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捐(4)

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捐(4)(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而各大寺庙,更是连原本承诺要捐的钱帛,到现在都没有到齐。  

好多,只交了原本承诺的三成、五成。  

而其他教派,可都是全额支付了!  

景教僧人突沙的五千贯,是他亲眼看着送到的宣德门下。  

大食教的僧人,听说也零零碎碎的拿出了一些财帛。  

最夸张的是,一个平素几乎没怎么听说过的叫;一赐乐业的胡人寺庙,在昨天也敲锣打鼓的满载着一车铜钱,送到了开封府。  

那些野心勃勃的野和尚们,也都跳了出来。  

想方设法的刷存在感。  

和这些人相比,佛门敕建寺庙不仅仅反应迟钝,大大失分,在态度上更是极不端正。  

现在好了,宫中怒了。  

这事情,怕是很难收场了。  

可是,看着这些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的僧人,念着传法、弘法的大业。  

金总持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尔等要知错!」  

主持、僧首们,现在都已经吓破了胆子。  

主要是,那些泼皮无赖是真打啊!  

好几个主持,屁股都被打肿了。  

官府方面,磨刀霍霍,更是让他们害怕。  

这些主持、僧首,何曾见过这种全世界都和他们做对的阵仗?  

没办法!  

这和他们的出身有关。  

在京敕建正寺,都是体制内的成员。  

受祠部领导、管理,有着官府承认和袒护。  

历史悠久,地位崇高。  

主持、僧首们,更多半是世袭的。  

父子相传,可能过了,但叔侄、伯孙相替,都很正常。  

所以,他们就没经历过什么风浪,技能点都点在了赚钱、经商上了。  

他们从未想到,也不可能想到,有一天,原本支持他们,是他们保护伞的官府,忽然变脸,把拳头往他们脸上呼。  

所以,在朝堂传出要考较他们佛法后,他们只慌乱了一下,就继续嘻嘻哈哈。  

哪怕朝堂降诏,号召捐款。  

即使金总持施压,让他们捐款。  

他们也依旧是我行我素根本没当回事。  

等到铁拳,都贴到了脸上了,他们才知道慌张。  

特别是,昨天愿成僧,真的坐上了囚车,遣送去雷州的事情出现后。  

他们内心的恐惧,终于压倒了一切。  

紫衣高僧,都被流放了。  

他们又算什么呢?  

于是,一个个在金总持面前,再没有矜持,纷纷稽首:「吾等都依法师的!」  

「法师叫吾等捐多少,吾等便捐多少。」  

现在,他们不出血也不行了。  

因为,民间、官府都已经摆开了架势。  

而且,大家的质库已经数日不敢开门了。  

于是,那些寄存钱财在质库的人,纷纷开始提款。  

尤其是大户们,根本不给他们面子。  

无论他们怎么哀求,都是拿着质库的文书,强行提款。  

挤兑已经开始出现。  

偏在这个时候,坊间出现了流言,当朝官家,欲让利于民,将汴京东南西北四抵当所拆分成十余个不同的抵当所,然后再行扑买,以示天家无私,不与民争利。  

消息传出,内外沸腾,无数人高呼:圣天子万岁!  

汴京的奢遮人家和权贵们,已是摩拳擦掌,对抵当所势在必得。  

大和尚们如梦初醒,终于知道,为何各大行会、正店还有那些奢遮人家家里的护院、豢养的打手,会如此‘义愤"了,他们又为何只砸质库了!  

感情,这些家伙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冲着搞垮寺庙质库,然后自己来做这个买卖!  

拦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现在质库拦着这些人发财,这些人能不把质库往死里整?  

金总持瞧着这些人,叹息了一声,道:「尔等都回去,清点一下财帛,然后各自报上数额。」  

「能报多少就报多少千万不可吝啬。」  

「另外,再额外拿出一笔钱来…作为贫僧以及天吉祥(此人是日称的弟子,也是天竺人)、显超等僧,下月南下淮南,为众生祈福、超度、解厄并安抚之用。」  

他也只能言尽于此了。  

剩下的就看这些人的运道和诚意了。  

反正,金总持感觉,这一次,汴京的这些主持、僧首们,多半是熬不过这次风波的。  

能留个体面就不错了。  

福宁殿。  

赵煦拿着笔,临摹着冯景近来,在汴京的市面上,为他购买回宫的米芾真迹《中秋帖》。  

这是米芾临摹的王献之的真迹的摹本。  

上面还有着宝晋斋的落款。  

算是米芾年轻时的作品,虽然还没有达到其晚年书法出神入化的水平。  

却也是难得的绝品。  

这样的书贴,若在现代,起码价值千万以上。  

但在现在,因为米芾的名声,还不够响亮。  

所以很便宜——冯景一共买回来了十几件米芾的真迹书贴,总共才花了不到五百贯。  

说起米芾,这位苏轼的好朋友在去年年底,就主动请求前往登州为官。  

然后就如愿以偿了。  

如今,在以承议郎,为登州通判,终于和苏轼一起搭班子。  

说起来,现在的登州,可谓是群星璀璨。  

主政的是苏轼,通判是米芾,推官则是张舜民,对,就是那个作品经常被人和苏轼混淆的张舜民。  

此人的嘴巴,也和苏轼一样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