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蚕盐

第五百二十五章 蚕盐(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盐,最早可以追溯到后唐时期,是后唐朝廷推出的一项针对非产盐区的贫困百姓的福利政策。  

在五代时期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政策,解决了那些不在产盐区的农民吃盐的问题。  

其大体运行方式是——每年春二月,非产盐区的农户,可以向官府申请购买廉价食盐,等到夏季再用蚕丝织成的绢布,抵充盐钱。  

这就是蚕盐名称的来历。  

它通过官府向贫困农户,进行食盐定点配额销售的方法,让那些吃不起盐的农民,也能吃到食盐。  

同时,蚕盐的价格很亲民——制度,一斤蚕盐,只需要缴纳价值百钱的绢布就可以了,这甚至比私盐的价钱还低!  

最重要的是——蚕盐还可以给农民提供一种紧急金融救助。  

盐,我们都知道,是可以卖钱的硬通货。  

而官府配属的廉价蚕盐,农民申请到以后,是不需要马上给钱的,可以等到六月份蚕丝织成了绢布后,用绢布抵充。  

这样,农民就可以变卖其中一部分食盐,换来资金,渡过青黄不接的岁月。  

在争霸天下的时候,为了争取民心。  

蚕盐制度,一直被有力的推行着。  

大宋立国后也同样继承了这个福利政策,用来安定民心。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地方官府财政破产。  

蚕盐就不可避免的被人盯上了。  

先是改变了蚕盐的支付方式——从原来价值百钱的绢布,改成了输粮。  

这下子,就彻底改变了蚕盐的济贫性质。  

彻底的将之变成了一个掠夺剥削的工具。  

为什么?  

因为绢布和铜钱一样,价值相对稳定。  

但粮食不同,粮食因其价格,存在波动,所以具备了金融操纵的空间。  

各地官府首先将绢布折成粮食,然后再把粮食折成粮价(肯定是历史最高粮价),要求农户根据折算后的价格支付——在经过他们的操作后,原本廉价的蚕盐价格暴涨了数倍,达到了每斤蚕盐三百钱甚至四百钱的超高价!  

这直接导致了蚕盐制度的彻底崩溃——贫困的农民,只是不识字,但不是傻!  

蚕盐支付方式改变后,蚕盐的价格,比官盐还高了差不多一倍!  

更不用说和私盐相比了。  

所以,百姓纷纷用脚投票——我不要你的福利总可以了吧?  

官府表示:呵呵!朝廷的恩典是你不要就不要的?  

你不要了,我们的KPI怎么办?  

是的!  

大宋官府,都有着蚕盐的指标。  

这是五代传下来的,本意是督促地方官,注重民生。  

但,当蚕盐制度崩溃的时候,这个KPI,成为了要人命的枷锁。  

地方官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集体用脚投票——你们可以不请蚕盐,但我们的指标,伱们也必须完成。  

于是,蚕盐超进化!  

所有相关地区的农户,从此在每年缴纳夏税的时候,多了一个小小的负担——蚕盐钱。  

官场上,美其名曰:虚纳蚕盐钱。  

什么叫虚纳?  

我可以不给你们盐,但你们必须给我钱!  

这就是虚纳!  

至此,蚕盐被完全玩坏,从一个福利政策,蜕变成了一个盘剥工具。  

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皇帝不知道吗?  

开玩笑!  

当然知道!  

以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学习的知识来说,他那位礼法上的曾祖父知道——蚕盐正是在仁庙时代彻底被玩坏,演变成了虚纳蚕盐钱的。  

他祖父也知道——有司上报了无数次。  

他父亲也知道——熙、丰时代,讨论过七八次蚕盐改革,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赵煦同样知道——绍圣时代,章惇曾想过一劳永逸的废除蚕盐钱。  

然而,善财难舍!  

加上地方反对强烈,章惇的改革无疾而终。  

赵煦在现代,甚至知道,蚕盐钱,最终陪着大宋王朝走向了灭亡,他还水过几篇相关的论文呢!  

用他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蚕盐制的蜕变历史,充分证明了封建统治者的无耻与贪婪!  

也印证了电视剧的名言: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民!  

(本章完)  

请:llskw.info  

相关推荐:、、、、、、、、、、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明智屋中文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