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自订立以来,宋夏双方在和平时期都未再有人违反。  

窟野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瓯脱地——缓冲区的意思。  

这也是西夏立国之后,最守信用的一次。  

可能也正是因此,司马光才会觉得,可以靠外交、土地换和平。  

他才会坚信,西夏人是可以被喂饱的。  

就如同辽人一样。  

这些事情,赵煦在现代,跟着他的老师,翻阅了无数宋、夏、辽三方的记载,算是对其来历、经过、发展、原委清清楚楚。  

“陛下圣明!”韩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窟野河流域,对宋夏双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宋得之,就可以将国境线推进到窟野河流域,进而窥伺宁西峰。  

西夏得之,则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府州、麟州所在黄河流域。  

所以,任何一方,据有此地,都必然爆发激烈的大战。  

更要命的是——这里其实不是理想的战场。  

因为还有一个第三方,在大同那边居高临下,旁观战事。  

他们随时可以介入。  

所以,窟野河流域维持现状,是当前国际局势的现实所致。  

除非大宋方面能够确认辽人至少保持中立,不然擅自在这里与西夏大战,大宋胜,辽人就会介入,大宋败就更危险了,辽国骑兵可能和西夏军队联手,夹击大宋河东。  

西夏方面,其实也有同样的担心。  

他们可不会忘记,当年元昊暴毙,辽国从贺兰山那边长驱直入,直取兴庆府的往事。  

一旦,其左厢主力,被牵制在窟野河一带。  

万一辽人绕后偷袭其黑山威福监军司,捅他菊花怎么办?  

这也是熙宁以来,河东方向,战事一直比其他地方少的原因。  

宋夏双方都在投鼠忌器。  

比较起来,去年吕惠卿率部越过宁西峰,一直打到了明堂川前,已是这二十年来,河东方面规模最大、深入夏境最远的军事行动。  

所以,韩绛一听赵煦没有因为被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而冲昏头脑,而是命令吕惠卿遵守和约,顿时就深感安心。  

他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现在远远不是,夺取窟野河的时候。  

早在嘉佑年间,朝堂已经有共识——窟野河、秃尾河,虽皆沃土,可耕可牧,然其无险可守,只有夺取横山,大宋才能保护住这些土地。  

横山不得,则窟野河、秃尾河不可保。  

赵煦微笑着看着韩绛,继续道:“朕自即位以来,便崇圣人之道,以仁义忠恕之教,内施国策,外和四夷。”  

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帝王,赵煦对自己的角色是很清醒的。  

而在现代的深造,更是让他清楚,哪怕他再想学P社战犯,也得在表面上,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纯洁善良。  

只有这样,才能忽悠到内外的百姓、大臣。  

是的!  

朕撒谎,朕欺骗,朕还挑起战争,盘剥百姓,压榨亿兆。  

但朕知道,朕是一个仁厚天子。  

而在当代,没有比儒家的伪装,更好涂脂抹粉的东西了。  

仁义忠恕的大旗,赵煦自从在庆宁宫醒来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抗在了肩上!  

他已立志,为将圣人的仁恕之教,撒遍全球而不懈奋斗!  

赵煦缓缓起身,走到殿上,对着韩绛和在坐的大臣们,小脸微红,小手紧握着,动情的说道:“不瞒诸公,皇考在日,曾带朕游烈圣所遗诸阁,观诸圣典册,尔后问朕:小子可知,大宋祖宗以来,之所以能守江山而得万民拥戴故?”  

所有大臣,在听到赵煦嘴里蹦出‘皇考’二字的时候,就全体起身,伏地而拜,将头牢牢的贴在地上。  

这可是先帝圣训!  

而且,大臣们都已经知道,这些先帝圣训,必是无比正确、神圣的训示。  

每一句话,都站在了大宋道德的制高点,站在了儒家的道德高地上。  

于是,无论新党、旧党,只要听到这位官家嘴里蹦出‘皇考云云’,立刻就知道这位官家要开大了,必须立刻跪下聆听先帝圣训。  

果然,只听着小官家那稚嫩但洪亮的声音,用着略显激动的语调说道:“朕当时不解,于是跪于皇考前,俯首拜问:敢乞父皇教诲。”  

“皇考于是乃带朕往仁庙、英庙所遗天章阁、宝文阁中,瞻仰两位祖宗御笔,然后教朕言:仁祖立法,以宽厚用政,爱民为上;英祖在位,垂拱为政,以士大夫为本。于是,祖宗垂德,爱及子孙,大宋天下乃安!”  

“此亦昔吴起对魏武侯所言:江山在德不在险之要也!”  

群臣听着,顿时纷纷面朝永裕陵方向再拜:“唯我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圣睿知,教诲皇帝陛下,承我国家,以继圣业,臣等俯首再拜,以谢陛下神恩!”  

没办法!  

先帝的教诲,实在太正确了!  

正确到连孔孟二圣复生,也挑不出任何错来。  

赵煦却是等群臣恭贺完毕,继续道:“当时,朕记得,朕跪皇考身前,再拜稽首,恭听皇考圣训。”  

“皇考于是坐朕身前,与朕言:吾今多病,将来国家,将托付于尔…”  

“尔即位后,当谨记朕今日所教。”  

“朕再拜俯首称诺!”  

“皇考于是,命朕在御前立誓…”  

“其誓言有三!”  

“朕迄今依然记得清楚!”  

群臣顿时竖起耳朵但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