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园子,朕有什么错?

第五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想给太母、母后修个园子,朕有什么错?(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赵煦呵呵的笑了笑,只道:“老钤辖,莫以为我不知道…”  

“皇太妃那边,也得了好处!”  

想让刘惟简出来说好话安抚赵煦。  

皇太妃朱氏,自然要优先安抚。  

于是,就在今天早上,内降旨意。  

追赠皇太妃亡兄,故三班殿直任遇为供备库使。  

又加封皇太妃朱氏唯一一个在世,也是和她关系最好的兄弟,东头供奉官、守寄班邸候任瑜充差‘在京新城外北面都巡检’。  

给了一个肥差给他!  

这些事情,赵煦自然早早就通过了冯景知晓了。  

而消息来源,就是现在在赵煦面前的刘惟简。  

他第一时间,通过御厨那边的渠道,告知了在御厨给赵煦做早餐的冯景。  

然后,赵煦在吃早膳的时候,就知道了一切。  

刘惟简此时,当即就拜道:“大家,朝堂推恩太妃外戚,是为太妃颜面着想。”  

朱氏是很容易收买的。  

看吧!  

一个追赠供备库使,一个给一个肥差,就打发掉了。  

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在给人数钱。  

所以,赵煦一直以来都不干涉皇太妃閤,同时刻意的疏远朱氏,更亲近向太后,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是在保护朱氏!  

不然,没有人知道,朱氏和她那一大家子活宝,能闹出什么笑话。  

又该被多少人拿去当枪使。  

哪怕是现在,无论是在熙河路的棉花地,还是在广西的甘蔗园。  

以赵煦所知,都有着任家、朱家的人。  

这些家伙,哪怕天天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也没有人管。  

典型的就是养着,万一暴雷就丢出去挡灾。  

赵煦也没有管。  

反正——任家也好,朱家也罢,其实和赵煦没有血缘联系。  

皇太妃朱氏本姓崔!  

朱家是继父,任家是养父。  

而偏生,因为朱氏自幼被养在任家,所以她其实更亲任家人,然后才是其母改嫁后的朱家,至于本家崔家?  

没有抚养之恩,更无亲情纽带,不过路人,碍于礼法才勉强认下这门亲戚。  

但从未放在心上。  

而这些都是朱氏的关系,和赵煦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一些就算是上上辈子,见都没有见过几次,而且每次听到这些人的名字,总是和麻烦挂钩的所谓亲戚。  

赵煦能有什么好感呢?  

当然了,表面上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所以,赵煦只是哼哼两声,就没有再在这个事情上面说什么。  

反正,任家人捅出了篓子,别指着他去收拾。  

谁的屁股谁去擦。  

擦不了就兜着走。  

就像他上上辈子一样。  

任家人、朱家人做差了事情,可以保命,但也就仅限于此。  

赵煦轻笑一声,就阴阳怪气的说道:“朝堂的相公们,漂亮话自然都说得好。”一副还在耿耿于怀的样子。  

“但怎么,我才想做一点事情,给两宫慈圣,攒些财帛,修个园子,给太母、母后将来游乐、赏玩…”  

“这外面的人,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靖安坊的‘汴京学府’项目,在三天前在汴京新报上正式官宣了,最惹人眼的政策——将建立九年一贯制官立蒙学和小学。  

且小学毕业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入读开封府府学。  

这个事情一公开。  

朝野就炸锅了。  

因为,他们真的有一头牛在开封府府学!  

自大宋立国以来,开封府府学,就是一条科举的终南捷径。  

因为这里的发解试难度,天下倒数第一。  

同时,这里的贡士名额数量天下第一。  

王安石变法,都无法动摇,甚至还加强了开封府府学的地位——府学学生,经考试合格,可以直接升入太学。  

而在太学的太学生,经过深造,升入上舍后,在上舍中经过考试,是可以比照进士一样授给官职的。  

而且其出身视同进士。  

太学的第一名,甚至可以比进士及第。  

而,开封府府学的生源,自来泰半都是在京朝官以上的直系后代以及待制、宰执们的亲朋好友。  

现在,在赵煦的指示下,蔡京要卖靖安坊的房子,居然把这些人视若珍宝的开封府府学名额拿出来当噱头。  

这些人能不气吗?  

赵煦知道,一定有很多士大夫,会因为这个事情恶心的睡不着觉。  

因为赵煦指使蔡京办的这个事情,在这些人眼中,大抵就相当于,在现代的年轻人,忽然发现他花了无数精力,才终于约到的妹子,出现在了国产区…  

脏了啊!  

自然,非议随之而来。  

御史台那边肯定要炸锅的。  

无论新党、旧党,都可能在这个事情上同仇敌忾。  

但赵煦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李雍案,就是他的抓手!  

于是,赵煦开始了絮絮叨叨。  

“我既没有加征赋税…也没有加征商税…”  

“靖安坊民居每间房子我都是命开封府,以市价从百姓手中购来,也就是那几个罪官的祖宅,是按律抄没而来的…”  

“就连禁军拆、建,也都是按照市价,给了赏钱。”  

“靖安坊中,一砖一瓦,我都是命人以市价,和商贾采买。”  

“我就是想着,让开封府,卖些房子,筹集给太母、母后将来游乐、颐养天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