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六十四章 锡庆院

第六百六十四章 锡庆院(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知钱谷?”  

“此朕之所不取,也非当年范文正公、欧阳文忠公之意,更非泰山、安定二先生之愿!”  

赵煦图穷匕见,直接将范仲淹、欧阳修还有孙复、胡瑗的大旗竖起来。  

陆佃等人,慌忙下拜,顿道:“陛下德音教诲,臣等谨遵。”  

赵煦所言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政治正确高地上所说。  

便是这太学中最稳固的老学究也挑不出错。  

因为当年,范仲淹、欧阳修动的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最终追求,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新的士大夫。  

让这些人来,改变大宋,中兴大宋。  

这就是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目的。  

而孙复、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建设成大宋最高学府,则宣告着古文复兴运动的阶段性胜利。  

要知道,在入京前,孙复和胡瑗都是什么人?  

他们是南京应天书院的老师。  

而南京应天书院,当时虽已是应天府府学。  

但其跟脚,却是大中祥符年间,睢阳先生戚文同在富商曹诚资助下所创办的私学。  

至景佑年间,应天书院才在晏殊的支持和推动下正式入编,成为应天府府学。  

换而言之,孙复与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变成大宋最高学府的事情,就相当于在现代有个民办三本大学的校长,带着一帮支持者,来到帝都将一所初创的公立大学经营成超过清华北大的第一大学。  

然后这个校长还直接把办公室搬进教育部大楼,堂而皇之的开始制定全国高考的卷子。  

对大宋来说,这颠覆性的历史转折。  

自孙复、胡瑗之后,汉唐旧儒的经义注疏,彻底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连科举考试,都不再考那些东西了。  

这就是赵煦要来太学,而且特意来锡庆院的原因。  

他是来寻根的。  

寻找庆历新政的根,寻找熙宁变法的根。  

同时,赵煦也是来声的。  

将他的声音,说给那些聪明人,那些能嗅到时代风云机遇的人。  

半个时辰后,赵煦走出锡庆院。  

“乐正!”赵煦在走出锡庆院的门口时,忽然看向那个跟在陆佃身后的黄隐。  

黄隐闻言,立刻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前些日子,西京国子监有司曾上书,言西京国子学,自文太师、司马温公等相继入京后,日渐凋敝,国子学诸生日益懒散,学风涣散!”  

“朕心甚忧!”  

“卿是司马温公所欣赏,并向朕举荐的清正廉明之士!”  

“未知爱卿可愿去西京国子学,待朕执教,以兴盛西京学风,以继司马温公之教?”  

黄隐愣住了。  

他咽了咽口水,正想着如何婉拒。  

赵煦却看着他,叹道:“难道乐正不愿意?”  

“司马温公可是一再向朕保举过爱卿的啊!”  

无数眼睛,立刻聚焦在黄隐身上。  

黄隐没有办法。  

他在一开始,就是以司马光最坚定支持者和仰慕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宋政坛上的。  

为了向司马光靠拢,他做了无数事情,也付出了无数代价。  

如今,天子以司马温公身后所遗的西京国子学托付与他,他若拒绝…  

那么之前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旧党众人,也必然与他割席。  

而他本身,已经深深得罪、开罪了新党——在太学,就属他攻击新学、新党最多。  

没得办法,黄隐只能拜道:“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赵煦笑起来:“善!”  

“司马温公果然没有看错爱卿!”  

“朕便拜卿为同判国子监,兼西京留守国子学学正,全权负责西京国子学!”  

“朕在汴京,候卿将西京国子学整治一新!”  

黄隐俯而拜:“臣谨奉德音!”  

在庆历四年之前,大宋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下的国子学。  

彼时的国子学,有师生两三百人,数倍于当世初创的太学。  

国子学的学生,不是宰执的子弟,就是勋贵的孩子。  

但短短十余年,就被太学打的满头包。  

如今,汴京城甚至已经没有了国子学,只剩下国子监。  

而太学的规模,则已经膨胀到有两千四百名学生,分八十斋的超级巨无霸。  

国子学,都是衙内、勋贵、外戚子弟。  

这些人,十个有九个是纨绔。  

而太学,则是唯才是举,一切靠考试成绩说了算。  

入学要考试,升舍也要考试,毕业还是考试。  

所以,太学生都是卷王。  

他们从州郡卷到太学,再从太学卷到官场。  

两者相比,谁更能出人才还用说吗?  

更要命的是,随着太学崛起,国子学彻底成了纨绔子弟回收站——那些肯读书,愿读书的衙内们,也都跑光了,这些人宁肯在汴京卷太学的名额,也不肯去国子学力混日子。  

这就是汴京国子学消失的原因。  

除了南京应天府的应天书院外,西京国子学和北京国子学早就烂透了。  

什么学风涣散?日益懒散?  

国子学里什么时候有过愿意读书的?  

所以,黄隐知道,自己是被流放了,而且还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不可能在西京国子学做出任何成绩来。  

可是…  

“为什么?”黄隐根本想不通。  

赵煦看着黄隐匍匐在地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