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

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着她们的丈夫,进一步提高了她们在家里的地位和话语权。  

对郭献卿的处置办法,则告诉着所有人——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宫里面还是愿意对亲戚们,抬一手的。  

而这些公主、郡主,则反过来,也利用着她们在两宫面前的影响力,给赵煦说着好话。  

可谓是互取所需,各得其需。  

郭献卿在太学这几个月,在棍棒教育下,已经服服帖帖了。  

他当即乖巧的拜道:“陛下厚爱,臣当百死报之!’  

他是聪明人。  

自然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选择?  

进,就是浪子回头,又一个周处。  

有机会上国史,青史留名,成为佳话。  

他要是不听话。  

呵呵!  

那就是冥顽不灵,无可救药。  

连君父的爱和圣人的经义都救不了的人,只会被千夫所指,整个家族都会被他连累。  

大概率最终只能和王诜一样,落得一个惨死异乡,连祖坟都不敢葬的下场。  

孰轻孰重,郭献卿自然分得清楚。  

所以,他的乖巧,其实泰半是装的。  

但他自己明白,他必须装下去,装一辈子。  

这叫‘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乃是诗经所说,也是中庸的名言。  

看着魏国大长公主和郭献卿再拜而退,赵煦就看向两宫,说道:“太母、母后,今日是端午节庆,朕见到诸位宗室亲长,都和和乐乐,心里面也很开心。”  

“所以,想和太母、母后,讨个吉利,给诸位宗亲都推恩一等。”  

两宫自然不会拂赵煦的这个美意——本来,宗室遇节庆推恩升官,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区别只在于,关系近一年一迁,甚至一年多迁,关系远的则只能靠着新君登位、立后、立储这样的大典礼才能混上一次推恩。  

于是,两宫欣然应允,下诏推恩在场宗室、驸马,皆迁一级或减磨勘三年。  

赵煦趁机又说道:“两位皇叔,是朕的亲叔叔,也是皇考的胞弟,还是太母的亲子,朕今日见了荆王长子庆州刺史孝奕,也听说徐王长子,如今只是永州刺史…”  

“朕想着,两位皇叔,都是朕的亲叔叔,两位王子更是朕至亲的手足骨肉,理当推恩。”  

“所以就许诺了,两位王子,皆为正任的承诺,还请太母、母后成全。”  

两宫一听,都笑起来。  

太皇太后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只觉得赵煦这个孙子,果然是孝顺友爱亲近宗室的好孙子,连徐王、荆王的子代也考虑到了,还承诺给他们正任官。  

于是,太皇太后笑着道:“官家金口玉言,自当如此。”  

“只是,朝廷名爵不可滥觞。”  

“这样吧…”  

“且让两位王子,依制磨勘,却可逐年推恩,越次拔擢,直至正任,无须再以特旨转官。”  

这就是要直接打开两位王子磨勘的天花板了——在大宋,一切升迁任免,都有天花板在。  

比如说武臣升到大使臣的顶端东头供奉官,文官做到选人第七阶,都会遇到碍止法。  

碍止法下,有着规定,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可以转官。  

然后,武臣诸司正副使,文臣京朝官,也都有天花板在,也同样需要走一遍流程,满足条件才可以继续转官,升任横行遥郡或者待制。  

宗室也是一样的。  

现在,太皇太后亲口下旨,撤除两位王子的天花板限制,这就意味着在正任之前,两位王子无须满足其他条件,可以直接转迁。  

而按照一般的规律,每年圣节、元旦或者国家大典,他们都可以升一级。  

升到正任,五六年左右就差不多够了。  

徐王赵颢、荆王赵覠自是立刻出来谢恩。  

不过,赵颢是满脸苦瓜,只能强颜欢笑。  

赵覠则是欢天喜地,无比雀跃。  

这就让帷幕里的两宫见了,心中难免有些想法。  

特别是向太后,看着赵颢那一脸不情愿的神色,这让向太后以为,赵颢是不服气,心里面还有非分之想!  

于是,她立刻想起了六哥立储前,这个二大王在宫里宫外搞出来的那些事情。  

向太后难免握紧了拳头,指甲掐在了肉里。  

她可不会忘记,当初荆王赵覠、安仁保佑夫人还有蔡确的生母明氏等在她面前说过的话,报告过的事情。  

庆寿宫的宴席,持续到了宫门落锁之前。  

宗亲公主郡主们,才拜辞而去。  

赵煦则留在庆寿宫,陪着两宫说话,顺便,也和陆陆续续来庆寿宫里谢恩的仁庙太妃、先帝妃嫔、皇子、公主们聊了聊天。  

等到了戌时三刻(大约晚上八点半),赵煦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便和太皇太后、向太后拜辞。  

然后就在燕援的护卫下,回到福宁殿。  

冯景自是早已经在福宁殿里准备好了洗脚水。  

赵煦的作息,是非常非常规律的。  

无论怎样,晚上亥时(九点)之前,一定会上床睡觉。  

趁着赵煦在泡脚的空隙,冯景悄悄的低声报告:“大家,中司在今日傍晚带人,进了大理寺官署,将大理寺的架构文牍,全部封存,还有多位御史带人,传唤了大量大理寺和开封府的官吏…”  

赵煦听着,睁开眼睛。  

傅尧俞今天就动手了吗?  

还是趁着傍晚时分?  

看来,傅尧俞是查到了些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