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的问题

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的问题(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那石禹勤的骨头却硬的很,硬是咬死不认。  

在狱中被折磨了一个月,眼看着石禹勤要死,曾孝廉慌张的将之送回家,归家一日就死了。  

此事,引发轩然大波。  

朝野士人震怖!  

好家伙!  

士大夫体面呢?文臣颜面呢?  

都被曾孝廉丢去喂了狗。  

于是,在群情汹汹之下,左相韩绛、右相吕公著联名奏请两宫,遣御史往江西穷治此案。  

必须给天下士大夫一个交代!  

曾孝廉的同年、师长,也都在舆论裹胁下,公开和之划清界限,割袍断义。  

曾孝廉,因此成为了元祐元年第一个被开除出士大夫籍贯的文官。  

赵煦在这个案子爆发后,本来还想着派人去接触一下那个曾孝廉,看看能不能将之培养成大宋来俊臣。  

可转念一想,这种脑袋被驴踢了的傻逼,有什么好接触的?  

索性也就没管这个事情。  

如今,韩绛提起此案,还将责任往他身上背。  

于是,哪怕帷幕中的两宫,再怎么后知后觉也回过神来了。  

这位宰相是在主动替我们背锅呢!  

于是,太皇太后当即就道:“韩阶一案,不过是地方官员,为了攀附宰相,曲意阿结…”  

“此与相公何干?”  

“至于那江西曾孝廉一案,差除曾孝廉的,又非是相公…”  

这位太皇太后对自己人,从来都是无话可说的。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司马光深得其信任。  

所以,司马光去世后,泰半的宰执,都是从和司马光关系亲密的人里选拔。  

连苏辙都因此沾光,混了一个宰相。  

如今,她自也不会亏待韩绛这样的‘忠贞老臣’。  

韩绛持芴谢恩:“太皇太后信重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只是,老臣不止是治家不严,用人不当,就连所行法令,也多有疏漏…”  

这才是他真正要说的事情。  

也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在。  

过去这一年来,役法检讨持续进行,可是在检讨和实践过程中,却冒出来太多太多问题。  

青苗法也是同理。  

越实践,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若韩绛能年轻十岁,那他肯定死也不会将这些问题捅出来。  

说不定还会千方百计的粉饰、掩盖问题。  

可他马上就要致仕了。  

一旦他致仕,那些被他掩盖的问题,立刻就会爆发出来。  

指望继任者给他收拾烂摊子?  

想什么呢!  

韩绛当了几十年的官,他可太清楚他的同僚们是个什么样子的?  

指望他们给自己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想都别想。  

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当然,还有一个影响韩绛做出这个决定的因素。  

那就是探事司和汴京新报的存在。  

汴京新报连汴京城里的物价,都能追踪统计出来。  

他们会不知道,那些发生在厢坊、闾里的事情?  

帷幕中的两宫,却是忍不住的坐直了身体。  

“相公,役法检讨和青苗法修改,不是一直都说妥帖吗?”太皇太后问道。  

韩绛持芴而拜:“此乃臣之罪也。”  

“役法自检讨以来,奉旨以三等户以下,减免所纳免役/免行钱,三等户减半,一等、二等如常。”  

“诸般条令,自在开封府各县、镇实施以来,三等户以下,皆曰:慈圣恩德,天子圣明…”  

“便是三等户,也都受优遇,常有感恩之心。”  

“然而,情弊却也在不断出现。”  

说着,韩绛就向赵煦还有两宫,介绍起新的役法条例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雇人服役上,汴京物价高,人工也高。  

好多衙前转运的工作,都得花大价钱雇人。  

过去,因为有保甲法,所以地方官可以靠着白嫖保甲户的劳动力来节约支出。  

像是修缮水利啊、修路啊等等。  

过去就都是地方征发保甲户,打着训练、校阅的旗号,让保甲户们自带干粮的帮着干活。  

譬如先帝修汴京城,就有着大量保甲户参与其中。  

而现在,保甲法罢废,地方官一下子也没有了免费的白嫖劳动力,只能自己拿免役钱来雇人。  

可汴京城的工价过高——在汴京城,一个青壮一天工钱至少一百钱。  

开封府内,工钱起码也要七八十钱一天。  

这就让官府能雇的人开始减少,很多事情都开始缺钱去做。  

若只是如此,那也罢了。  

关键还在担保方面。  

官府雇人做事,都是要有人担保的。  

谁呢?  

形势户!  

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和担保。  

这就使得,在很多地方,地方势力开始膨胀。  

因为他们通过提供抵押、担保,将那些给官府服役的人,纳入了他们自己的手下。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长此以往,这些形势户未尝不会向着魏晋南北朝的门阀世家演变。  

总之,麻烦多多。  

青苗法那边,情况也差不多。  

像是新的便民低息贷款,在废黜了过去青苗法的考核业绩需求后。  

常平官们都已经躺平了。  

百姓借贷,爱借不借,反正又不干考绩。  

过去的常平仓法是怎么败坏的,现在的便民低息贷款,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