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零九章 城管祖师爷(2)

第五百零九章 城管祖师爷(2)(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旨意,命驾部员外郎贾种民至紫宸殿候见。”  

贾种民立刻长身拜道:“臣领旨!”  

便跟上郭忠孝,亦步亦趋的通过那道神圣的内东门,进入禁中。  

第一次步入禁中,贾种民有些激动。  

他小心翼翼的跟在郭忠孝身边,低声问着:“立之兄…”  

“嗯?”  

“官家因何命我陛见?”  

郭忠孝笑了,这种事情他怎么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说的。  

贾种民也醒悟过来,连忙谢罪:“一时糊涂,还请立之兄见谅…”  

“哼哼!”郭忠孝哼哧一声:“贤弟仔细走路,宫中不可失了礼数!”  

“诺。”  

也就是这个家伙是官家今年第一次主动下诏召见的朝官。  

否则,就凭他刚刚莽撞的那句话,郭忠孝现在就可以中止他的入觐流程,回去上禀官家——驾部员外郎,宫中失仪,乞罚!  

贾种民立刻低下头去,仔细看着地上的石板路。  

同时在心里面自己想了起来。  

但想来想去,他也没有想到原因。  

因为他的名声,从来就不好。  

陈仕儒案有他,乌台诗案也有他,陈安民还有他。  

此外,他和吕嘉问是好朋友。  

在吕嘉问被‘流放岭南’、‘责贬邕州右江安抚使’后。  

朝堂上的御史们就没少敲打过他。  

让他一直战战兢兢,感觉随时可能被贬。  

甚至可能和吕嘉问一样被明升暗降,丢去岭南吃荔枝,甚至去崖州钓鱼。  

虽然说,吕嘉问去了广西后,曾写信回来告诉他——贤弟啊,哥哥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不,贤弟也来广西溜达溜达?  

但贾种民不信!  

广西那穷乡僻壤,连荔枝恐怕都没有几串。  

除了瘴疠就是山路了。  

贾种民根本不信!  

而且,一般去了广西,想回汴京就几乎不可能了。  

但贾种民也开始给找后路了。  

一边抱着李士良的大腿,通过借调,到了开封府,帮着李士良做了不少脏事。  

另一边则积极主动的寻求外任。  

他打算去外地避避风头。  

但谁知道,朝中的御史不肯放过他。  

上个月,临江军出缺,他就想要运作运作,争取外任临江军。  

临江军是好地方啊。  

旁边就是抚州,有空可以去介甫相公的故居看看。  

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养生。  

在临江军躲个几年,说不定就可以风风光光回朝。  

谁成想,他刚刚开始运作,就听到消息——监察御史吕陶、右司谏苏辙,都打算在他请求外任临江军的时候,弹劾他。  

尤其是苏辙,很反感他在开封府干的那些事情。  

所以已经给他列好了十条罪状!  

这吓得贾种民立刻停止了运作。  

惹不起,就躲起来。  

于是,这些日子,他连上街都很少了。  

却不料,峰回路转,官家忽然召见他。  

这让贾种民激动的一宿没睡,也担心了一宿。  

主要是他不知道,官家为何召见他?  

是青眼看中了我的能力?知道我贾种民忠心耿耿?  

还是听信了小人谗言?  

忐忑中,贾种民就跟着郭忠孝,走到了紫宸殿前。  

“员外郎!”郭忠孝忽然道。  

贾种民抬起头。  

“官家轻易不召见待制以下大臣。”郭忠孝轻声说道:“一旦召见,必有大用。”  

贾种民咽了咽口水。  

确实!  

当今官家即位以来,召见过的待制以下臣子,十个指头数的清楚。  

每一个被召见后,都被大用了。  

最典型的就是沈括了。  

沈括入京前,不过是个起复的臣子。  

可短短一年多,沈括就已经成为如今朝中,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如今寄禄官,已经从朝请大夫,升为中散大夫,距离他被贬前的中大夫只差一级了。  

寄禄官一年两迁,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宋是很罕见的情况。  

勋位也转迁为上护军,距离顶点的上柱国也只差三级。  

爵位更进拜为渭州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乃妻张氏,诰命一年四迁,从县君直接跳到了现在的太原郡夫人。  

他的儿子沈冲,十八岁都没有,就已经被恩荫为试衔知录事参军事。  

这是选人七阶的第六阶,从八品的寄禄官。  

只要他愿意的话,去吏部考一下出官试,考核合格就可以当官了。  

当然,大宋的出官试考核相对严格。  

特别是针对恩荫出身的人,非常严格。  

要考刑名、钱谷、断案,考核不合格吏部是不会注阙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沈家而言,都是天恩浩荡了!  

因为,沈冲现在已经开始磨勘计算资序了。  

未来他若能考个进士,再通过出官试,那么他的起点就比别人要高好多。  

可能同年还在选海折腾的时候,他就在考虑怎么凑齐五张举状,去改京官了。  

羡慕的朝中无数大臣,满地打滚,却也不得不服气。  

因为沈括身上还带着一个先帝特别给少主磨砺后使用的大臣的标签。  

人家父子的事情,外人就别掺和了。  

贾种民想起沈括的例子,心绪就滂湃起来。  

他不敢比沈括。  

但,既得圣眷,和沈括的妻儿比一比,应该没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