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七十章 赵煦对章惇的信任

第六百七十章 赵煦对章惇的信任(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在两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多命令,是直接以兵部的名义下发的。  

比如说调田家的思州兵,从南平军前往广西,就是吕大防签署的命令(兵部管民兵、厢军,土司兵在理论上属于兵部统辖)。  

其后,广西土司和交趾八州土司的授官文书和命令,也都是兵部施行。  

所以,吕大防的呼声比较高,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吕司马(兵部尚书,宋代有司马、大司马的别称)外,还有谁呼声较高?”  

“端明殿学士、知扬州曾公子宣(曾布)…”  

“资政殿学士知苏州韩公玉汝(韩缜)…”  

“另外就是礼部曾公令绰(曾孝宽)以及吏部韩公师朴(韩忠彦)”  

“刑部王公正仲(王存)也有所呼声…”  

赵煦听完,笑骂了一声:“狗庄,又在骗人钱!”  

除了吕大防的可能性比较高外。  

剩下的这些热门人选,哪个不是专业陪跑选手?  

旁的不提,曾布、韩缜这两个人能回朝?  

赵煦能答应,朝臣们大概也不会答应的曾布就不说了。  

他韩缜韩玉汝这个逃兵,哪里有回朝的希望?  

当初,赵煦刚刚即位,这个家伙可是第一时间就提桶跑路。  

韩缜这一跑,放在其他新党大臣眼中,就是赤裸裸的投降派。  

在廷推中,这些人的票能给韩缜?  

而曾孝宽、韩忠彦、王存三人,都缺乏特色,没什么亮点。  

假如不发生奇迹,他们是不可能进入两府的。  

这辈子能混个四入头就谢天谢地吧!  

赵煦骂完,就看向石得一,道:“石得一,让探事司的人,放些风声…”  

石得一赶紧低头。  

“便说,朕有意让开封府府界县镇诸公事、提举元祐浑运局苏颂,拜任执政,依旧提举元祐浑运局…”  

苏颂这个人太低调了。  

赵煦要是不给他造势,恐怕廷推名单上都不会有他。  

“诺!”石得一恭身领命。  

送走石得一,赵煦揉了揉太阳穴。  

“苏颂若进入两府,那么,开封府府界县镇诸公事的人选,就得好好选了。”  

苏颂作为老臣,在过去一年多,将开封府诸县镇梳理的井井有条。  

为元祐新法的调整和检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离任后,自然最好也选一个熟稔于庶政,熟悉开封府诸县镇的官员。  

最好这个人还能和苏颂一样,能压得服下面的那些官吏。  

这就有些难办了。  

因为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找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苏颂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当绿叶,甘愿默默奉献。  

想到这里,赵煦就叫冯景叫到身边,嘱咐道:“冯景啊,替我去一趟吏部,告知王子韶,我要所有曾在开封府诸县镇任职,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的大臣名单,着吏部三日内上奏。”  

“诺!”  

隔日乙未(初五)。  

赵煦在贾种民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昭庆坊的绫锦院官署。  

如今的绫锦院,已是被赵煦拆的干干净净了。  

那些被送去开封府反省的衙内们,一个个都已经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退赃退赔。  

随后,赵煦就命贾种民接手了绫锦院。  

接着,就是扑买了。  

在十天前,绫锦院的扑买已经完成。  

有实力的衙内们,都砸下了重金,以平均每张织机五百贯的价格,买下了旧绫锦院的织机。  

四百张织机,扑买下来,就是二十万贯!  

扑买有效期是三年。  

但他们并不亏!  

因为,贾种民根据赵煦的指示,对绫锦院的织机,进行配额。  

每张被扑买的织机,可以申购三辆太母车。  

而只有拥有从绫锦院处扑买到的太母车的人,才能根据太母车的数量,从绫锦院申请采购相应数量的棉花。  

换而言之,这卖的不是织机,而是棉纺的配额。  

在当前情况下,熙河的棉花,是垄断在赵煦手中的。  

除了赵煦,没有任何人,可以大规模的供应棉花。  

在这种情况下,扑买就有利可图了。  

这才是绫锦院的那些老旧织机,能够高价甩卖出去的缘故。  

自然,这种好事,一般是轮不到外人染指的。  

基本都是关系户!  

不是某位宰执的亲戚,就是某位外戚的女婿、亲家。  

但,赵煦还是特意要求贾种民,放了几个旧日绫锦院的织工入场。  

如今,出现在赵煦面前的,就是那几个幸运儿。  

“草民等顿首百拜,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那几个织工,微微颤颤的在绫锦院的官署门口外,对着端坐在官署内的赵煦,拜手行礼。  

“平身!”赵煦端坐于帘中,淡淡的说着。  

冯景站在门槛内,充当着他的传声筒,将赵煦的话复述给这些织工。  

老实说,这些人也不算织工。  

他们应该是作坊主。  

在过去绫锦院的体制下,他们就属于对接绫锦院与女工们之间的中间商。  

赚的就是差价!  

不过,这些人都是经过筛选出来,有技术,懂纺织的人。  

赵煦瞧着他们,打量一番后,拿起了贾种民准备好的资料,细细看了一遍。  

然后他就问道:“田文实可在?”  

“小民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