒假了。  

经筵自冬至日休课,一直要到来年立春,才会重开。  

“请官家展御足,履新袜、穿新鞋。”孟卿卿与狄蔷一左一右各捧着一双崭新的鞋子与袜子上前拜道。  

赵煦微笑着点头,然后伸出脚。  

冬至穿新鞋袜,同样是一个无比古老的传统。  

孟卿卿柔顺的上前,为赵煦穿上了一双用着羊绒纺纱而制的新袜子,狄蔷则将一双崭新的丝制鞋给赵煦穿上。  

然后就是文熏娘上前:“妾乞为官家更衣。”  

赵煦站起身来,文熏娘上前,为他穿上用辽人所赠的貂裘为制成的新衣。  

“官家真是俊俏!”太皇太后见着,忍不住赞道:“俨然已是个好郎君了!”  

向太后微微点头:“都是娘娘保佑拥护,照顾之功!”  

然后她就对赵煦道:“六哥,走吧,吾与娘娘,带六哥一起去踩一踩阳线,积积福德!”  

穿新鞋子、新袜子、新衣服然后在冬至日去踩阳线,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此谓之践履祥云瑞气,纳新求福,至少在汉代就有这样的仪式了。  

现代人的新年穿新衣,应该就是从冬至日的这個传统继承来的。  

同样的还有新年拜年、拜贺、聚会。  

其实也是从中古的冬至节节庆活动继承下来的。  

于是,两宫与诸女官、内臣,簇拥着赵煦,一行浩浩荡荡,前往皇城的翰林天文局日晷处。  

在这里,天文局的所有官吏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