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八十九章 闻战则喜(2)

第五百八十九章 闻战则喜(2)(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个时候,他们就会杀出来。  

无论是大宋,还是党项人,都吃过吐蕃人的这个亏。  

而且是大亏!  

尤其是党项人,在这方面都已经有些PTSD了。  

赵卨这样的老将,是很善于总结经验的。  

所以,他坚决拒绝了深入高原的作战计划。  

只是让河州和溪哥城,加大对青宜结鬼章麾下各部的拉拢、招诱。  

如今看来,效果显著!  

可靠情报显示,青宜结鬼章,正在打着迁徙的名义,带着他的主力,从高原上下来。  

只要他下来了,进入到大宋控制的区域。  

他再想走?  

可就由不得他了!  

这不止是赵卨的个人意见,也是熙河诸将,多日来的商议的结果。  

向宗回听着赵卨的话,点点头:“经略相公的计议甚好,未知吾能做些什么?”  

赵卨和熙河诸将一听,所有人的眼中,都放出光来。  

“老夫,只想请公事,再确认一次《元祐军赏令》,是否适用于熙河诸州?”  

向宗回认真的点头:“请相公以及诸位明公放心!”  

“朝廷旨意已下!”  

“当今官家,金口玉言,一字不改。”  

“军赏令中诸般赏格,绝不会短将士们半文!”  

这赏钱,即使朝廷不给,向宗回也会带着其他棉庄庄主包底兑现的。  

不是他们觉悟有多高。  

更不是他们有多么爱大宋。  

而是,他们都知道,这一战关乎到他们能不能安安稳稳的在熙河这里种棉花,发大财。  

同时也关乎着,他们的棉庄庄园里,能不能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廉价雇工。  

要知道,开荒可是个耗费极大的事情。  

没有足够的人手,就根本开垦不了多少荒地。  

如今熙河路各州,还有七成以上的土地,默默的在原地,任由野草生长,任由山风吹拂。  

这些地里面,起码有四成,都是平地。  

很多荒地甚至就在黄河边上!  

每每想到这里,向宗回都是心如刀割。  

他还能在这熙河路待多久?  

一年?还是两年?  

不会超过三年的!  

他必须尽快的开垦出足够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变成他向宗回的产业。  

所以,向宗回比谁都希望官军大胜。  

他也比谁都舍得出钱!  

何况,向宗回其实并不需要真的自己掏腰包。  

朝廷通过永兴军和陕西路、成都路,转运来熙河的明年经费,早在八月初就已经在陆续押运送抵了。  

到今年十月,就可以全部到位。  

那可是足足四百万贯的军费!  

而且,小官家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命陕西转运司,送来了价值一百万贯的盐钞,作为收购熙河棉花的前期费用。  

旨意已经说得明白,余款会在棉花入京后,以交子的形式,送来熙河。  

手里有钱,向宗回自然敢承诺,也敢保证!  

听到向宗回的再次保证,在场的熙河诸将,都是兴奋无比。  

尤其是蕃将们,都在舔着舌头,在心中发誓,这次不把赵官家的羊毛薅秃,就对不住自己,更对不住自己的妻儿!  

没办法!  

过去,大宋对熙河这边的赏赐,经常不准确,不及时。  

就连他们这些蕃将的赏赐,也常常会拖欠。  

好在当今官家即位后,就在他们入京面圣后,命枢密院和户部,当场一次性结清了历年积欠的赏赐。  

甚至还给他们一分的利息作为补偿!  

这使得他们非常振奋。  

同时也对大宋朝廷,恢复了信心。  

如今,他们也都跟着向宗回、高公纪,种了些木棉。  

虽然不多。  

也就几十亩,百来亩的样子。  

可随着棉花的棉铃开始爆裂,进入收获期。  

他们就都知道,这东西肯定能赚钱。  

朝廷没骗他们!  

于是,对朝廷的信心再次上升!  

既然朝廷守信赏赐管够。  

那还等什么?  

西贼?  

又不是没打过西贼!  

去年的定西城和五次兰州会战,哪次没有把西贼打的哭爹喊娘?  

即使这次加上了吐蕃人。  

对熙河诸将来说,问题也不大。  

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在幻想着击败西贼、吐蕃人,拿着俘虏们,开垦土地,种上更多木棉,赚更多铜钱的美好未来。  

这可是起码几十万的劳动力啊!  

得开垦多少荒地?种出多少棉花?  

于是,大家伙现在只盼着西贼、吐蕃人赶快来!  

最好冲着他们的防区来!  

赵卨带着向宗回,进了自己的书房。  

“辛苦公事了。”赵卨将向宗回请着坐下来。  

“不敢!”向宗回连忙拱手。  

“朝廷那边,还要劳烦公事和高管勾多多帮忙。”赵卨说道:“尤其是两宫慈圣,还请两位国亲,多多美言,不要让慈圣勿听了小人谗言。”  

向宗回当即拍着胸脯保证:“相公放心,有我向宗回和高君正在,无论是御史台的乌鸦,还是那太学里的跳梁小丑,都休想进谗言于慈圣之前。”  

至于官家?  

赵卨也好,向宗回也罢,都默契的没有提。  

因为他们心知肚明,现在熙河路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在那位小官家,一道又一道旨意的微操下,变成的这个样子。  

当然了——官家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