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还顺势收下了十来个来自不同外戚、勋贵家里的女儿。  

当然,这些人就不如孟、狄二女的待遇了。  

她们不仅仅不能立刻入宫。  

而是需要等到太皇太后圣节那一日,才能特旨入宫。  

而且身份也不是两宫的养女。  

只能算女官,初授的身份,更不是诰命,只能以宫人身份入宫。  

所谓宫人,是所有无品女官的统称。  

初授以紫霞披为号,开始磨勘,自紫霞披转红霞披,然后分为多条转迁磨勘路线。  

但所有的路线,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接近皇帝,与皇帝亲密,进而得到皇帝的宠幸。  

穿着用度,也不比在家里差。  

随着孟、狄二女受封,文熏娘也得到了升迁。  

这就是封建社会!  

人和人之间,是有壁的。  

于是,赵煦说道:“从今以后,司正每日可来福宁殿中,为朕整理东閤劄子,并和冯景一起负责一些御厨的事务吧。”  

所以,价值比同重量的银锭高。  

文及甫吓了一大跳。  

让他更有动力和干劲。  

所以,文熏娘需要写谢恩表,来感谢天恩浩荡。  

这是因为,中书舍人就是专门写这些人的敕命文书的词臣。  

“善!”赵煦颔首,他知道的,得给文彦博一点甜头。  

闻讯后,老太师高兴的不得了。  

就算有,旧例中书舍人润笔也就一百贯啊。  

哪怕最终不能成为皇帝的妃嫔,却也可以通过服务帝后,得到诰命,甚至权倾内廷,成为堪比那些大貂铛一样的高品女官。  

赵煦看着被文熏娘恭敬的呈上来的谢恩表,微微颔首,道:“林菩萨的文字,果然出彩,无愧中书舍人万家生佛之誉也!”  

因为是御赐钱,制作精美,铸造数量也很稀少。  

且不说,如今早已经没有了润笔的陋规。  

送走宫里面的人,文彦博立刻就将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叫到面前,吩咐道:“汝立刻带上五百贯交子,去中书舍人林旦家中,将这五百贯交子,送与舍人,就算是感谢舍人今日为十三娘润笔了。”  

中书舍人,在大宋官场上,有个俗称:一佛出世,所以被很多低级官员们私下以‘菩萨’相称。  

当即命人给了来报信的人一大把宝钱——都是先帝所赐的银钱,差不多有十几两的样子。  

林旦对这项任务欣然接受,美滋滋的立刻动笔。  

文熏娘再拜:“臣妾再谢官家天恩,必当夙兴夜寐,服侍官家,不敢有误。”  

当天下午,文熏娘就带着这三封写好的谢恩表,分别到了庆寿宫、保慈宫和福宁殿谢恩。  

不必去做那些粗使的事情。  

文熏娘低着头,盈盈一福:“臣妾谨遵德音。”  

第二天,太皇太后亲自下旨,正式授给了文熏娘一个品级——为从九品司正,这是隋朝始设的女官官职,依《天圣内命妇品职令》,掌诸女官之格式、推鞠、责罚等。  

于是,赵煦指派了中书舍人林旦代为撰写。  

这不是菩萨是什么?  

放下谢恩表,赵煦看向俯首跪在殿中的文熏娘,道:“文司正请起!”  

看着很卑微?  

事实上,这是属于外戚勋贵士大夫大臣家的女儿的特权。  

而根据传统,除非是有皇帝的直接授意,不然一般情况下,中书舍人都会在官员敕命文书上,极可能的美誉对方的政绩。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虚职。  

当她来到福宁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这给五百贯,是不是太多了?  

宫中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文彦博耳中。  

而这些紫霞披入宫后,就会分配到庆寿宫、保慈宫甚至赵煦身边服务。  

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哪怕被选到宫里面,也只能当宫女,做那些宫里面最繁重、辛苦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接近帝、后。  

阶级无处不在!上下尊卑,被制度礼法分的清清楚楚。  

考虑到她现在年纪小,无法自己写谢恩表。  

但文熏娘也因此,得到了可以正式接近赵煦,并服侍他的特权。  

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五百贯?!”  

而且就算他敢送,林旦敢收吗?  

这可是五百贯!  

但文及甫还没得及说出他的意见,文彦博就已经恶狠狠的看着他:“叫汝去就去!”  

年轻人,就是脑子简单。  

这是润笔吗?  

他堂堂太师,需要送钱给一個小辈来感谢?  

但是,林旦是官家亲口指派给十三娘写谢表的中书舍人啊。  

官家会随便胡乱指派一个不相干的人吗?  

不会的。  

至少,以文彦博的观察,那位小官家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所以,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想法。  

故而,文彦博这哪里是送钱给林旦?  

这是在帮着官家敲边鼓呢!  

同时,五百贯也不是随便送的。  

毕竟,他文彦博仕宦几十年,虽然积攒了不少家产,可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五百贯是在传话给宫里面——请官家放心,五百万贯,老臣砸锅卖铁也一定凑齐。  

大不了,舍了这张老脸去借。  

冯京、韩维、韩绛、韩缜…  

老朋友们凑一凑,实在不行再找富绍庭、韩忠彦这样的小辈打打秋风。  

五百万贯,文彦博感觉是凑得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