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

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  

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宋目前需要了。  

“朕自不会亏待,上下诸卿!”赵煦说着,就让冯景上前,宣读了他拟好的旨意。  

沈括减磨勘一年,赐蜀锦数十匹,加职钱十千,弓弩司官员,皆减磨勘两年,有关工匠,月俸增加一贯。  

顿时,所有在场的官吏,纷纷跪下来谢恩。  

沈括更是趁着谢恩的时候,拜道:“臣乞陛下为新弓赐名!”  

他记得很清楚的,先帝是最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事情赐名的。  

譬如神臂弓之名,就是先帝御赐。  

此外,沿边各路的所有新建寨堡,也皆是先帝御赐。  

父子一体,沈括感觉这位应该也很喜欢赐名。  

赵煦听着,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朕就赐其名曰:克敌吧!”  

“愿其于沙场上,尽破我大宋之敌!”  

“臣等谨奉旨意!”沈括再拜。  

这个时候,石得一悄悄的从人群中,走到赵煦身边,低声说着:“大家…”  

赵煦和他早已有了默契,立刻侧耳过去,石得一于是附耳道:“方才探事司来报,户部尚书曾布似乎在樊楼上,约见了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之弟安丞。”  

赵煦点点头。  

在他掌握了探事司后,朝中有几个大臣的公开行踪,就一直是他对探事司的要求必须掌握的东西。  

曾布这个在他上上辈子,最后背刺了他和章惇,将赵佶扶上台的二五仔自然是重点监测对象(真不是因为曾布在日记里造他谣!)。  

当然了,赵煦也只是要求知道,这些人的公开行踪,其他东西就没什么兴趣知道了。  

但就算是这样,赵煦也知道了不少人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石得一却继续说道:“那个安丞,前些时日曾去过永泰坊。”  

赵煦这才正色起来。  

周围的人,看到这个样子,也都识趣的退开了一些距离,免得听到一些不该听的东西。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问道:“汴京城有和永泰坊相关的谣言吗?”  

石得一摇摇头。  

赵煦明白了,于是吩咐道:“不必管。”  

虽然说,大宋祖制,禁止宰执大臣私下密切来往。  

可是从立国开始,宰执大臣们就一直在密切往来。  

好多人还是儿女亲家,甚至是父子、翁婿接替为宰执呢。  

所以,这个所谓的祖制,其实都只是需要用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来,当做罪名。  

不需要的时候,基本没有人管。  

就像现在,因为赵煦比较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宰执们都会隔一层。  

幕僚、子侄、兄弟,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传话筒。  

皇帝也不可能真的禁止他们之间有任何往来——这样的话,也就不要做事了。  

当然了,红线是肯定存在的。  

越过那条线,必然遭到铁拳重击!  

不过,每个皇帝的红线都不相同。  

像仁庙,基本很少管这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嘉佑时代的老臣,甚至敢直接逼宫要求立储!  

而赵煦的父皇,对这个事情比较敏感。  

除了王安石,谁都不能和其他宰执有太过密切的行为,更不要说共进退了——即使是王安石,熙宁时代的朝堂上,也安插了大量反对派掣肘。  

到了元丰时代的宰执大臣,就基本都是彼此的政敌。  

你像枢密院的韩缜和安焘,就是死对头。  

东府的宰相王珪、蔡确,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  

也就是李清臣和章惇可能关系还不错,但他们两个人的性子,完全凑不到一起。  

到赵煦这里,自然也有红线。  

只不过他的红线比较灵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伱像章惇的话…  

基本百无禁忌。  

因为赵煦对章惇绝对信任!  

而曾布,就是另外一面了。  

用归用,但绝对不信任!  

所以,要监视他的日常活动,要关注他的行踪,防止这个二五仔背刺。  

但也不至于,曾布随便做点出格的事情就有什么应激反应。  

曾布这个人,除了人品不行外,能力还是不错的。  

倒是安焘的兄弟,居然去过永泰坊?!  

赵煦想了想,和石得一说道:“石得一,去和童贯打个招呼,下个月就搬家吧。”  

“长久留在一个地方,有些显眼。”  

他现在倒不怕,被人发现他私底下搞的这些小动作。  

但,那些孩子就未必能承受,外界探视和窥伺的眼光了。  

“此外,派人去敲打一下安焘的那个兄弟。”  

“告诉他,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大宋的好臣民。”  

“诺!”石得一躬身退下去。  

但他离开没多久,就再次返回了,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是郭忠孝。  

赵煦的眼睛,惊讶了一下。  

郭忠孝就已经来到了赵煦面前,躬身一拜,将手中的一封被火漆密封的奏疏举在手中:“陛下,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奏报。”  

赵煦立刻说道:“快快呈上来。”  

高遵惠可是带着他的任务去的广西。  

他也一直在等着高遵惠的报告,可惜,一直没有等到。  

这就让赵煦有些着急了。  

他可是迫切的想要知道,甘蔗到底种下去没有?  

若没有及时种下,恐怕就得等到明年了。  

郭忠孝将高遵惠的奏疏,高高举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